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李馨:做有温度的照护者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阅读提示】
在9月举行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承德护理职业学院的教师李馨成功摘得了健康照护项目金牌。
健康照护项目,对应的职业就是健康照护师。2020年,这一新职业被正式纳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
亲历比赛,李馨有着怎样的夺金心路?身为一名健康照护领域的教师,李馨对这一新职业有着怎样的认识?作为该赛项年龄最大的一位参赛者,她对健康照护有着什么样的感悟?
李馨在给学生上课。(摄于2022年4月)
老赛项变新赛项,折射新职业发展方向
“课本上讲的七步洗手法,顺序依次是内、外、夹、弓、大、力、腕,但在比赛中,前三个步骤的顺序调整为‘内、夹、外’,先掌心对掌心,再双手手指交叉,然后掌心对手背,这样操作起来更方便,也能把速度提上去。”
9月28日上午,承德护理职业学院,2022级老年保健与管理班的老年人常用照护技术课堂上,任课教师李馨一个关于“手卫生”的赛场小窍门演示,引得学生们频频点头。
在9月16日至9月19日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上,正是这位来自承德护理职业学院的老师,成功摘得了健康照护项目金牌。
作为目前全国规格最高、项目最多、规模最大、水平最高、影响最广的综合性国家职业技能赛事,全国技能大赛堪比体育界的“全运会”。而健康照护项目,对应的职业是健康照护师。2020年,“健康照护师”这一新职业,被正式纳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
“健康照护是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就有的赛项,但不同的是,本届大赛中,这个‘老赛项’被调整到了国赛精选项目中的新职业赛项当中。”在李馨看来,这样的调整折射出健康照护行业的发展方向。
“健康照护对象主要为老人、小孩、孕产妇、病患等。”李馨介绍,近几年,随着人口结构发生变化和“全生命周期”健康概念提出,社会的健康照护需求呈现井喷式增长。
国家卫生健康委老龄健康司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国失能、半失能和失智老人已达4500万。此外,目前全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8500万。
“一个个数字背后,意味着巨大的健康照护需求。”李馨介绍,在第一届全国技能大赛中,健康照护的赛题设置主要是面向老年人,但在这次比赛中,健康照护不仅首次被列入新职业赛项,而且赛事的设置也更贴近现实——面向老年人、青壮年、婴幼儿等,有针对性地设置了四个比赛场景,即养老机构场景、医院场景、社区场景、家庭场景。
在李馨看来,健康照护其实是一项复合技能。一名“金牌”健康照护师不仅要提供基础的照护服务,还要将安全照护、心理支持、健康教育、人文关怀、职业安全与防护等贯穿于照护服务全过程。
提起本次比赛中养老机构场景的题目,刚见面时反复强调自己“不太能说”的李馨,顿时打开了话匣子。
“在这道题目里,我们的照护对象是70多岁的李奶奶,她有15年的高血压病史,一年前因脑出血住院治疗,出院后能正常沟通,但右侧肢体偏瘫,导致生活不能完全自理,外出及其他床下活动等需在照顾人员帮助下完成,必要时需要乘坐轮椅。由于她活动受限,早年丧偶,儿女平时工作较忙,半年前入住爱心养老院。”
这道题一共给照护师布置了三项任务,前两项为指导李奶奶使用轮椅在室内活动,以及协助李奶奶乘坐轮椅于餐桌前进餐。
