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调查|助力乡村振兴,“民间文艺”如何激发新活力

2023-01-03 07:05:0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日前公布,河北省吴桥、丰宁、曲阳榜上有名

助力乡村振兴,“民间文艺”如何激发新活力

日前,文化和旅游部公共服务司公布了“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典型案例名单,91个案例中,3个来自河北,分别为“沧州市吴桥县:传承千年杂技文化 展现非遗迷人风采”“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传承民族文脉 赋能乡村振兴”“保定市曲阳县:千年石雕托起百亿产业 民间文化繁荣乡村发展”。这些入选案例对于推动“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成果转化,实现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和旅游业融合发展,以及带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高质量发展、打造地方文化名片等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积累了一些好经验好做法,具有典型示范效应。

守住文化根脉,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近年来,河北十分注重民间文化艺术事业发展,持续推动“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此次被公示的3个案例就属于其中典型代表。这些民间文艺之乡,究竟有哪些独特之处?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有哪些好做法?在推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中,如何激发新活力?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杂技艺人在运河公园的吴桥码头景点演出。 吴桥县委宣传部供图

加强政策引领

推动民间文艺之乡创建

丰宁,位于河北北部,南邻北京,北靠内蒙古。由于经济欠发达,曾先后被列为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和全省重点支持的深度贫困县。但是,深厚的文化底蕴却是丰宁的大好资源。历史上,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在此地水乳交融,满蒙文化、草原文化异彩纷呈。特别是剪纸艺术,以鲜明的特色驰名海内外。

“为了推动剪纸艺术发展,充分发挥非遗的领头雁作用,咱们县成立了非遗文化发展领导小组,形成了县乡村三级‘非遗+扶贫+振兴’工作体系。”丰宁满族自治县旅游和文化广电局副局长张艳玲说,为了深化体系建设,该县抽调专人对剪纸等非遗产业进行全面摸底。建设完善了72个非遗项目数据库,确定高水平非遗代表性传承人167人,建立专项台账。并聘请专家综合研究,编制出台《丰宁“非遗”文化发展规划》《“非遗+扶贫+乡村振兴”实施方案》。

曲阳,素有“中国雕刻之乡”的美誉,曾连续三年荣获“河北省文化产业十强县”,曲阳石雕更是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近年来,曲阳一直将民间文化艺术传承与发展列为工作重点、亮点来抓,政策上扶持,经费上保障,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建设提供强有力支撑。”曲阳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刘斌说。

据悉,该县成立文化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编制完成《曲阳雕塑及定瓷产业振兴规划》(2019-2034)、《曲阳县“十四五”文化旅游发展规划》等纲领性文件,每年县级财政还投入大量资金,用于民间文化艺术的传承保护,还制定了《曲阳县工艺美术大师奖励办法》《曲阳县雕塑定瓷行业青年人才发展扶持办法》等系列文件,进一步完善规划措施体系。

立足自身特色、合理绘制蓝图、加强规划引导……河北各地通过不断推进创建“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把极富特色的地域文化不断擦亮,在政策引导和扶持下持续推动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目前许多地方的民间文化艺术产业越做越强。

激发乡村活力

推动民间技艺传承创新

民间文化艺术,扎根乡土大地。唯有坚守自身特色,不断汲取民间养分、加强人才培育、扩大群众基础,创新创造之路才能越走越宽广,才能在汲取时代元素中收获更多认可。采访中,许多民间非遗大师如此坦言。

大运河畔,“杂技之乡”吴桥,是中国杂技艺术的发祥地。吴桥杂技于2006年列入首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目前,有国家级非遗传承人2人、省级24人、市级30人、县级72人。“在吴桥的非遗代表性项目中,有52项与杂技相关,它们共同构成了层次分明的吴桥杂技文化架构。”该县文化广电和旅游局局长曹宏宇说。

