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与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知与行|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扫码阅读手机版
■坚持“四个面向”,瞄准产业技术需求,集聚各方面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进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互动的创新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立足新时代新征程,我省既肩负高标准推进雄安新区建设发展,深入落实重大国家战略的光荣使命,又面临在推进高质量发展中实现跨越赶超,加快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的艰巨任务,迫切需要强化创新意识,紧紧围绕构建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加强前瞻性思考、战略性谋划、整体性推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动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
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产业结构迈向中高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更要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尽快突破关键核心技术。这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也是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关键。”我省是工业大省但不是工业强省,不少产业链关键环节面临“卡脖子”风险。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保障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掌握产业发展竞争主动权,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和紧迫课题。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坚持“四个面向”,瞄准产业技术需求,集聚各方面力量,开展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坚决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是围绕钢铁、石化、装备制造、食品等传统优势产业,奋力突破一批关键共性技术,转化应用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研发推广一批重大战略产品,促进传统优势产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二是聚焦信息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实施一批发展急需的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卡脖子”技术,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三是瞄准量子信息、基因技术、未来网络、氢能与储能等前沿领域,超前布局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研究,积极参与国家战略性科学计划和科学工程,加快培育发展未来产业。
培育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战略科技力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创新体系的中坚力量。我省已经初步建立起较为完备的科技创新体系,但整体创新效能不高,缺乏具有竞争力和支撑力的战略科技力量。无论是应对国际经济科技竞争、塑造更多引领性优势,还是提升创新体系整体效能、增强创新实力、提高创新地位,都亟须加快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面向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需求,全力打造一支站在世界科技前沿、体现河北创新特色的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形成强大创新策源优势。一是构建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全力争取国家实验室落地雄安新区,高标准建设河北实验室,加快推动雄安新区建设区域科技创新中心、争创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积极争取国家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在我省布局,打造战略科技力量核心中枢。二是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推动重点高校创建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争取国家在我省布局基础学科研究中心,支持省属高校和科研院所组建科教联合体,打造基础科学前沿领域学术高地和原始创新策源地。三是发展国际一流科研机构,做大做强产业技术研究院,成建制、成体系推动建设创新研究院,大力发展新型研发机构,打造高水平科研攻坚力量。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推进产学研深度融合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把科技的力量加速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将创新的澎湃势能加速转变成发展的强大动能,关键是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以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核心,促进技术、人才、资金等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一是培育壮大创新型企业群体,健全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机制,构建科技企业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做强培育服务机构,打造更多科技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科技型中小企业。二是营造有利于技术进步的良好环境,推动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健全国有企业研发投入刚性增长机制,完善企业技术创新支持政策。三是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健全“企业出题、协同攻关、政府补助”产学研合作机制,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产业技术创新联盟。
深入推进协同创新,打造京津科技成果转化首选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本要靠创新驱动,要形成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京津两地创新资源密集、创新成果富集、创新动能强劲,是我国战略科技力量相对集中、全球综合创新实力较为雄厚的地区之一。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用活用好京津创新资源,是弥补我省科技创新短板、提升技术支撑保障能力的有效途径。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紧紧围绕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构建完善京津研发、河北转化创新体系,推动我省产业链与京津创新链深度融合。一是做强高能级科技成果转化载体,加快建设京南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积极创建河北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做大做强各级各类开发区,建好用好既有协同创新平台,打造京津科技成果“快转”主阵地。二是创新跨区域科技成果转化模式,采取“科创飞地”“总部+基地”等方式,共建一批科技园区、高水平中试基地、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和技术协作创新平台。三是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服务支撑,推动河北省科技成果展示交易中心加快发展,建设高标准技术要素市场和知识产权市场,大力发展技术转移服务机构,构建国际化、专业化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体系。
着力引培高素质人才,构筑创新人才高地
创新之道,唯在得人。谁拥有了一流创新人才、拥有了一流科学家,谁就能在科技创新中占据优势。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当前,我省已形成较大规模的人才群体,但人才结构、人才质量等仍存在不足,特别是高层次创新人才比较欠缺,与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建设创新型河北的要求还不匹配。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强化人才观念,深入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一是实施系列人才引培工程,落实国家基础学科拔尖人才培养战略行动,部署推进急需高层次人才培养专项,完善各类人才工程计划,培养造就更多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和高技能人才。二是打造高水平人才聚集平台,规划建设一批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依托自贸试验区、开发区等建设汇聚高端人才的国别园、园中园,推动建设“引才飞地”,实现集约引才、高效聚才。三是健全人才激励和保障机制,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服务、支持、激励等机制,充分释放人才创新潜能。
构建优质创新生态,全面激发创新活力
一个区域的创新政策和制度优势、政府服务创新的公信力和亲和力,影响着该区域创新活动的活跃度、关系到对创新要素的吸引力,决定着产业和整体经济的竞争力。深圳、上海之所以成为创新要素汇聚高地、创新人才向往之地,根本原因就在于其灵活高效的创新机制、切合实际的创新政策和开放包容的创新文化,以及由此集成形成的充满活力的创新生态和勇于创新、乐于创新的创新环境。
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必须向改革创新要动力,完善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进科技治理能力现代化,形成多主体协同、多要素联动、多领域互动的创新生态。一是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多元化科研经费投入机制,创新科研管理机制,深化科技评价改革,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形成支持全面创新的基础制度。二是强化创新政策联动,健全科技创新政策体系,推动科技政策与产业、财政、金融等政策衔接协同,推进重点领域项目、基地、人才、资金一体化高效配置,引导各类资源要素向科技创新领域倾斜。三是厚植创新文化,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企业家精神、工匠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在全社会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
(高 智 梁世雷 作者分别为省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副研究员)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