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快评|远行的作家与“文学的息壤”
文化快评|远行的作家与“文学的息壤”
扫码阅读手机版
11月24日,当代著名作家李国文逝世的消息,在文坛和读者中引起不小的震动。这位老作家以长篇小说《花园街五号》《冬天里的春天》以及诸多优秀短篇小说和散文随笔闻名于世,赢得过无数读者的喜爱和敬仰。他逝世的消息传出后,许多后辈作家发表纪念文章,媒体和社交平台上也有相当多关于他生平和作品的介绍,先生的文学光芒,再次闪耀于阅读的天空。
2019年以一部厚重深沉的现实主义经典长篇《人世间》而获得第十届茅盾文学奖的作家梁晓声,也在李国文先生逝世三天后,发表了《追思李国文老师》一文。他在文中回忆了自己与李国文先生三十余年“忘年交”的友谊,也将自己和同时代人从李国文为人、为文中所受到的影响和教育,娓娓写来颇动人心。
曾写出《今夜有暴风雪》《雪城》《年轮》等力作的梁晓声,近年来虽笔耕不辍,但相对于那些网红作家而言还是颇显沉寂,如今凭借《人世间》再次走红,概因其对自我的文学使命有高度自觉和决不放弃的坚韧意志。梁晓声认为,自己是受到李国文及其夫人的理解和支持才坚持到底的。一位榜样作家对文学和文坛的影响,从李、梁交往的一段佳话中,可窥一二。再回顾我们的个人阅读史,李国文同样是许多文学爱好者无法绕开的标杆。《冬天里的春天》以独立思考之精神以及鲜明的文学特色,带给人全新的思考冲击。《唐朝的天空》《大雅村言》等文化随笔,则以纵横文史、锋芒锐利的文字,令读者在愉悦的阅读体验中感受深刻。这些都是普通读者对先生离开,感到无限惋惜的原因。所谓“大悲无声,文心可鉴”,一位好作家的离去,一定会让那些受他作品滋养过的人群,更加珍惜其所留下的文学作品和精神遗产。
在生物学家眼中,森林里的每棵大树,都与周围同类存在着紧密的联结关系。它们不仅活着的时候共生,大树死亡后,依然在漫长的时间里不断分解和转化,滋养广袤的土地。作家也是如此。一位好作家,以个性化的经验、思考和创作,留下经典作品而成为人类集体记忆的养分。他们的文学成就,就像一棵大树回馈森林和土地一样,成为我们孕育文学蓬勃生机的息壤。
梁晓声说,李国文先生已经成为他为人处世的楷模。而作为文学忠诚读者的我们,也当继续吸收他的文学作品提供的精神营养,努力站直自己的躯干,舒展自己的枝叶,绽放独特光彩和花香,成长为人生路上的那一棵树。(刘采萍)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