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一线|临港产业 活力迸发

2023-03-28 06:22:1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视频摄制丨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王木者、王永帅

面朝大海,春暖花开。

在秦皇岛港,天蓝海阔,汽笛鸣响,一艘艘巨轮穿梭往来,煤炭、矿石、散杂货等货物装卸有序运转。

与港口繁忙相对应的,是临港产业项目施工现场的热火朝天。在秦皇岛市海港经济开发区,中储粮海港粮食储备基地、中港国际冷链物流农产品交易中心等项目正在加紧建设。

聚焦建设陆海联动、产城融合的临港产业强省这一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打造环渤海港口群,建设沿海经济崛起带,构建向海图强、向海发展的新格局。

春日时分,记者探访河北省沿海城市的部分临港园区,感受临港产业的新变化、新气象。

【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一线】 配片 临港产业 活力迸发_副本.jpg

河北港口集团整合优化资源,加速临港产业集聚,切实把沿海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图为近日拍摄的唐山港京唐港区集装箱码头。 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前港后厂”的独特优势

工厂距离秦皇岛港仅2公里。由中央储备粮秦皇岛直属库有限公司建设的中储粮海港粮食储备基地项目,“长”在离海很近的地方。

海风习习,涛声阵阵。来到中储粮海港粮食储备基地项目建设工地,只见高高的塔吊下面,挖掘机挥舞长臂,运输车来来往往,一座座白色圆柱状巨型建筑拔地而起。

“这些圆柱状建筑是我们建设的用于储备进口粮食的筒仓,直径达32米,是国内目前在建最大的粮仓筒仓。”中储粮海港粮食储备基地项目资料主管谢兆安说,该项目于2021年11月开始建设,计划建设90个筒仓,总仓容81万吨。其中,一二期建设筒仓30个,计划7月份竣工。项目建成后,将打通粮食储备和加工上下游环节,为京津冀地区粮油市场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为满足进口粮食的仓储需求,建好“大国粮仓”,经多地选址考察,他们最终选择将项目“落子”沿海城市秦皇岛。“进口粮食通过海运抵达秦皇岛港,再运输到我们这里,靠着‘前港中仓后厂’的独特布局,将大大降低物流成本。”谢兆安说。

港口兴,产业旺。随着秦皇岛港的发展,很多企业看中“前港后厂”这一生产模式的独特优势,纷纷在港口附近布局项目。

在秦皇岛启浩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魏长浩看来,“前港后厂”模式可以使企业所需的原材料从港口快速运过来,直接投入企业生产,再利用港口将产品运往各地,不仅优化了生产方式,还促进了环境保护。

距离秦皇岛港约5公里远,该公司新建的年产100万吨的生物酶解蛋白项目正在进行设备调试,将于近期投产。“这个项目以豆粕为原料,采用生物工程技术制成酶解蛋白产品,主要应用于畜牧饲料行业,前景良好。”魏长浩说。

在秦皇岛市海港区东港路与北二环路交叉口东南侧,6个刚建成的农产品交易大厅展露新颜。走进交易大厅,方便大型货车并排出入的11米宽的物流通道分外吸睛,照明、消防、空调等设施一应俱全。在交易大厅旁,还建有一栋8层的立体冷库,为经营者提供冷冻储藏服务。

“依托港口海运和本地四通八达的陆上交通网络,助推秦皇岛农产品进入全国千家万户。同时,也让更多新鲜优质的农产品走上当地居民餐桌。”中港国际冷链物流农产品交易中心副总经理王立勋介绍,该项目一期建设6个农产品交易大厅,二期建设21栋交易楼,预计今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已有1000多户农产品经销者签订了入驻意向。

“我们依托港口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发展临港产业,吸引了一批优势明显、竞争力强的项目落户。”秦皇岛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杨世友说,到目前,园区已形成粮油食品加工、玻璃深加工、光伏装备制造、临港物流等产业集群。

海洋产业的“链式布局”

海水这种常见的海洋资源,能做出什么“花样”?

