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聚焦河北

事关教育!雄安新区三年行动计划发布,2024—2025年新增2所省级示范性高中

2022-11-22 06:43:33 来源:中国雄安官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日前,《河北雄安新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发布↓↓↓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印发《河北雄安新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

雄县、容城、安新县人民政府,雄安新区有关部门,雄安集团:

现将《河北雄安新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三年行动计划》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河北雄安新区管理委员会

2022年11月3日

河北雄安新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三年行动计划

为推动雄安新区教育高质量发展,打造京津冀教育高地,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服务雄安新区建设和京津冀协同发展,根据《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北雄安新区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指导意见》《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河北省教育事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河北雄安新区规划纲要》,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按照新区“五新”要求,以构建雄安新区现代化教育体系、提升集中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能力为近期目标,以实现新区现代化终身教育为远景目标,健全新区教育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教师队伍和教科研建设,提高多样化教育供给能力和教育水平,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打造教育全国示范区样板,为雄安新区高质量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二)发展目标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加快建设雄安新区高质量教育体系,发展素质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到2035年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优化新区内教育资源配置,强化学前教育、特色教育普惠发展,坚持高中阶段学校多样优质发展,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优化职业教育定位,加快引进疏解高校,建设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优势学科。引导规范民办教育发展。落实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强教材管理,完善学校管理和教育评价体系,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培养高素质教师队伍,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推进教育数字化,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城市。

围绕2035年实现教育现代化目标,自今年起提出三年行动计划,主要是立足新区基础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推进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

二、主要任务

(一)健全现代化教育发展体制机制

明确政府办学主体责任,按照“放管服”改革要求,简政放权,激发学校办学活力。构建新区与三县和新建片区层级、功能对应的“政府管、学校办、社会评”的教育管理格局。

1.理顺教育管理体制。新区层面构建“行政主管部门+专业事业单位”管理体制,三县政府及新建片区管委会统筹管理辖区内教育教学工作,探索具有新区特色的学区制管理模式。

2.探索集团化管理模式。采取学段式或一贯制方式,紧密型、合作型或联盟型联合模式,试点集团化管理模式,在集团内实现资源配置、师资调配、教学管理、教育研究、学校招生、质量评优“六统一”。新建片区以京津冀引进优质校为龙头,开展学段式集团化办学,发挥优质资源辐射带动作用。三县以优质校为龙头,以强校带弱校为原则,以城镇带动乡村为条线,开展学段式集团化办学,促进三县教育整体提升。

3.推进教育评价机制创新。打破单一由政府督导和评价的传统模式,建立政府、学校、社会共同参与的多元评估机制。一是成立雄安新区教育学会,作为第三方评价机构,吸引全国乃至世界教育专家、教育机构、教育资源为新区教育出谋划策。二是建立家校社评价机制,使学校与家庭和社区深入联系,相互监督和提升。

(二)打造多样化教育供给

立足于满足疏解人群和三县群众需求,根据三县和各片区功能定位,打造满足不同层次需求的教育,实现新区教育差异化、多样化发展。

1.夯实三县教育发展基础。一是实施薄弱学校基础设施提升工程。针对三县基础教育阶段的薄弱校,自2023年开始每年选取20所学校给予专项资金支持,重点针对学校体育场、厕所、校舍改扩建、配套建筑及教育教学设施设备更新补充等急需项目。二是实施乡村特色学校创建工程。针对三县义务教育阶段基础条件较好校,每年选取10所给予重点支持,旨在深度挖掘学校文化内涵和独特的发展路径,打造特色鲜明的品牌学校。三是实施校长基金激励工程。针对新区初高中学校,财政每年列支校长专项基金,用于改善学校基础设施和教师激励奖励,提升新区中学办学水平,让新区群众共享雄安新区发展成果。

2.推动新建学校普惠优质发展。按照融合、开放、共享、便捷等要求,高标准打造15分钟生活圈基础教育。在回迁安置区,坚持公办教育为主,提供普惠优质教育;在起步区和市场化地块,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提供除义务教育之外的各级各类教育服务。在容东片区市场化地块,先行探索开办1所民办幼儿园、1所民办普惠幼儿园,为起步区开展社会化办学模式提供借鉴。到2025年,容东片区、容西片区、雄东片区学校办学体制、办学模式趋于成熟,为其他片区输送优质师资和管理经验。

3.打造满足特殊需求的民办幼儿园和国际教育。引进国内外优质学前教育企业,在启动区开办1~2所高端民办幼儿园。加强与国际优质中小学和幼儿园的交流,选择1~2所高中开设国际班,鼓励并支持社会力量举办新区国际学校,为特殊人群和外籍人才提供国际标准的优质教育。

(三)着力提升基础教育水平聚焦成效、精耕细作,根据各学段特点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实现学前教育普及普惠、义务教育优质均衡、高中教育特色优质。

