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风|长城河北段:雄风新韵
太行风|长城河北段:雄风新韵
扫码阅读手机版
“探源中华文明 倾听燕赵跫音” 大型全媒体考古系列报道之长城河北段(上篇)
雄风新韵
世界文化遗产长城以蜿蜒万里的长度和雄伟磅礴的气势享誉世界。长城在中国之所以成为国家和民族的象征,因其承载着中华民族精神的血脉传承,其悠久的历史和伟大的文化价值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基因。
长城作为文化遗产,是世界上修建时间最长、工程量最大的一项古代防御工程。根据国家文物局公布的考古调查数据,分布于中国北方的历代长城,至今还有遗址遗存21196.18公里。如此浩大的工程在世界上也是绝无仅有。1987年长城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公元前约220年,一统天下的秦始皇,下令将早期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用以抵抗来自北方的侵略。在明代(公元1368-1644年),又继续加以修筑,使长城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
河北域内长城历史悠久,建筑宏伟,内涵深邃,从公元前3世纪战国时期开始修筑,到17世纪清王朝停止。大规模修筑两千余年中,河北域内长城对中国历史上的军事、政治、经济、民族交融、文化趋同、交通通讯等方面都有着重大影响,不仅文物价值高,更承载了坚韧不屈、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
河北域内长城遗址多、规模大、分布广
河北域内的长城地处内蒙古高原和冀北山地交错带、高原山地到平原地貌的过渡带、半湿润和干旱气候过渡带,包括了战国、秦、汉、唐、明等12个历史时期的长城文化遗产,构建了完整齐备的古代军事防御体系。
河北现存的长城,有战国时期的燕赵长城,有秦汉长城,也有北魏、北齐、金时期少数民族政权修建的长城,明长城更是修建质量最好、保存至今最完整的长城。在河北省内,不同时期修建的长城,目前发现的遗址遗存总长度达到2498.54公里,涉及秦皇岛、唐山、承德、张家口、保定、廊坊、石家庄、邢台、邯郸等9个设区市以及雄安新区,包含59个县(市、区)。
河北现存长城总长度,在全国总长21196.18公里的长城遗址遗存中,约占11.79%。
河北省域内的明长城,主要是砖石体长城建筑。这些明长城的总长度超过1300公里,且建筑类型比较齐全,墙体、关堡、敌台、烽火台、马面等均有呈现。河北域内还有从战国至金代的早期长城1000多公里,同样除了长城墙体之外,还包括许多单体建筑和关堡遗址,以及数十处相关遗存。
河北长城主要分布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北抵草原大漠,南望华北平原。燕山山脉既是华北平原东北方向的主要屏障,也是由东北进入华北平原的必经之路。游牧势力占据这一区域,就有了向中原发起进攻的立脚点和根据地;农耕政权控制了这一区域,就有了向北发展的基地。战国燕北长城和秦汉长城修建于燕山北部,明长城的蓟镇部分则主要修建于燕山南部。
绵延400余公里的太行山,跨越了北京、河北、山西、河南四省市。它是中国地形第二阶梯的东部边缘,也是黄土高原的东部边界。古代联接今天晋、冀、豫三省的8条穿越太行山的大通道,被称为“太行八陉”。其中的第五陉是井陉,位于晋冀两省交界,与长城娘子关近在咫尺。第六陉是飞狐陉,位于今河北省涞源县北、蔚县之南,在涞源飞狐陉古道上的明长城保存得尤其完整。第七陉是蒲阴陉,附近有长城紫荆关。第八陉是军都陉,附近有长城居庸关。
回望历史,抚今追昔。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国家战略视野下,河北长城全线牵引着京津冀城市群。包括京张、京包、大秦在内的9条铁路干线和京藏、京沈、张石等7条高速公路,或穿越长城,或与之并行。如今,长城,这条跨越崇山峻岭的不朽古代建筑奇迹,依然见证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长城代表古代军事防御体系最高成就在河北
古代王朝修建和使用长城,到底有用没用?从古至今,这都是一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问题。
如果说长城有用,很多长城关隘都被游牧民族攻克过,长城有什么用?嘉靖二十九年(1550年)八月十四日,蒙古土默特部首领俺答汗率兵经今天的河北承德地区攻入古北口,长驱直入打到京城,造成京师戒严。这样看,认为“长城无用”的观点好像是对的。可是从另一个方面想一想,如果没有长城,蒙古军队则随时可能打到京城。如此,又岂会觉得长城没用?