在位于唐山市海港经济开发区的三友新材料公司,质量研发部主任工程师郭彦彦带着技术人员进入“镁下游”实验室,紧张地进行高纯活性氧化镁的实验。“高纯氧化镁属于海洋化工新材料行业,在光学玻璃、电极材料等领域应用广泛。”郭彦彦说,以高浓度海水为原料,他们研发生产的氧化镁纯度达到99.9%,这意味着公司海水开发利用有了新突破。

海水中蕴含着丰富的矿物质,被称为“液体矿山”。

“过去,海水利用的传统方式是制盐。”郭彦彦说,他们通过与河北科技大学等高校合作,开发了连续化反应沉淀等新工艺,拓展海水综合利用产业链,大力发展溴系、镁系等新材料。未来,他们将力争孵化10余种新产品,打造更具竞争力的海洋化工新材料行业。

向海洋转身、向绿色转型、向高质量转变。以三友新材料等子公司为代表,三友集团加快海洋产业“链式布局”,实施海水淡化、海水提浓等海水综合利用项目,建设电池级碳酸钠、离子膜烧碱等项目,探索海洋资源开发新途径,推动海洋化工产业高质量发展。

《河北省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聚焦海洋经济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加快海洋产业延链拓链补链强链,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依托大型港口和工业基础优势,唐山临港园区发挥龙头企业作用,延长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激发上下游企业相互支撑、协调联动的集聚效应。

管道密布,凌空飞架。在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纯碱、化纤、硅业等不同行业的企业通过一条条管道相互连接,成为独特的风景线。

来到河北吉诚新材料有限公司,只见多条烧碱管道通往同一个园区的氯碱企业。那家氯碱企业的烧碱资源,是其生产的碳酸锂、氢氧化锂产品的原材料。通过跨厂区管道运输,上下游两家企业深化协作,提升了生产效率,增强了产业协同性。

近年来,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以环境友好、资源节约、效益突出为建设标准,逐渐形成了“原盐—纯碱和烧碱—粘胶短纤维、碳酸锂、氢氧化锂”“氯气—氯化法钛白粉、三氯氢硅、四氯化硅”“氯化氢—有机硅及下游产品”等多条企业间的循环产业链。

项目沿着链条聚集,将海洋资源创新开发、高效利用,并逐步走向高端化,唐山南堡经济开发区正努力打造全国最大的海洋化工循环产业基地。

项目建设的“多期效应”

近日,经省政府批复同意,沧州黄骅港泰地液体化工码头正式对外开放。

收到消息,沧州渤海新区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张传斌欣喜不已。该码头的对外开放,不仅填补了黄骅港综合大港无液体化工码头的空白,也为他们园区入驻企业石油运输提供了便捷渠道。

“抓住机遇,我们跟港口合作,正在建设一条从码头到园区企业的原油管道,预计6月份就能投用。”张传斌说。

“这里的营商环境和配套服务这么好,我们将不遗余力推动项目达产达效。”河北鑫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刘福禄说,他们投资160亿元的澳凯石化高端复合材料综合体项目正在加紧建设,共分三期,主要生产高端复合材料、电极材料等产品。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推动企业向化工新材料方向转型升级。

值得一提的是,澳凯石化高端复合材料综合体项目于去年10月启动,与企业另一个转型升级项目——鑫海化工新材料综合体的竣工仪式同时举行。鑫海化工新材料综合体同样是分期建设,陆续建成了清洁燃油质量升级、产品深加工及化工综合利用等项目。

在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河北嘉好粮油有限公司、中科艾尔(沧州)科技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陆续兴建了二期、三期项目。

“从一期到多期,不仅展示了企业发展的坚定信心,也体现了对园区服务的高度认可。”张传斌说,冬季气温下降,园区企业存放的原油容易出现凝固现象,他们立即帮忙联系国华沧东电厂等企业,通过修建蒸汽管道、蒸汽加热等方式,解决了原油凝固难题。

“多期项目不是简单的量的增长,更是质的提升,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迈进。”河北嘉好粮油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洋说,他们在二期项目中建设并投产了首条全脂膨化大豆生产线,满足了北方客户对高蛋白、高能量优质饲料的需求。

为推动项目落地见效,黄骅市港城产业园区建立“一项目、一张图、一专班”的重大项目推进责任制,挂图作战,全力保障用地、用能等要素供给,完善水、电、气、路等配套设施,为项目建设开辟“绿色通道”。今年以来,他们走访重点项目及企业,收集问题线索和意见建议30条,督促协调帮助解决问题23个。(河北日报记者贡宪云、孙也达)

责任编辑:张云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