1.打造普惠多样的学前教育。推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发展,完善覆盖城乡、布局合理、公益普惠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实施学前教育课程提升工程,加强课程游戏化建设,科学实施幼小衔接,健全保教质量评估体系,提升幼儿园保教质量。

学前教育课程提升工程

主要任务:建立完善的教研工作体系,落实课程审议制度,形成区域层面课程实施指导手册;开展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项目评选,形成雄安样板和范例;健全幼小衔接机制,研制衔接课程;常态化开展办园行为督导。

实施步骤:2022年组织开展课程游戏化项目评审,选树培育20个优秀项目。每季度开展幼小衔接研讨和现场推进会,明确幼儿衔接阶段性目标。2023—2024年,建立常态化课程研讨机制,研制课程资源手册。全面推行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建立健全联合教研机制。2025年,形成本地区成熟的课程资源手册,建立完善的幼儿园质量评估体系,全面提升学前课程实施质量。

2.打造扎实全面的义务教育。以课堂、作业为抓手,全面提高新区义务教育教学质量。实施“双减”提质工程,有效减轻中小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明显缓解教育焦虑。到2025年,打造20个“双减”示范校。

“双减”提质工程

主要任务:提升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形成雄安新区课堂教学特色,确保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建立具有雄安特色的作业规范体系;100%小学开展工作日“5+2”课后服务、100%初中提供工作日晚自习服务;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大大压减,非学科类校外培训全面规范、监管有力。

实施步骤:2022年,形成雄安新区课堂教学特色,建立具有雄安特色的作业规范体系。指导非学科类校外培训良性发展,遴选优质非学科类培训机构参与校内课后服务。2023—2024年,进一步提高课后服务质量,科学设置作业总量、时长和质量;常态化开展校外培训监管。2025年,各县、片区形成成熟的教学和作业体系,课后服务体系更加完善。

3.打造产出过硬的高中教育。推进普通高中在办学模式、育人方式、课程体系、教学评价等方面的探索创新,形成不同办学特色,增加学习选择,为多样化人才成长提供条件。实施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力争到2025年,新区高中教育质量瞄准全省前列,本科上线人数和强基人数大幅上升,普通高中优质特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高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

主要任务:建立普通高中教科研体系;完善普通高中课程体系;建立专兼职结合的学生发展指导教师队伍,建立初中起始的学生跟踪培养台账,因材施教,充分挖掘每一个学生的潜力。

实施步骤:2022年形成《雄安新区普通高中教科研体系》,2023年形成《雄安新区普通高中办学质量评价体系》,2024—2025年新增2所省级示范性高中、打造3所特色普通高中。

4.打造产教融合的职业教育。强化中职教育基础地位,优化中职学校布局,改善中职学校办学条件,提升中职教育吸引力,到2025年,三所职教中心分别增加3个“3+2”中高职衔接专业,培育1个职教集团,评选建设3个示范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每年评选认定1个产教融合示范企业。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标准化建设工程。到2025年三县职教中心办学条件全部达到省级标准,办学水平显著提高,优化各片区职业院校布局,谋划建设雄安技师学院。加强与京津冀地区高职院校合作,扩大三县中职学校中高职贯通衔接培养试点数量和规模,提高三县中职学校五年制高职学生占比。

(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建立健全教师发展体系培养机制,激发原有教师队伍活力,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1.逐步提升教师待遇水平。完善教师绩效工资制度,探索按岗位、任务、业绩确定报酬的公平合理的收入分配制度,发挥绩效激励作用,多渠道提高三县教师队伍待遇水平。

2.建立教师专业发展体系。按照“引进+培养”模式,在引进优秀校园长、教师的同时,注重培养新区本土优秀教师,加强教师专业梯队建设,实施教师专业发展工程,建立优秀青年教师(优秀班主任)、骨干教师(骨干班主任)、学科带头人(班主任工作带头人)、特级教师、教育家型教师的梯队成长机制,实行定期考核、动态管理,培养造就一批业内认可、具有社会影响力的名教师、名校长、名班主任。

教师专业发展工程

主要任务:修炼师德修养和人文精神,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创新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增强教育教学科研素养,提升学校管理能力。

实施步骤:2022年,制定雄安新区中小学校长教师培训计划,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全覆盖培训,大力提升校长队伍管理水平;2024年,开展项目课题实施情况质量评估,形成阶段性成果。到 2025 年,培养造就700名左右新区骨干教师、300名左右新区名师、50名左右新区名校长和3~5名教育家型教师。设立60个名师工作室和20个名校长工作室,每三年为一个周期,每年分别给予资金补贴,出台《雄安新区名师名校长工作室管理办法》,赋予名师名校长工作室创新突破、资源共享的责任使命。