“指导老人使用轮椅和协助老人用餐,这其实都是很常规的照护操作,但健康照护需要更耐心、细致的服务。”李馨解释,同样是协助进餐,单纯的护理,帮助老人摆好进餐姿势就可以,但健康照护不仅要考虑老人是否会出现呛咳、吞咽等意外,还要考虑到姿势是否舒适、进餐前要洗手等细节。“连洗手的水温合不合适,也要考虑进去。特别是擦手时,还要注意只帮助老人擦健侧的手,让她自己擦患侧的手,这也是为了尽可能保留和提升她健侧的手部功能。而在指导老人使用轮椅的过程中,如果是单纯的护理,想让轮椅停下时,护理人员帮老人拉手刹即可。但一个好的健康照护师应该想到只帮老人拉患侧的手刹,健侧的手刹,就要鼓励老人自己来操作。”
“不仅是这些操作细节,优秀的照护还要充分考虑到照护对象的社会交互性、性格特点等,有针对性地进行交流沟通。”李馨说,之所以要格外关注这些,是因为题目中这位李奶奶的小女儿最近刚刚生下宝宝,一直未能到养老院看望老人,老人非常担心女儿和外孙的情况,心情焦虑,不思饮食。
“除了以上两项任务,考题还要求完成对照护对象的持续改进照护计划。”在李馨看来,考题的设置鲜明地传达出这样的观点——健康照护是一项综合性的、持续性的服务。这对推动提高健康照护从业人员的整体水平和明确该领域的职业人才培养方向,都起到示范和引领作用。
李馨(左二)在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健康照护项目比赛现场。(摄于2023年9月)
台上的4个场景,台下的25年功夫
本届比赛中,健康照护首次被列入新职业赛项,这样的调整会给具体比赛内容带来哪些影响?李馨在备赛期间一直在思考上述问题。
直到考试前一个月,李馨才从考试官网下载到了大赛组委会公布的10套考题,“大赛技术文件规定,赛前2天,裁判长会在执委会和裁判组的监督下,从这10套题中抽取一套竞赛试题及一套备用试题,裁判长按照规定的试题调整流程和方法,对已公布的试题进行不超过30%的修改。”
“光题目就是密密麻麻一页A4纸。”李馨说,出场前,每位选手有8分钟的时间来阅读试题及准备用物。在第一天的养老机构场景比赛中,她也是直到最后一分钟才发现——比赛材料中的老人的肌力,由原来的“3级”改为了“4级”,任务要求中的一项也由“请使用轮椅协助李奶奶至室外活动”改为“指导老人使用轮椅在室内活动”。
小小的调整,却意味着一系列照护内容和操作流程的转变。
显然,越是比得细、考得深、赛得紧,对选手的专业素质要求越高。
表面看,台上考的是4个场景,但台下,李馨却有长达25年的专业积累。
李馨毕业于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原承德卫生学校),学的是西医士专业,因在学校期间考取了护理专业大专证书,她在1998年毕业留校后,长期担任护理专业教师。2020年,学校设立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李馨作为专业带头人,开始由护理专业转向健康照护方向。
长达25年的专业积累,为李馨打下了坚实的照护技术基础。
“再扎实的基础,也是靠一遍遍练习,才强化为肌肉记忆的。”以最普通的包扎止血举例,李馨介绍,打绷带有好几种方法,包括环形包扎法、螺旋形包扎法、螺旋反折包扎法、蛇形包扎法等。包扎过程中,要根据对方肢体粗细的递减程度进行包扎,不仅要结实、松紧合适,还要美观。
“螺旋反折包扎时,最好是反折交叉点能构成一条直线。”比赛前两个多月,每卷60米的绷带,李馨练了一百多卷。
阳光灿烂的午后,来到依山而建的承德护理职业学院实训楼前,李馨引着笔者,从四楼入口,一路下到位于一层的一间练习室。虽然此时室外阳光正好,但屋内暗淡清冷。
这里,便是李馨的练习室。
从今年年初开始准备省赛起,李馨给自己定下了严苛的训练计划,几乎每天都是从早上六点多来到练习室,一直到晚上十二点左右才回家,吃饭的时间都要压缩到10分钟。
“不单是白天在学校练,她大半夜回家了,我都困得不行了,她还拨弄我的胳膊和腿,嘴里嘟嘟囔囔地往上绑纱布呢。”李馨的丈夫笑着向笔者“抱怨”。
比赛前半个月,为了节省时间,李馨干脆住到了学校。
46岁走上全国赛场,李馨的执着可能令很多人难以理解。
