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时光|发自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给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二十大时光|发自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给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
扫码阅读手机版
10月17日上午将近10时,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会议室里,一场党的二十大报告学习交流会即将开始,来自省农林科学院各研究所的几位负责人陆续落座。
“来来来,大家看看我们培育的蔬菜新品种,水灵不水灵?”经济作物研究所所长王明秋左手提着一袋生菜,右手的袋子里装着一颗大白菜和几颗娃娃菜走进会议室。
大家愣了一下,随后开起了玩笑:“明秋,这是什么宝贝,开会也带着。”
“这是无土栽培生菜,我早上刚从研究所里的无土栽培大棚里摘的,比土培蔬菜更节肥节水、更清洁安全,还能多种几茬。大白菜和娃娃菜是我们刚刚自主研发的新品种,是前天从平山基地带回来的,高抗多种病害,球叶鲜黄,品质好。”王明秋忙着解释。
放下手里的蔬菜,王明秋继续说:“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作为农业科技工作者,我现在想的就是要给农业发展插上科技翅膀,尽自己所能助力农业高质量发展。”
学习交流会正式开始。王明秋的发言没有离开老本行,“以蔬菜种子为例,我们国内一些蔬菜的种子一度严重依赖进口。一个品种研发周期需要七八年,为了加快新品种培育,我们这些搞科研的就要在实验室和试验基地里不断努力、不停尝试,经济作物研究所近十年自主研发的蔬菜品种已达30多个。学习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我认为我们的工作还要加强!”
说到种子,引发现场许多人的共鸣。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中国人的饭碗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认为种子和科技在其中作用很大。”粮油作物研究所小麦研究中心生物技术室负责人张颖君认为,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加强生物育种研究、推进种子原始创新,农业科技人员责无旁贷。
“你说种子是农业的‘芯片’,我认为种质资源就是芯片的‘芯片’。”谷子研究所副所长李顺国接过话茬并举例,他们创制的谷子抗除草剂种质应用于全国各育种单位,使谷子种植生产效率提升20倍以上,被誉为“谷子生产的一次技术革命”。
“米袋子”“菜篮子”“果盘子”关乎百姓基本生活。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省农林科学院近年来根据省情实际,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不断推动技术突破,加紧研发新品种。
近十年来,省农林科学院共研发546个新品种、457项新技术和新模式。其中,冀麦325连续三年入选河北节水推荐品种,成为华北麦区的主导品种;冀豆系列“双高”大豆品种河北覆盖率68%,冀豆12、冀豆17等入选全国主导品种;“黄冠”梨全国推广150万亩,成为全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梨品种;水果贮藏保鲜方面创新薄膜包装复合处理技术,延长货架期50%以上……
先进技术应用于生产,才能显现强大威力。
“我们要把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体现在实验室、落实在试验田,把科研论文写在广阔大地上。”省农林科学院副院长孙世刚说,他们将持续推进科技创新、科技服务计划,继续选派科技人员深入农业农村生产一线,通过基地示范和巡回指导,强化科技帮扶,更好地服务乡村振兴。(河北日报记者马朝丽)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