3.推动教育教学改革创新。深入开展指向核心素养的课堂教学改革,到2025年,形成雄安新区特色课堂体系,推动教育教学质量增效。一是改革教学理念。探索大单元教学,有机融入启发式、讨论式、体验式、探究式、参与式、互动式教学,强化过程性评价改革。二是改革班级设置。在小班化教学、分层次教学、走班制、项目式学习、导师制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形成系列典型经验,评选3~5所分层教学改革实验校,评选5~10所项目式学习实验校。

4.优化新建片区教师队伍结构。加强新建片区学校日常运营管理,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根据学校实际需要,招录一批总务副校长、后勤主任等学校管理人员,提升新建学校管理水平。

(五)加强新区教研工作

建立以新区主导,三县和新建片区为基础、中小学校为基地,上下一体的新区教研体系。

1.打造雄安新区学科教研基地。结合学校名师、名校长资源,优先围绕重点学科,每年打造8个学科教育基地,以深入学校、课堂、教师、学生之中为切入点,紧密联系教育教学一线实际开展研究,形成在课程目标引领下的备、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格局。到2025年,实现各学段重点学科全覆盖。

2.组建雄安新区兼职教研员队伍。依托现有教师资源,组建“年轻骨干+资深骨干+名师名校长”为一体的新区兼职教研员队伍。深入学校开展听课、评课、课题研究等活动,组织区域内教学诊断和改进活动,推动全员参与的微课题工程。到2025年,形成一支200人的全学科覆盖兼职教研员队伍。

3.重点打造高中大教研活动。由新区本级统筹,重点打造高中大教研活动。通过搭建平台、聚焦课堂教学、分科深度教研、学科基地建设、考试命题研究等方式,大力推进新区高中教研向纵深发展,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实现新区高中跨越式发展。

(六)推进智慧教育发展

1.推进智慧教育平台建设。2022年初步完成智慧教育平台的搭建,完成国家“智慧教育示范区”创建,建设云应用支撑平台,为所有教育业务信息系统提供统一支撑环境。到2024年完成三县教育网络体系升级,实现新区与三县和新建片区数据系统互联,接入省级教学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创建功能齐全、性能可靠、移动互联的数字化学习环境。

2.推进智慧校园和智慧教室建设。加强学校网络基础设施、多媒体终端及教学数据传感器的建设和配备,打造以移动互联网、智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智慧校园基础环境。推进网络学习空间应用,催化虚拟学习共同体,促进生生、师生、家校之间的互动交流。到2025年,新建校全部建成智慧校园,在三县建成30个智慧校园、50个智慧教室。

3.推进雄安教育智能社会治理实验研究应用。以校园教育类智能软件应用感知测评技术、面向中小学体育教育的实时智能监控、信息化环境下创新课堂评价实验三个实验为切口,在新区范围内分别选定2所学校进行试点,推动教育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在新区落地应用。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党委统一领导、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各级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要认真贯彻落实新区党工委关于教育工作的重大决策部署,加强统筹协调,每季度召开领导小组会议,及时协调解决教育改革发展的重大问题和群众关心的热点问题。对教育领域系列政策文件梳理归档,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推动新区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二)强化落实机制。三县政府、各片区管委会和新区各部门要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领导下,按照行动计划,明确年度目标,各部门研究制定年度工作落实计划,协调联动、履职尽责,强化工作落实,制定《雄安新区构建现代化教育体系行动计划任务分解表》,细化目标任务,明确实施路径、责任单位及完成时限,强化督导考核,确保各项举措落地见效。

(三)健全经费保障。加大教育经费投入,完善以财政拨款为主、多渠道筹资为辅的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教育领域,加大力度吸引社会捐赠。充分发挥教育基金会的平台优势,破解资金渠道难题。不断优化经费支出结构,切实推动教育经费使用重心从规模扩张向质量提升转移。建立健全教育经费审计制度,确保专款专用,建设“廉洁雄安”。

(四)完善教育治理。坚持依法治校,完善现代学校制度建设,健全党组织会议、党政联席会议和校长办公会议等议事决策制度,强化党组织对学校重大事项、重要问题的政治把关,引导和支持各类学校依法依规自主办学。完善社会多元参与教育决策、监测、评价机制,形成开放多元的教育共治格局。完善教育领域综合执法,督促校外培训机构分类登记,从严审批机构,全面规范培训行为,建立健全行之有效的校外机构监管机制和规范有序的长效发展机制。

(五)保障校园安全。完善校园安全治理机制。深入推进平安校园建设,建立教育主管部门、学校、社区、家庭四级校园安全防护网,形成学校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防力量配备到位、物防技防设施先进、师生安全素养较高、保障机制不断完善的防控格局。强化校园安全教育培训。中小学校开设公共安全教育课、心理健康教育课,创新学生安全教育模式。

责任编辑:赵少甫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