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市开展“八大行动”为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
来自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推进作业改革、课程规范建设、课堂提质增效
衡水市开展“八大行动”为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
视频摄制:河北日报记者焦磊
河北新闻网4月4日讯(河北日报记者焦磊)今天,记者在衡水市政府新闻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中获悉,为进一步推动学校“双减”落地、落实、落到位,去年以来,该市通过推进作业改革、课程规范建设、课堂提质增效、教研科研赋能、绿色考试实施、新型评价探索、课后服务提升、协同合作育人等八大行动为义务教育学校减负提质,该市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开展作业改革推进行动。河北省衡水市各地各学校在作业管理机制、作业形态、作业评价等方面进行实践探索,学校作业管理制度基本建立,作业设计质量明显提高,学生作业负担有效减轻。同时,该市制定了义务教育阶段12个学科的《作业设计与实施指南》,市县教育部门分别选择一批作业研究试点学校,建立作业研究学科团队,开展分层作业专项研究,为学生精准推送作业,提高作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需求。目前,安平县建立了河北省首个县域智慧作业系统平台。
开展课程规范建设行动。该市依据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培养要求,各学校结合办学理念和资源条件,不断优化学校课程结构,努力构建有特色的学校课程体系。枣强、安平等地开展专项行动对课程的名称、周课时数以及各门课程的课时数进行了规范。郑口第四小学构建了由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班本课程、家本课程组成的“3+2”五级课程体系。同时,在全市700多个学校全部实施了课间操“微改革”。
4月4日,在衡水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上,衡水市教育局副局长苏志强向媒体介绍相关情况。河北日报记者焦磊摄
开展课堂提质增效行动。该市各学校不断强化课堂主阵地作用,向每一节课要质量,坚持核心素养导向,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的育人元素,推动学科教学走向学科育人,不断构建新型教学模式。郑口第四小学形成了“1+5”绿色生态课堂“教学评一体化”教学模式,枣强第六中学构建了“6+6和悦”课堂。枣强、饶阳等地大力开展“专递课堂”“名师课堂”和“名校网络课堂”三个课堂建设,共享优质课堂教学资源,有效缩小了区域、城乡、校际之间课堂质量差距。
开展教研科研赋能行动。该市教研机构和学校持续开展集体备课、听评课、教材教法分析和主题教研、教学比赛、教学展示等教研活动,市教科所组织开展了系列“名师领航”项目学科活动,桃城区开展了“落实新课标研课活动”,故城县组织了“‘读’课标‘析’教材活动”。枣强县出台了县域教研活动评价标准,在提升教研活动质量上进行了尝试探索。
开展绿色考试实施行动。该市各学校积极进行绿色考试改革的探索,不断丰富考试形式,优化考试内容,建立绿色考试模式,对实验操作、知识竞赛、朗读诵读、趣味游戏、主题演讲、戏剧表演、成果展示、学业述评等多种考试方式进行了实践探索。
开展新型评价探索行动。该市各学校立足校本实践研究,探索多元化评价方式,注重对学生综合素质、学习习惯与学习表现、学习能力与创新精神等方面的评价,枣强第六中学提出了“9961”学生评价模式,郑口第四小学开展了德之星、智之星、体之星、美之星、劳之星五个主题的绿色评价活动。
开展课后服务提升行动。该市各地各学校统筹利用校外优质资源,深入推进“教师+志愿者”服务,有效拓展课后服务渠道,改革创新课后服务形式。枣强县出台了《枣强县教育局社团活动建设的指导意见》、桃城区依托张恒名校长工作室成立了美育联盟,董子中学成立了“大阅读、大书法、大写作、大探究、大合唱”五大行动为抓手的班本社团。
开展协同合作育人行动。该市各学校完善家校联系制度,优化家校沟通机制,组织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促进家庭与学校共同教育。故城县成立了衡水日报社家庭教育中心分中心,首批中学家校社共育公益项目示范基地落户故城中学、董子中学。同时,各学校充分利用博物馆、科技馆、动物园、植物园、历史文化遗产、劳动实践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国防教育基地等不同类型的资源,高质量开展研学教育实践活动。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