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横谈|群众参与让“实事”更实
纵横谈|群众参与让“实事”更实
扫码阅读手机版
2023年,北京市将继续办理一批重要民生实事。北京市人民政府人民建议征集办公室日前发布消息,在前期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经研究提出33件实事项目,请市民积极参与投票,选出最关注、最关心的实事项目,投票结果将作为确定2023年重要民生实事项目的重要依据。(据《北京青年报》12月3日报道)
继续新增中小学学位2万个,拟解决6.1万套历史遗留住宅项目“办证难”,将试点建设80个“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将新建口袋公园及小微绿地50处……一件件拟办民生实事涉及市民生活方方面面,吸引了广大市民积极参与,也受到人们的普遍好评。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求,我有所为。北京市“票选”民生实事的做法,对此作出了生动诠释,也为“如何办实事”提供了思路和借鉴。
把准脉才能开对方。一些地方每年也推出一批为民办实事项目,可为什么钱花了不少,效果却不怎么理想,群众并不买账?一个重要原因,就在于很多决策既没有“从群众中来”,也没有“到群众中去”。很多项目由有关方面根据自己所掌握的情况自主确定,虽说也是实事,但往往并不是群众最关注关心、反映最迫切的需求。这样的“办实事”成了自说自话、一厢情愿,与群众的愿望、需求存在距离,自然得不到群众的赞成和支持。
民生实事项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群众利益,办什么、怎么办,直接关系项目实施精准度和群众认同感。近年来,不少地方通过种种方式全方位征集群众意见建议,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变成满足群众需求的实事,取得了很好效果。这就表明,实事项目建设要体现民情民意与科学决策的统一,广泛征集民意是关键。确定实事前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积极征求意见,是吸纳民意、汇集民智的有效做法,能够确保各项决策具备坚实的民意基础,还能进一步发挥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更好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
群众是实事的受益者,也是评判者。实事选得准不准、办得好不好,群众感受最直接、体会最深刻,也最有发言权。以提供公共服务、满足公共需要为目标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为畅通群众诉求表达提供了重要渠道。群众积极参与的过程,也是政府与群众精准对接、有效互动的过程。充分尊重群众知情权、话语权、监督权,是走好群众路线的必然要求,更应成为进一步深化为民服务理念,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途径。
办实事注重群众参与,是工作方法问题,更是思想方法问题。以为民服务的精准性增强服务的实效性,就能更好化解一个个急难愁盼问题,不断健全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让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周丹平)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