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2022乡村校长计划|鲍万飞: 呵护欣赏每一个孩子

2022-10-11 07:08:11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学校里面开发种植、养殖基地,刚入学的孩子从认识农作物开始,高年级孩子每周都要参与劳动,学校更是一条绿色、可持续的生态链。在青龙满族自治县八道河镇头道沟寄宿制小学工作十余年,鲍万飞始终坚持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引领学校不断提升。近日,鲍万飞入选马云公益基金会“乡村校长计划”的提名校长。

鲍万飞带领孩子们认识蔬菜。

第一堂劳动课 从认识蔬菜开始

9月1日,新的学期开始了。对校园充满好奇的孩子们被带到教室外,这里他们并不陌生,被分割成不同区域的地上,各种绿色蔬菜正在茁壮生长。孩子们在头道沟寄宿制小学迎来了他们入学后的第一堂劳动课。

老师带着孩子一边参观,一边介绍这些蔬菜。白菜、茄子、辣椒、大葱、冬瓜、南瓜、丝瓜,萝卜、红薯……对孩子们来说,虽然身在农村,这些作物并非没有见过,但真正学习它们的知识却是刚刚开始。

“孩子们入学之后的第一堂劳动课就是从认识这些蔬菜开始,高年级的孩子则要自己动手干活了。”鲍万飞说。

学校里不仅有种植基地,还有养殖基地,每周一次的劳动课,可是真真正正的“劳动”课。

校园就是一个小型生态系统

2004年,头道沟寄宿制小学建校,次年投入使用。它是秦皇岛市第一所农村寄宿制小学,由附近头道沟、公厂村、二道沟、大转村、崔杖子、长沟村、郭杖子村7村联建,招生半径15公里,服务区域人口约9000人。目前有学生380人,其中三年级以上非本村学生实行寄宿,共241人。

“建校之初,学校便以绿色生态文明校园为特色,劳动教育则始终贯彻在办学实际中。”鲍万飞介绍说。

鲍万飞2009年调到该校工作,2016年成为该校校长。出身农村的鲍万飞对农村农业有着深厚感情,始终坚持自己的办学理念,并不断创新,形成了自己学校的模式。

根据学校处于农村的实际,开发种植基地2亩,生猪养殖基地2个,家兔养殖基地1个,建设沼气池1个,形成“种植、养殖、食堂、沼气”四位一体的“两植(殖)一处理一带动”的微循环发展模式。

如今的校园内,种植的蔬菜可供应食堂,择菜剩余部分用于喂养牲畜,牲畜的粪便一部分进入沼气池产生沼气供使用,另外一部分则用作农作物的肥料。整个校园就是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

然而,还有比生态系统更重要的,便是对孩子们的教育。

“孩子们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有探索的欲望,在农作物长大的过程中,他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辛苦,也会认识到收获来之不易。当农作物硕果累累时,孩子们吃到自己亲手种植的蔬菜,这会让他们很有成就感,并体会到劳动之美、劳动的快乐。”鲍万飞说,劳动能锻炼人,劳动能改造人,劳动对于孩子们的成长是非常有帮助的。

愿乡村孩子都有出息

“我认为乡村教育就是呵护、欣赏每一个孩子,让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让教师德识才学全面提升。而最终目标则是让乡村的孩子们都有出息,将来为家乡、为社会做出贡献。”鲍万飞说。

作为校长,鲍万飞为学校的发展制定了“一特一保二提升”的“一一二”发展思路。“一特”指以绿色生态文明校园、可持续发展教育为学校的发展特色,以劳动教育进行绿色环保、生态文明教育。“一保”指保证教学质量在全总校的领先地位,争取位于全县前列。“二提升”指提升教育管理水平和后勤管理水平,学校实施“体艺二加一”工程,每位学生必须掌握2项体育技能、1项艺术技能,开设十多个社团,培养合格加特长学生。

如同孩子们在劳动教育中收获成长,鲍万飞也带领头道沟寄宿制小学不断成长、收获。

2021年7月,在小学六年级毕业质量监测全县质量统测中,该校在全县73所学校中位列第10名。学校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中国可持续发展教育ESD项目示范学校、秦皇岛市第二批农村中小学劳动实践示范基地、青龙绿色生态文明示范学校、青龙2020年度劳动教育工作亮点校等荣誉称号。 (燕赵都市报纵览新闻记者 张辉)

责任编辑:张永猛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