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航中国 | “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安家”白洋淀
领航中国 | “鸟中大熊猫”青头潜鸭“安家”白洋淀
扫码阅读手机版
长城网·冀云客户端记者彭文君路钦淋宋宇星
“是青头潜鸭!又拍到了!”
芦苇荡里,雄安新区白洋淀清亮的水面上,一艘小船缓缓驶过,波纹荡漾开来。安新白洋淀摄影家协会主席张学农坐在船头,兴奋地滑动相机,欣赏着刚拍到的青头潜鸭幼鸟。画面里,两只憨态可掬的“小宝宝”,正跟在“父母”身后,笨拙地拍动着褐色的小翅膀。雪白的肚皮圆圆的,在莲叶下若隐若现,煞是好看。
“我是喝着白洋淀水长大的,小时候跟父亲划船去淀里捕鱼,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鸟类。”张学农是土生土长的水乡人,对这一淀清凌凌的水格外有感情。夏天跳进水里扎几个猛子,口渴了舀起淀水就喝上几口,是他儿时最宝贵的记忆。
上世纪70年代后,由于气候干旱、上游来水减少、工农业用水量增加等原因,白洋淀连续干淀多年。“环境被破坏了,鸟儿也全飞跑啦。”张学农说。
张学农的话得到了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野生动植物保护与湿地管理处处长刘洵的印证:“那时白洋淀生态环境遭到破坏,远看水面上像漂着一层油膜,鸟儿飞走了,很多鱼类也都消失了。”
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以来,河北多管齐下,一体化推进补水、清淤、治污、防洪、排涝,不让一滴污水入淀,白洋淀迎来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系统性生态治理。白洋淀淀区水质实现“一年一个台阶”跨越式突破,从2017年的劣Ⅴ类水提升到2021年底的全域Ⅲ类水,创1988年有监测以来最好水平,跻身全国良好湖泊行列。
与此同时,河北省统筹黄河水、长江水和水库水,累计向白洋淀补水28亿立方米,使得淀区面积由170多平方公里恢复至275平方公里,水位稳定在6.5米到7米,有效改善了白洋淀的水动力和水循环,“华北之肾”功能初步恢复。
水质好了,环境改善了,白洋淀重新成为水丰鱼肥的生态乐园,越来越多的候鸟选择在此安家,变成“留鸟”。今年5月下旬,省林草局在对白洋淀湿地鸟类进行监测时,发现了10余只青头潜鸭成体。7月初,首次拍摄到多组青头潜鸭雌鸟与雏鸟活动的影像。经多位国内权威专家鉴定认为,观测到的是青头潜鸭成鸟带雏。
“这说明白洋淀已经成为青头潜鸭的繁殖地,在区域内形成了稳定的种群。”刘洵笑着说,野生鸟类是生态环境的“晴雨表”,青头潜鸭被誉为“鸟中大熊猫”,是极危物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对生态环境极为挑剔,以往只在遥远的西伯利亚繁育雏鸟。它们在白洋淀“安家”,有力佐证了白洋淀生态环境的改善。
不只是青头潜鸭,小天鹅、灰鹤等越来越多的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动物在白洋淀现身亮相,“百鸟天堂”的胜景重现。据统计,白洋淀目前野生鸟类共计237种,较2017年雄安新区设立前增加了31种;鱼类恢复至44种,中华鳑鲏等土著鱼类重现白洋淀。
“除了白洋淀,我省衡水湖、邯郸永年、沧州南大港、张家口坝上康巴诺尔湖都有发现青头潜鸭的记录。”水生态学学者、衡水学院教授武大勇认为,青头潜鸭在河北越来越多地方出现甚至“安家”,表明河北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
今年以来,河北加快推进白洋淀流域水生态监测评价,实现由污染治理为主,向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推动水体评价由单一水质要素向水生态综合要素转变,实现水环境管理目标从“水环境质量”向“水生态健康”转变。
今年上半年,雄安新区在白洋淀划定了9个鸟类重要栖息地,分为绝对控制区和相对控制区,绝对控制区严禁任何人类干扰活动,禁止交通工具进入,不得建设任何生产生活设施;相对控制区严禁人车船擅自进入,不得建设任何与鸟类保护无关的设施,最大限度限制人类活动。白洋淀湿地全域被列为禁猎区、全年为禁猎期,最大限度减少人类活动对鸟类栖息的干扰,营造人鸟共享白洋淀的和谐美景。
同时,新建多处湿地公园、口袋公园,多样的地貌和丰富的植被,为不同习性的野生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繁殖条件,让更多的鸟儿安心“回家”。
如今,在雄安新区,爱鸟护鸟已经蔚然成风,当地采取“政府+民间协会+志愿者”管理模式,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爱鸟护鸟行动,志愿者队伍已超两千人。
“相信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引领下,在大家共同努力下,将来会有更多生物出现在白洋淀、出现在河北,那时我们的环境会变得更灵动、更丰富。”武大勇充满期待。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