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一带一路”上的幸福回响⑤|卢克曼的金色梦想

2023-10-20 06:51: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摄像丨河北日报通讯员 王晶 视频制作丨河北日报、河北日报客户端记者 吴晓萌、宋平

随着雨季结束、旱季开始,位于西非中部、撒哈拉沙漠南缘的布基纳法索迎来一年中的谷类作物收获季。

亩产超过300公斤,为当地谷类作物平均产量的3倍以上!位于中部高原大区的隆比拉农场里,金灿灿的“张杂谷”又获丰收。

饱满的谷粒令人心情愉悦。当地时间10月15日,卢克曼·韦德拉奥戈将收获的“张杂谷”进行分类,标记好品种、收获日期,陆续入库。

这粒小小的谷种来自中国张家口。卢克曼说,让“张杂谷”这样的优质高产谷种在自己国家土地上扎根,是他的梦想。

布基纳法索是联合国公布的最不发达国家之一,全国大部分劳动力从事农牧业生产。由于雨季时间短、缺乏灌溉设施,常年粮食产量低下,布基纳法索面临严重的粮食不安全问题。谷子是布基纳法索的主要农作物之一,种植面积约占全国粮食作物面积的25%。

自小成长在乡间、从事过化肥销售的卢克曼对这里的农业生产方式十分熟悉:播种用类似锄头的工具刨坑、用手盖土,再加上田间不起垄,管理粗放,谷子的产量一直不高。

“张杂谷”的到来,让这种状况发生了改变。

2019年4月,中国援布基纳法索小米种植示范技术援助项目开始实施,在隆比拉农场65公顷的谷子育种基地和其他地方的示范种植点开展谷子良种培育和技术示范推广。张家口市农科院与中地海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派出专家,负责“张杂谷”种植项目。

就在这一年,偶然到隆比拉农场推销化肥的卢克曼被这里吸引,并来到这里工作。

卢克曼发现,谷子播种,这里使用机器,效率是人工播种的6到7倍;田间管理,这里整地起垄,蓄水效果更好。更让他惊喜的是,中国专家带来的“张杂谷”在布基纳法索的土地上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亩产量远远超过当地品种。

卢克曼如饥似渴地学习有关“张杂谷”的方方面面:从育种、播种到田间管理,再到播种机、脱粒机等各种机器的使用。中国专家倾囊相授,卢克曼学起来孜孜不倦。

当地时间10月17日,在布基纳法索隆比拉农场,卢克曼·韦德拉奥戈与新收获的“张杂谷”合影。 受访者供图

在田间地头、加工车间,既会法语又会英语的卢克曼很快成了中国专家的得力助手。中国专家经常先把卢克曼教会,再由卢克曼培训农场其他员工。尤其是项目组成员章彦俊编写的一套《谷子育种栽培技术汇编》,被卢克曼视若珍宝。

卢克曼自豪地告诉记者,现在只要观察一下谷粒的大小、颜色或植株的根茎,他就能很快分辨出谷子的品种。得知卢克曼在中国农场工作,邻居们还会向他请教田间管理技术。

几年时间下来,卢克曼渐渐成长为种植管理“张杂谷”的一把好手,“张杂谷”在布基纳法索的种植也有了显著成果——在布基纳法索选育的“张杂谷”试验田最高单产可达4.82吨/公顷,远高于当地原有品种产量。

“张杂谷”脱壳后熬的小米粥绵软而香甜。卢克曼说,每年农场的谷子收获后,他都迫不及待喝上一碗新小米熬的粥。

品尝着收获的味道,卢克曼的梦想也越来越清晰。

今年8月,“张杂谷”系列4个品种在布基纳法索通过审定,这是中国谷子品种在西非国家的首次获批,“张杂谷”在当地正式有了“户口”。

“这意味着‘张杂谷’能够从隆比拉农场走向更远、更广阔的地域。”卢克曼盼望着借助从中国专家那里学到的知识和经验,向尽可能多的农户普及“张杂谷”及其种植技术,并通过加工,让尽可能多的人消费中国谷子及它的加工品。

未来,卢克曼希望能在布基纳法索有一个自己的农场。那里,将是中国谷子“张杂谷”的示范育种、技术培训和生产基地,也将是他圆梦的地方。(河北日报记者 宋 平)

延伸阅读

一粒谷子,这样充实非洲“米袋子”

经过数十年的自主创新研发,张家口市农科院培育出高产、耐旱、节水、适应性强的“张杂谷”系列品种。2009年,“张杂谷”受到联合国粮农组织推荐,成为我国重要的农业援非项目。自此,“张杂谷”系列品种先后在非洲多个国家种植,充实了非洲人民的“米袋子”。

始于2019年、结束于2022年的中国援布基纳法索小米种植示范技术援助项目,建设了65公顷的谷子育种基地,构建出一套适合当地实施的谷子良种繁育和示范推广体系。成功引进一个珍珠粟品种,并筛选出4个适应当地种植的优良“张杂谷”品种。项目组连续三年示范种植和宣传推广,带动该国谷子均产从0.65吨/公顷增加到0.82吨/公顷,累计帮助该国增产谷子20万吨。

布基纳法索农业、动物和渔业资源部部长伊斯梅尔·索姆比说,这些令人鼓舞的成果让他们更加坚定了继续加强与中国农业合作的信心,对中国为布基纳法索农业所作的努力表示感激。

在乌干达,科虹集团正推动“张杂谷”在当地审定,使中国谷子早日走出示范田,走进普通农户。2014年,张家口市农科院派遣技术人员赴该国参与南南合作项目,并于2017年与科虹集团签订针对“张杂谷”在乌干达产业化发展的合作协议,推动“张杂谷”在当地的示范种植。

在埃塞俄比亚,“张杂谷”单产较当地主栽作物手指谷、苔麸高出1倍以上。不仅如此,较短的生长期让“张杂谷”在当地的种植比玉米更具优势,受到广大农户的欢迎。

在肯尼亚,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正积极进行批量种子入关注册申请,推动“张杂谷”在当地大面积种植。从2016年开始,该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在肯尼亚开展“张杂谷”系列品种引种和筛选工作,并在3个郡的农业技术示范中心进行示范种植。

张家口市农科院首席专家、河北省杂交谷子技术创新中心主任赵治海介绍,他们将积极争取开展援布基纳法索小米种植示范技术援助二期项目,并扩大“张杂谷”在撒哈拉沙漠南缘国家的推广,提高当地谷子种植能力及收获后的处理及加工技术,同时积极与非洲开展杂交谷子领域科技合作,为助力解决非洲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中国方案。(河北日报记者 宋 平)

责任编辑:张永猛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