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凡十年·向“新”力丨甄淑梭:小屏有“大戏”,获粉百万的五旬“刀马旦”
非凡十年·向“新”力丨甄淑梭:小屏有“大戏”,获粉百万的五旬“刀马旦”
扫码阅读手机版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中国发展最大内生动力。”
河北日报客户端推出系列微访谈《非凡十年·向“新”力》,带您走近河北几位普通人,他们身份不同、经历不同,但在这个非凡十年里,他们以同样奋进的姿态,开创出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
第五期《甄淑梭:小屏有“大戏”,获粉百万的五旬“刀马旦”》,带您走近一位京剧刀马旦演员,看看她如何从传统舞台走向网络舞台,让戏继续出彩,让传统文化“活”起来。
她从艺38年,“南漂”温州时,一月能演60场,被戏迷称为“温州第一刀马旦”。
疫情来袭,她返回家乡,50岁了,仍坚持每日练功,儿子建议她尝试直播。
短视频平台上,凭借精彩表演,她很快收获了148万粉丝。
她就是目前正身居曲阳县一个小村的京剧刀马旦演员甄淑梭。
甄淑梭抖音账号页面截图。
传统舞台上的表演暂停后,甄淑梭曾落寞了一段时间。
但她的热爱一直都在。
她从13岁痴迷戏曲,最初迷的是戏里的女英雄。
而50岁了,仍坚持每日练功,是因为她对戏曲的喜爱已经浸入血液里。
烧火的棍子、放羊的鞭子,都是她练功的道具;
锅灶前、街道边、乡间大院,都是她练功的舞台;
回旋空翻、靠旗转刀……飒爽英姿惊艳众人。
甄淑梭参加义演时的定妆照。
转向线上舞台,甄淑梭又火了。
刚直播时,直播间只有三五个人。
第三天,突然来了五六百人,不少人在评论区和她聊天。
播到第五天时,直播间人数就突破了一万人。
“一觉醒来火了,各大网络平台都在转发” ,她意识到自己似乎找到了更大的舞台,播了8小时还舍不得下播。
而后,她一条“舞烧火棍”的视频,获得了145万点赞。
甄淑梭在温州时照片。
上世纪90年代初,甄淑梭“南漂”温州。
那时的温州,是全国最大的京剧市场。
全国各地的京剧演员汇集在此,一派繁荣景象。
而今,甄淑梭换了个舞台继续出彩。
她的人,回到了老家的乡村;
她的戏,却迎来了全国的观众。
甄淑梭和老公在表演中。
“要学很多东西,拍摄、剪辑、当下流行的表演形式等等,表演完了你还要总结,要看每个人的评论,和每个人互动……”甄淑梭在舞台转换后不断学习。
她每次拍了剪,剪了拍,有时候一弄就弄到凌晨一两点。
丈夫开始和她一块潜心研究短视频创作和直播,他们有时为了一个镜头如何拍摄而反复琢磨,也会因为网友们的一句赞美而相互鼓励。
这件大靠已经跟了甄淑梭十几年。
她的直播间人气越来越高,最多的时候,几千名观众同时在线,其中很多都是年轻人。
直播时,她有时穿便装,有时穿戏服,背后摆满了刀枪棍棒——这都是她30多年不离身的家当。
一整套戏装有几十斤重,里三层外三层,甄淑梭穿上后依然可以身轻如燕地表演各种高难度动作,常常引来直播间一片喝彩。
“这才是真功夫,这才是真正的台下十年功!”
“向传统文化的传承者致敬!”
“阿姨,我这可是跨平台特意过来的!”
……
直播间的很多观众自称“甄粉”,对她不吝赞美之词。
他们说,从甄淑梭身上看到了何为热爱,也汲取了前行的力量。
视频剪辑:吴培源
片头:赵墨
撰文:高薇
视频素材和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