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共同关注|“我们村的喜事儿传北京”
全国两会特别报道·共同关注|“我们村的喜事儿传北京”
扫码阅读手机版
编者按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了小康这个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启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我国农业农村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河北日报携手天津、浙江、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甘肃、宁夏16个省区市主流媒体,深入采访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过的部分村庄,传递群众心声,展示乡村发展喜人成就和广大村民感恩奋进的精神风貌。
河北省阜平县骆驼湾村任永花:
“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过去贫穷落后的小山村,现在变成了中国美丽休闲乡村,村容村貌、致富产业、公共服务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高山苹果、高端花卉、香菇种植、休闲渔业、精品民宿,样样风生水起,如今村里人均收入比2012年增长了近20倍!真希望把这些好消息传到北京去!更盼望习近平总书记再来看一看,看看咱们村里的大变化、乡亲们的好日子!”
天津市武清区南蔡村镇丁家瞿 阝村党总支书记张鸿勋:
“十年来,我们建设千亩高标准农田,种植黑小麦,建设石磨面粉厂,搞起网络直播销售,发展特色葡萄种植产业。从传统农业到前沿科技,从单一耕种到多元发展,村集体收入从近乎为零到112万元,人均收入从几千元到3万多元,丁家瞿 阝村现代都市型农业的路子越走越宽,村民们的生活也变得越来越好。未来我们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把我们村建设成为示范村庄。”
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天荒坪镇余村潘春林:
“过去,我们靠山吃山,开矿山,漫天粉尘,一年也就挣几千块。十多年来,余村坚定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对矿山复垦复绿,发展第三产业,形成可游可赏、亦耕亦采的新型乡村生态经济。现在,我们养山富山,开民宿、‘卖风景’,还打造了乡愁一条街。我从开农家乐到成立文化公司,去年收入达到100多万元。吃生态饭,我们的致富路越走越宽!”
福建省龙岩市长汀县南山镇中复村上官小英:
“中复村被誉为‘红军长征第一村’,为让革命老区焕发新生机,中复村利用红色旅游优势,因地制宜发展绿色产业,以建设省级蔬果现代产业园为抓手,发展起集赏景、度假、娱乐于一体的生态观光休闲农业。同时推出‘红色旅游+特色电商’发展模式,为村民举办直播培训活动。我就是受益人之一,现在,我的自创品牌米线销量越来越可观,从前日产200斤都卖不完,现在日产几千斤都供不应求!”
江西省赣州市于都县潭头村孙观发:
“我们村是有名的‘红军村’,全村共有32名烈士。这些年,村里成立了乡村旅游合作社,发展特色农家乐、休闲采摘、农事体验、红色研学旅游等项目,400多户村民当上了股东,村里人气越来越旺,乡亲们收入一年比一年高,日子一天比一天好。去年,我家收入超23万元。我要感谢党中央、感谢总书记!”
山东省济南市章丘区三涧溪村王元虎:
“作为村里第一个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我的企业经历了从养殖业到生态农业,再到三产融合农业旅游园区的成长历程。如今的三涧溪村,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户户都挣钱、年年有分红,2022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223万元,人均纯收入3.2万元。我坚信,未来乡村振兴的成色会更好,城乡融合的步伐会更快,大学生返乡创业的天地也会更宽。”
河南省信阳市新县田铺乡田铺大塆韩光军:
“曾经的‘空心村’,依靠着红色文化资源和绿色生态资源发展起乡村旅游,现在成了远近闻名的网红村,到了节假日,游客是一波接一波,像我们的民宿一般要预约才能住上。咱这穷山沟能成旅游景区,搁以前谁会信呢?好日子真是越过越有奔头!”
湖北省鄂州市鄂城区长港镇峒山村徐淑琪:
“近年来,峒山村着力提升村居环境,以前门口是露天旱厕、臭水沟,如今家家户户厕所入户。发展多种特色种植业,引进了华中农业大学教学试验基地、元隆生态园等。发展都市农业、生物能源等产业,吸引全村80%的劳动力返乡在家门口就业。把清代老房子保护起来,整旧如旧,古树、古井也得以保护。如今,我们村越来越好,户户皆是景,处处有乡愁。”
湖南省汝城县沙洲村罗金花:
“感恩好政策,感恩好时代。沙洲村地处罗霄山脉南麓大山丛中,是红军长征路上‘半条被子’故事发生地。过去,因为偏远闭塞,村民主要靠种植传统农作物为生。现在,这里建起了国家4A级旅游景区,基础设施完善了,环境变美了,我们在家门口吃上了旅游饭。我计划,趁着村里开办厨师培训,继续深造,年内拿到四级厨师证,用美食留住更多游客。”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南一村党总支书记王军荣:
“习近平总书记到毛竹山村考察时,我是当时向总书记作汇报的村支书,总书记特别关心村里的葡萄产业,叮嘱我们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村里先后投入300万元,对27户的39亩葡萄进行改良。去年,毛竹山村的葡萄产业平均亩产同比提高了近500斤,新栽品种‘阳光玫瑰’产量翻倍、产销两旺。真希望总书记能再来品尝村里的新品种葡萄!”
