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新局 启新程 展新貌·文化自信|沧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铺展新画卷
开新局 启新程 展新貌·文化自信|沧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铺展新画卷
扫码阅读手机版
一条流动的大运河文化带
——沧州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铺展新画卷
习声回响:要保护好、传承好、利用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挖掘其丰富内涵,以利于更好坚定文化自信、凝聚民族精神。
报告金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位于沧州市区的百狮园旧址,如今变身绿意婆娑的花园。河北日报通讯员宗增顺摄
2月27日,春日晨曦里,沧州市区百狮园内南川古渡码头旁,微风吹过大运河水面,泛起阵阵涟漪,一艘艘古色古香的游船静静停泊。
百狮园内,三三两两游人中间,63岁的沧州市民宗增顺拿着相机,站在南川古渡码头上,按下快门,一张张运河春景就此定格。
“我从小在运河边长大,作为一名沧州人,我要用相机记下古运河的新变化。”宗增顺翻看着一张张照片,满脸自豪地说,“你看,现在的运河多美!”
30多年来,“老沧州”宗增顺用相机记录下这条沧州“母亲河”的精彩蝶变。上千幅来自运河畔的新照片,汇聚成沧州的“城市新相册”。
“长河日暮乱烟浮,红叶萧萧两岸秋。夜半不知行远近,一船明月过沧州。”清代诗人孙谔一首《夜过沧州》,描绘出古沧州的运河美景。
还是这条河,2022年9月1日,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实现旅游通航,一艘艘游船从南川古渡码头出发,往来13.7公里的京杭大运河沧州中心城区段。这段一度沉寂的河道,再次出现了船儿欢快往来的热闹景象。
经过千百年来的滋养,运河成为沧州独有的文化地标和精神高地,也成为沧州人的“母亲河”。“近年来,沧州市全面做好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文章,高起点高标准打造大运河文化带、生态带、旅游带。”沧州市大运河文化发展带建设办公室主任张强介绍,2022年,沧州市实施了总投资225亿元的18个重点项目,河北省第六届园林博览会举办地——沧州园博园试运行,南川楼、朗吟楼风貌再现,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南川楼文化街区、大化工业遗存提升改造等项目进入收官阶段。
今年以来,沧州市着力绘就运河秀美画卷,聚焦在保护传承利用中彰显文化印记和时代风采,高标准打造文化带。该市健全文化遗产数据库,修缮保护沧州铁狮子、青县给水所等历史遗迹,用好中国大运河非遗展示馆,实现大运河文化“活态传承”。同时,高标准打造生态带和旅游带,持续推动沿线绿化美化提档升级,建设绿色生态廊道和平原天然氧吧,依托运河沿线生态景观、文化资源,推出一批旅游精品线路,带动人气商机。
“我们要继续做好沧州园博园、南川楼文化街区等项目可持续运营文章,把‘大运河上的园博会’打造成文旅融合市场的爆点产品。”张强对记者说。(河北日报记者戴绍志)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