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惊蛰丨百虫真的是被惊醒的吗?除了吃梨,还有这些习俗→
今日惊蛰丨百虫真的是被惊醒的吗?除了吃梨,还有这些习俗→
扫码阅读手机版
“春雷惊百虫,草木纵横舒”
今天(2023年3月6日)是农历癸卯年二月十五
我们将迎来“惊蛰”节气
惊蛰作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
标志着仲春时节的开始,太阳到达黄经345°
●惊蛰节气
惊蛰节气在历史上也曾被称为“启蛰”。《夏小正》曰:“正月启蛰”。西汉皇帝汉景帝的讳为“启”,为了避讳而将“启”改为了意思相近的“惊”字。
我国劳动人民自古很重视惊蛰节气,把它视为春耕开始的日子。唐诗有云:“微雨众卉新,一雷惊蛰始。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什么情况下能听到春雷?
从气象特点看,惊蛰前后气温回升加快,雨水增多,寒冷的日子即将过去。除东北、西北外,全国其他地区平均气温都回升到0摄氏度以上。此时土壤温度升高,伴随着暖湿空气势力的增强,空气中水汽逐渐充沛。高耸的雷雨云系在这一时期得以发展,云中正负电荷激烈碰撞,使春雷响彻天际。不过,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地春雷发生的时间并不一致,纬度越高、大气越干冷,春雷发生越迟。惊蛰节气,生活在我国江淮、江汉地区以及重庆的人们,一般可以听到初雷。
●是春雷叫醒了冬眠的昆虫吗?
“春雷惊百虫”,实际上是古人对物候现象成因的一种误解。古人认为,惊蛰节气前后,频繁的春雷“叫醒”了冬眠的昆虫,过冬的虫卵也开始孵化。但实际上,地下冬眠的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真正让它们结束冬眠、爬出地面的原因是气温回升。
●惊蛰三候
>>一候,桃始华
惊蛰之日桃始华,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乃闹春之始。惊蛰时节,蔷薇科的植物如苹果花、桃花、蔷薇、樱花等纷纷盛开,其中桃花和樱花是最明艳的存在。
>>二候,仓庚鸣
惊蛰后五日,“仓庚鸣”,仓庚就是黄鹂,沉寂了一个冬天的黄鹂,开始在林间欢快的跃动,在融融春日下,婉转清丽的声音,是春天的乐章。
>>三候,鹰化为鸠
惊蛰三候时,天上游弋的鹰忽然少了,而地上的布谷鸟却多了起来,于是古人便认为,是天上的鹰化作了地上的布谷鸟,故曰“鹰化为鸠”。其实,这也表达了古人对于春天万物复苏的一种期望,就是说鸟儿感受到温暖的气息,换上比较轻便的羽毛,性情也变得温顺。
●惊蛰习俗
>>惊蛰吃梨
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在传统文化中,一般节日忌讳吃梨。不过惊蛰吃梨,寓意着和害虫分离,远离疾病。
俗话说:“冷惊蛰,暖春分”,仲春二月亦处于乍寒乍暖之际,气温多变,气候较为干燥,容易口干舌燥、外感咳嗽。吃梨能助益脾气,令五脏平和,以增强体质,抵御病菌的侵袭。
>>祭白虎 化是非
中国的民间传说白虎是口舌、是非之神,每年都会在这天出来觅食,开口噬人。犯之则在这年之内,常遭邪恶小人对你兴波作浪,阻挠你的前程发展,引致百般不顺。大家为了自保,便在惊蛰那天祭白虎。
>>打小人 驱霉运
惊蛰象征二月份的开始,会平地一声雷,唤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虫鼠蚁,家中的爬虫走蚁又会应声而起,四处觅食。所以古时惊蛰当日,人们会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驱赶蛇、虫、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渐渐演变成不顺心者拍打对头人和驱赶霉运的习惯,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祭雷神 蒙鼓皮
惊蛰的另外一个特点,是春雷的出现。古人难以解释这种现象,便认为天上有“雷神”,他一手持锤,一手击打身边的天鼓,发出隆隆的雷声。所以,人间也要蒙鼓皮,击鼓回应。
●养生怎么做?顺应天时 饮食清淡
惊蛰一至,春暖花开的脚步更快。但气温升高,各种细菌也跟着活跃起来了。
古人一般认为,惊蛰前后人体内的肝阳之气渐渐上升,“阴血”相对不足。此时养生应该顺应天时,保持心情愉悦,如春日一样充满生机。
从饮食方面来看,惊蛰时节饮食可以适当清淡一些,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维生素的食物,如菠菜、芦荟、芹菜、油菜、山药、莲子等。
同时,春季冷暖不定,出行时还要注意及时增减衣物,保持室内通风,尽量避免过度饮酒和熬夜,预防感冒等疾病的发生。
节气民俗也好,养生也罢,许多内容都是依据天时更迭而来,是人们顺应大自然变化的一种方式,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所以才会历久弥新。不管是“占惊蛰”来判断能否丰收,还是“蒙鼓皮”响应天时,都是提醒人们,生机盎然的春天,已经到来。
(综合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 编辑苏琳 海报何沛霖)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