作为军事防御工程,长城有没有用或作用大小,是有条件的。在不同条件下,其发挥的作用也是不同的。王朝或政权衰微时期,与政权刚崛起或兴旺时期,长城的作用就完全不同。
秦汉长城在秦汉王朝强大时修建。对秦汉王朝来说,即便其军事力量可以占领草原地区,也不可能长期据守。这两大王朝构建起来的长城防御,起到了一个“进攻基地”的作用。通过进攻,可以有效缓解来自敌方的军事压力;而面对对方的进攻,长城防御体系又是确保防御有效的重要条件。这个时期修建和戍防长城,是基于长城地区整体防御安排的考虑。
很多朝代的长城,在王朝兴旺时,都能有效地在长城区域构建起和平的秩序。比如战国时期,秦、赵、燕长城具有很大的价值——三国在占据了军事优势的情况下修筑长城,加上一定数量的驻军,可以防止北方游牧骑兵闪电式的袭击,是一种扬长避短的主动行为。
在当时,采用高墙来阻遏骑兵是较好的方式。除此之外,没有更好的办法解决长城地区的冲突。
明朝时期也是如此。山海关长城修建于明洪武年间,在明初和中期一直发挥作用。即便到了明末,强大的清军已经陈兵于长城之外,这条防线也依然在起作用。直到李自成的农民军攻进北京城,明崇祯皇帝吊死煤山,山海关防线才彻底崩溃。
“长城防御”不仅是连绵的城墙,它更是一个由城堡、关隘、烽燧等构成的防御体系。驻守长城的军队并不都在城墙之上,每座城堡都有数量不等的军队。这些军队处于机动状态,保持着随时移动作战的能力,既可以支持其他城堡作战,也可以对进攻之敌实行围追堵截。被围困的城堡,可以依托坚固的城墙换取等待援兵的时间,这些都可以打乱进攻之敌的作战计划。
关沟古道是华北通往内蒙古草原的古道。这条古道南面连接着燕山和太行山临近的北京小平原,北面直通河北的张家口、独石口等长城关隘。从关沟古道出八达岭后,有两条路:一路从岔道向西北方向,经西拨子、榆林驿至怀来城、土木堡至宣府;另一路从岔道向东北走延庆州、永宁卫、四海治。
关沟的防御非常严密,明正统年间“土木之变”就发生在八达岭长城外不远的地方。明英宗都已经被蒙古瓦剌抓获了,蒙古军队依然不敢由关沟攻打长城进攻京城,而是绕道紫荆关,就是因为这里地形险峻,防御设施严密。
用爱国精神凝聚长城文化之魂
中国人一向以居安思危的态度面对现实,长城在古代是有备无患的代表。长城作为军事防御工程,不是为“打仗”而修建,而是为“不打仗”而修建。这是长城的和平守望意义——只有热爱和平、不想打仗的民族,才会投入如此大的力量修建长城。
古人修建长城的首要目的,是通过构建秩序,解决农牧交错地区的安全问题。
今天,在我们的国歌中,“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体现着长城文化和精神的涅槃与升华。气势磅礴的河北长城,主要分布于崇山峻岭之间,其建造难度之大、持续时间之长,列全国长城之首。因此,建造长城所展现出来的中华民族不畏艰难、坚韧不屈、勤劳勇敢的精神,在河北长城的历史变迁中,也体现得更充分。
长城在团结统一、守望和平方面的历史作用,河北长城也具有很强的代表性。
1933年,中国军队在热河、长城一带奋起反击,消灭大量日军。“长城抗战”便是在长城一带抗击侵华日军系列作战的统称,也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发生在喜峰口、罗文峪等地的激战,重创侵略者,振奋国人心,以喜峰口战役中的“大刀队”英勇抗敌的故事为蓝本,后来还催生了著名抗日救亡歌曲——《大刀进行曲》。
1939年11月,八路军晋察冀军区在河北涞源县的黄土岭地区围歼日军。在这次战斗中,八路军击毙日军中将阿部规秀。
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长城地区爆发的一系列抗击日军的战斗,激发了中华民族的爱国精神,为最终取得全民族抗战伟大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长城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已经融入到中华民族的血脉之中。河北的长城沿线有多处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其中,80多处全国文保单位中,展现革命文化的文保单位就有6处。
长城是我国现存规模最大的文化遗产,河北长城集中展示了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文化景观价值。山海关、金山岭、张家口长城已成为中国长城代表性符号,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华文明历史文化价值的重要窗口,对于提升和增强中华文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国际传播力影响力具有重要意义。
为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贡献“河北经验”