“教师参赛,是为了金牌,也不完全是为了金牌。”李馨解释,“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改、以赛促建”,是当下职业教育改革的一个重要的理念。2019年开始,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2021年,全国职业教育大会提出“岗课赛证”综合育人的新要求。“‘1’指学历证书,‘X’指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李馨介绍,像健康照护师技能等级证书,就属于“X”的重要内容,而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大赛,又是“赛”的重要体现。
“老师赛好了,学生才能赛得更好。”2022年,李馨指导的一个学生在一次护理比赛中曾因超时无缘晋级赛,为此,李馨深感遗憾和自责,“这个学生特别优秀,要不是因为超时,她一定能走上更大的赛场。”
这也使李馨更加注意应赛技巧,尤其是对于时间的把握。
练习室里靠近门口的一侧,有两个四层的金属备物架,架子上依次摆放着20多个20厘米见方的塑料斗子,里面盛放着各种在不同照护情景中可能用到的物品,包括各种餐具、照护用品、检测器具、衣服、药物……林林总总不下200种。
在赛场上,比赛选手就是要在类似的架子上,选取所需用品。
“每个比赛项目所用到的物品,少说也得十来种。”比赛时的物品摆放位置,极可能和平日练习时的摆放习惯完全不同,为了能以最快的速度找到所需用品,李馨和指导老师张立伟每天到练习室的第一项工作,就是变换置物架物品的位置,练习“火眼金睛”。
长时间练习是为比赛中可能出现的意外情况,做好充足准备。
在家庭场景比赛环节中,李馨在备物架上找到血压计的时候傻眼了,“这是个全新的血压计,连包装都没打开,机器、袖带、管子都还分着家,甚至4节电池的塑料膜包装也没拆开。”
稳住心神,李馨有条不紊地把仪器组装好,赶在最后10秒钟之内,及时推车走向考场。
“这就是比赛,偶然中又有必然,如果不是平时反复练习,我根本不可能有充裕的时间应对这个意外状况。”李馨说。
李馨在养老机构和老人开展娱乐活动。(摄于2023年6月)
照护要表达的,是对另一个人最朴素的关爱
46岁的李馨,是本届技能大赛健康照护赛项里年龄最大的参赛者。
“这个年龄,意味着更加丰富的人生阅历。当我经历过亲人乃至朋友的生老病死后,对健康照护也有着可能和年轻人不太一样的理解。这也使我能够更好地和照护对象共情,理解他们的需求。”如今,李馨很享受年龄带给她的独特优势。
但一度,年龄大,是让李馨介意的一大“劣势”。
“同样是做健康照护,人家小姑娘,光看着心情就好。”甚至李馨觉得,因为年轻,连声音都会是加分项,“尤其是南方小姑娘,声音又甜又软,显得温柔多了”。
然而,伴随接触的照护对象不断增多,她逐渐有了不一样的体会:
——有位父亲因糖尿病住院了,焦虑着女儿的高考志愿填报怎么办。
——有位70岁的阿姨关节炎急性发作导致无法下床活动,老伴刚刚又因病离世,整日情绪低落。
“每个照护对象,有着各种身体不适,也有着各自的生活喜好和情感羁绊,在这个时候,我们只有和他们充分共情,才能知道他们的需求,并提供帮助。”李馨解释,这也是健康照护不同于传统护理比赛项目的一个主要方面。
起初,如何在照护操作之外,有针对性地与照护对象进行话题交流,令李馨感到非常为难。
“我平时就是那种不太爱说的人,尤其面对的又是模拟扮演的照护对象,感觉有时真是‘尬聊’。”一开始,李馨和照护对象的话题,会不自觉地围绕专业技术展开。
面对一个肩部不适的人,最初她会习惯问,“您的肩胛骨疼吗?”或者在给对方叩背的时候,除了介绍“我会以每分钟多少次的频率叩背”,还要强调“我会避开哪些位置”,等等。
“其实,直接问‘您的肩膀疼吗?’‘我这样叩背您感觉舒服吗?’反而更好。因为作为一个普通人,对方关心的是舒服不舒服,而不是你所谓的有多么专业。”李馨解释道。
为了更好地找到对话的感觉,李馨只要有时间,就会到养老机构、医院、社区观察实践,也会反复就一句话和指导老师、家人讨论改进。
有一次,在做完一个为老年人测量血压的项目后,李馨询问母亲的感受和改进意见,母亲表示整体满意的同时,也提出一个小建议,“可不可以在和我说话的时候拉拉我的手?”