海南省五指山市水满乡毛纳村王启望:
“村里老老少少牢记习近平总书记殷切嘱托,在发展茶产业和生态旅游业上狠下功夫。借助茶叶这个致富‘法宝’,毛纳村产业愈发兴旺,现在种植茶树的农户超过80%,村里接待游客数量、旅游收入都翻了一番。我相信,沿着生态致富这条道,毛纳村的绿色小康路会越走越广阔。”
重庆市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益乡华溪村陈朋:
“这里曾是穷乡僻壤,如今,正奔跑在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上。村里黄精种植面积达到730亩,优质‘中益黄精面’从这里销往世界各地。2019年,我‘返承包’了7亩黄精种植地进行管护,去年收入四千多元,加上流转土地分红、公益性岗位收入,一家人的总收入突破了十万元。腰包鼓了,向前奔跑的劲头也更足了!”
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曲山镇石椅村邵川:
“今年春节假期,村里来了大量体验羌族特色文化的游客,腊肉、香肠等特产销售一空,我们的农家乐都住满了。红火的生意也鼓舞了全村,现在,我们不仅加快升级硬件、改造民宿,还积极参加村里组织的外出学习,看民宿旅游服务细节,学农文旅融合发展思路,努力给游客最地道、巴适的体验,擦亮特色文旅这张‘名片’。”
贵州省黔西市新仁苗族乡化屋村村委会副主任杨国美:
“我从小长在化屋村,后来留在了家乡工作。这两年,村里旅游业越来越旺,如今建有农家乐33家、民宿19家,2021年以来,累计接待游客近9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超3亿元。我们的苗绣、蜡染等传统特色产业也逐渐壮大,一件件精美的刺绣蜡染制品,通过线上线下销往全国各地甚至英国等海外市场。每一条上升的营收曲线,都记录了化屋人家的好日子。”
云南省贡山县独龙江乡迪政当村李文仕:
“独龙江乡曾经是贫穷落后的地方。在党和政府的关心帮助下,现在摆脱了贫困。5G网络实现行政村全覆盖,互联网销售让当地的草果、坚果、独龙毯、蜂蜜等特产走出了大山。政府每年给我发高龄补助、边民补助等。旅游也带来了新商机,今年家中编织的独龙毯已经卖出20多床,收入约有1万元。现在生活实在太好了,只要勤劳肯干,日子一定会越过越好。”
甘肃省武威市古浪县黄花滩生态移民区富民新村李应川:
“我家祖祖辈辈生活在古浪县南部山区,那里山大沟深,条件艰苦,增收致富更难。后来县里实施了黄花滩生态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工程,我们一家也在2018年搬进富民新村,喝上了清澈甘甜的自来水,出门就是宽敞的水泥路,孩子上学根本不用愁。如今我不光种大棚菜,还养了羊,年收入从不足7000元增到了6万多元,一家人的生活彻底变了样。”
宁夏回族自治区永宁县闽宁镇原隆村冯秀清:
“多年来村里很多人外出务工谋生计,被迫远离了家乡。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关心关怀给我们鼓足了建设家乡的干劲儿。如今,原隆村一天一个样,我也在家门口的农业科技公司管理温棚,月收入6000元,挣钱顾家两不误。很多企业也看准这里的勃勃生机,前来开荒种‘金’。村里现在的日子比做梦还美哩!”
点击链接查看详细报道:我们村的喜事儿传北京
(文:河北日报记者寇国莹,津云客户端记者霍艳华、武清区融媒体中心记者毛建芳,潮新闻记者黄玉环、汪驰超,福建日报·新福建客户端记者邓慧杰,江西广播电视台今视频记者钟文、胡筱娟、熊俊杰,大众日报记者段婷婷,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记者米方杰、沈翔,湖北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记者桂亮、刘璐,华声在线记者邓望军,广西日报记者王艳群、广西全州县融媒体中心记者邓琳、曹文郁,海南日报记者严兰青、陈若龙、谢式伟,重庆日报见习记者刘冲,川观新闻记者祖明远,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周梓颜、李舒涵、刘义鹏,云南日报记者郑海燕,新甘肃·甘肃日报记者金奉乾,宁夏日报记者秦磊、毛雪皎。图:由各媒体提供)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