1984年,邓小平、习仲勋同志为长城保护工作题词“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将保护长城与热爱中华紧密联系在一起,从而在中国乃至全球华人中掀起了保护长城、宣传长城的文化热潮。山海关老龙头长城,就是“爱我中华 修我长城”活动中,由各地群众捐款修复的。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2022年7月2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长城保护状况报告,长城被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为世界遗产保护管理示范案例。世界遗产委员会在决议中高度评价中国政府在长城保护方面采取的积极、有效措施,赞赏中国政府推进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及颁布实施《长城保护总体规划》。
河北的长城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包括长城遗产和相关历史文化资源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长城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图腾,也是燕赵儿女心中的文化瑰宝。河北省在长城保护工作上,作出了许多开创性的探索和贡献——
2003年,秦皇岛抚宁在全国首创长城保护员制度;
2008年,山海关古城修复工程成为中国长城保护工程的典范,在国际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具有开创性和示范性,成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智慧”“中国经验”,为我国推动世界文明共同进步作出了重要贡献;
2022年6月30日,山海关长城文化保护人民法庭揭牌仪式举行,该法庭是迄今为止全国法院系统第一家专门审理涉长城文化资源保护相关案件的法庭,将对秦皇岛市长城文化资源集中做出司法保护,并实行立案、审判、执法一体化的机制……
2019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长城、大运河、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方案》,河北迅速做出回应,深入研讨,积极行动,于2021年12月颁布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保护规划》,于2022年8月出台了《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专项规划》,以历史眼光和务实行动,继续做好长城文化价值发掘和文物遗产传承保护工作,弘扬民族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凝聚起磅礴力量。
河北的长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也是长城保护利用工作的重要内容。河北在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形成“两带、四段、多点”的空间布局和展示体系。“两带”,指太行山和燕山两个长城文化遗产带。“四段”,指长城建设保护利用相对成熟的四个重点区段,包括山海关段、金山岭段、大境门段和崇礼段。“多点”,指长城沿线其他重要标志性长城文化遗产、长城关口城市、特色长城村镇以及其他中华传统文化、红色文化以及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资源景观等。
《长城国家文化公园(河北段)建设保护规划》提出了河北长城区域发展主要面临的挑战,如文化遗产功能不足,除旅游观光外,文化教育、公共服务、休闲娱乐、科学研究等功能相对缺失,以及文物保护抢险任务紧迫、区域发展不均衡、公共服务设施配套薄弱等问题。然而,经过艰苦的努力,目前河北省已经初步完成了秦皇岛山海关段、承德金山岭段、张家口大境门段和崇礼段四个重点区段的建设任务,一批具有重大影响和示范意义的保护项目也已经基本完成,标志性的长城各类型博物馆和长城数字云平台等重大设施初步建成或即将投入运营,文旅融合示范区也得到了优化提升。
古老的长城,在燕赵大地上宛如巨龙蜿蜒,气势磅礴。河北人民踔厉奋发、勇毅前行,期待长城文化在新时代新征程创造更大奇迹,重展雄风,再谱新韵。(董耀会)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