这些年来,吴桥县高度重视文艺创作,围绕“江湖IP”文化生态品牌,创新演艺形式,推出《江湖》《时代》《运河·印象》等一批杂技魔术情景剧,创编出《节日》《秦俑魂》《凌云狮秀》等精品节目,将杂技艺术的极限之美与现代舞台的声光电之美深度融合,获得了业内外广泛认可,丰富着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此外,吴桥县还建立起杂技非遗传承基地20个,认证挂牌杂技专业村17个,杂技文化企业131家。全县473个行政村,村村都有杂技艺人。

“特色就是辨识度。咱们丰宁剪纸的特色,就是‘阳刻为主,阴刻为辅,批毛纤长,剪工精细’,传承创新要建立在弘扬特色上。”丰宁满族剪纸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冬阁说,为了加大非遗传承人才队伍建设,该县以培训为先导,组织业内专家编写《丰宁满族剪纸技法》等培训教材。还聘请民间艺术大师、非遗传承人亲自授课,现已培育出乡土非遗人才206名。同时,还举办非遗管理、非遗经营人才培训班9期,聘请国家和省、市级非遗传承人开展“非遗+民宿”“非遗助力乡村振兴”等技能培训422期,培训农村学员1130余人,提升了民间人才队伍的素质和能力。

传承民族文脉,赋能乡村振兴。记者进一步了解到,丰宁持续挖掘满族剪纸非遗文化潜能,“非遗+扶贫+乡村振兴”的典型经验曾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评价,在联合国南太平洋国际培训会议上向世界推广。

加强品牌建设

推动民间文艺进一步“走出去”

民间文化艺术根在基层,根在群众。这些特色技艺,唯有与群众增收紧密结合,真正融入生产生活中,才能形成普惠格局,带动文旅融合、乡村振兴。唯有不断接地气、谋发展、壮品牌,才能厚植传承发展的沃土,大踏步地“走出去”。

“曲阳石雕技艺,代代相传。现如今,咱们一定发挥自身特长,致力于把‘指尖技艺’成功转变为促进乡村振兴的‘指尖经济’,充分发挥出曲阳石雕在乡村振兴中示范带动作用。”不久前,曲阳石雕艺人高英坡被评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他告诉记者,雕塑产业是目前曲阳县最大的富民产业,共有大小企业2300余家,从业人员占全县人口五分之一。当前,依托非遗项目设立了176个石雕工坊,组织协调了16家雕刻企业进行产业帮扶。

千年石雕,繁荣乡村发展。为了擦亮文化品牌,打造地方名片,曲阳以“节”为媒,已成功举办八届“中国曲阳国际雕刻艺术节”,加强与国外各地的对话与合作,曾被评为全国最具特色的优秀民族节庆活动。此外,还持续深化与清华美院等国内外知名院校的交流合作,与国内八大美院共同成立雕塑创新联盟,定期开展学术交流及研讨活动,推动石雕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

吴桥杂技,促进东西方民间文化艺术的交流互鉴。历史上,吴桥杂技艺人漂洋过海,走出国门,创下不凡的业绩。而今,吴桥杂技更是在国内外杂技赛事中屡屡斩获金奖,彰显着独特魅力和精神风貌。目前,吴桥县拥有中等专业杂技学校3所,为全国各地输送着优秀杂技人才;杂技演出团体111家,6000多名杂技艺人常年在60余个国家和地区演出;杂技魔术道具、服装及相关产品开发企业100多家;关于杂技的学术研究,以杂技为主题的文学、剧目、影视作品大量涌现……

曹宏宇告诉记者,目前河北省文化和旅游厅已牵头制定《关于支持吴桥杂技繁荣发展的若干措施》,推动吴桥县抢抓机遇,狠抓落实,围绕“遗产丰富、氛围浓厚、特色鲜明、民众受益”的目标,进一步改革创新,做大做强杂技产业。 (河北日报记者龚正龙)

责任编辑:张永猛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