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河北邢台:逐梦“绿富美” 加快建设现代化农业强市

2022-12-29 13:30:06 来源:冀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 刘俐验 通讯员 耿超

全年粮食种植面积预计1100万亩以上,产量实现稳中有增;南和区“马兰1号”高产攻关田亩产达863.76公斤,亩产创全省小麦单产历史新高;全市12.8万亩省定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任务超额完成;强力推动优质强筋小麦等11个农业特色优势产业集群发展……2022年,邢台全市农业领域“成绩单”属实亮眼。

“今年,邢台扎实推进粮食生产、农业项目建设等重点工作,多项农业农村工作走在全省前列。”邢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邱海飚表示,“我们将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落实省市委全会部署,围绕‘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要求,瞄准中国式现代化河北场景邢台新作为的目标任务,立足邢台农业发展现状、把握发展方向,找准切入点、着力点,解放思想、奋发进取,为加快建设农业强市贡献力量。”

今年,小麦的丰产增收,让“邢台经验”在国务院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精彩亮相。7月14日,邢台市任泽区种粮大户赵孟辉作为全国唯一的群众代表,在农业农村部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介绍了邢台“新农人”实现小麦丰收的经验做法。眼下正值冬闲时节,却是农业技术人员的“冬忙”时节,连日来,赵孟辉带领20余名农技人员奔赴田间一线,开展冬季苗情、病虫情调查,精准指导农民针对不同类型麦田分类施策,积极落实科学冬灌、增温保墒、预防冻害等田间管理措施。

“冬种粮食是筑牢明年粮食生产的基础。”赵孟辉告诉记者,自秋冬种工作开始以来,他带领团队农技人员围绕冬小麦种植管护、防寒保温等方面开展农技培训20余期,将技术难题解决在生产一线,真正做到“藏粮于技”。

在邢襄大地,农业技术的成果转化不只是促进粮食增产农民增收,也为现代特色农业发展开拓了新路径,提供了无限可能。

近年来,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南方果品在北方落地生根。与室外寒冬形成鲜明对比,南和区郝桥镇万客来蔬菜专业合作社的一家温室暖棚内一片生机盎然,一个个色泽艳丽的火龙果,宛如一个个小红灯笼挂在藤蔓上,长势喜人,吸引了周边游客前来采摘体验。

“起初我也不相信北方能种火龙果,看到电视上播出的有关北方农民种植火龙果创业致富的故事,就想亲自试一试,没想到第一年就获得了成功。”该基地负责人程学哲告诉记者,自己发展了6个火龙果种植大棚,今年一年收获火龙果6000多斤,不仅有周边游客前来采摘,再加上合作社帮忙对接的订单式销售,可谓产销两旺。“明年,我打算扩大规模,把自己摸索出的火龙果种植经验和营销模式等传授给周边农民,带领乡亲们共同致富。”程学哲信心满满。

冬闲人不闲,冬荒地不荒。随着邢台各地设施农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一茬茬新鲜的蔬菜、水果让冬季变成“丰收季”。

广袤的田野美丽如画,特色产业欣欣向荣。目之所及,皆是希望;足之所至,皆为沃土,这就是邢台,1.24万平方公里的市域自西向东,山地、丘陵、平原呈2:1:7阶梯排列,丰富的地形地貌造就了特色鲜明的农业生产环境,被誉为“太行山最绿的地方”和华北的“优质粮仓”,基本形成了西部沟域林果经济带,中部山前平原农牧经济带,东部黑龙港区粮棉经济带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是当之无愧的农业大市。

邢台市委十届五次全会提出,着力推进保障有力、绿色高效的农业强市建设。立足新发展阶段,邢台市将规划布局一批示范园区、产业基地、集散中心,发展集生产、加工、仓储、物流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打造一批龙头企业和知名品牌,切实增加农业效益,提升农业对全市经济的贡献率。

“我们将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乡村产业融合发展,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同时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稳定粮食生产保障能力,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守住粮食安全底线。”邢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邱海飚说。

按照部署,到2027年,全市农业发展基础更加稳固,综合实力大幅提高,农业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粮食总产量稳定在475万吨左右,优质强筋小麦达到200万亩,规模达到全省第一;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88%以上,病虫害绿色防控覆盖率达到60%以上,秸秆实现全部综合利用;培育10个年产值超1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到2035年,邢台市农业现代化基本实现,粮食安全保障能力更加坚实,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基本形成。

责任编辑:郑晓娟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