母亲的一句话,让李馨想起了姥爷病重时的情景,当时亲人们都习惯性地围在床前,问老人有没有不舒服,“其实当时姥爷已经说不出什么话了,那时候,我总是静静地握住姥爷的手,我相信,他能感受到我对他的爱和支持。”
“照护要表达的最重要的东西,是对另一个人最朴素的关爱。”这一刻,李馨体会到了健康照护要表达的最核心的东西,也真切地感受到年龄所带给她的独特优势。
“我们都看过亲戚朋友家新出生的小宝宝,看着他们的时候,自然都是饱含着笑意,甚至连声音都是软的,带着这样的情绪做新生儿抚触,话儿自然就多了起来;当我们面对一位病中还操心女儿高考志愿填报的父亲时,把他当作朋友,很自然地就会帮他打听身边有孩子参加高考的人,看对他是否有帮助……”伴随着对健康照护理解的加深,李馨愈发觉得,健康照护的人文关怀,并不需要刻意为之,因为“这不过是我们平时并不会专门拿出来琢磨的人之常情”。
而这,也是作为专业教师的李馨,想传达给更多健康照护从业者的一份感悟。(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 通讯员 苗玉东)
记者观察
技能大赛,离我们生活如此之近
“这次实战比赛的收获很多,我已经开始构思一些关于大赛的内容了,希望等《老年人常用照护技术》这本教材再版时,能够添加进去。”采访中,李馨将正在酝酿的一个想法告诉记者。
2021年,李馨作为编写秘书参与编写的《老年人常用照护技术》一书,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发行。作为教育部“十四五”规划教材,该书是全国第一本老年保健与管理专业的教学用书,也是该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
相信这些大赛内容的添加,不仅对该专业的职业教育有所裨益,也能够让更多从业者看到高质量健康照护的模样。
2020年,“健康照护师”这一新职业,被正式纳入我国职业分类大典。这个新职业的诞生背后,更是健康照护需求井喷式增长的社会现实。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本届全国技能大赛专门将健康照护调整到新职业赛项里,为这个“老赛项”增加了新安排。
不仅是赛项设置回应了社会现实需求,从李馨的介绍中,我们同样能够感受到,该赛项比赛内容对现实生活场景还原度之高。比赛中,不管是养老机构场景,还是医院、社区、家庭场景,那一个个需要照护的模拟病人,所对应的正是生活中的真实个体。
技能大赛是职业教育改革的一大风向标。据相关媒体报道,第二届全国技能大赛的109个竞赛项目里,有超过七成项目属于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项目。在天津比赛现场,很多与生活场景息息相关赛项的比赛吸引了观众的长时间围观:
“没想到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这些事情竟然也有比赛设置”“没想到这些赛项的比赛内容,和我们的现实生活这么贴近”……
技能大赛,不再是“悬浮”在生活之外的炫技式表演,而是让我们实实在在地感觉到,它来源于生活,并将服务于生活。也正是基于这种紧密的贴近性,大赛对行业发展和人才培养,也便更具引领和指导意义。
这些赛场新动向,也让我们有理由相信,将有越来越多的技能型人才,带着越来越好的服务,走进我们的未来生活。文/河北日报记者 周聪聪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