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老总读报(396)|学学围场怎样建“门脸儿”

2022-08-22 05:52:52 来源:河北新闻网

河北日报副总编辑 贾伟

今年4月,承德围场在国道233线和国道111线交叉处修建了一个交通环岛。从国道进入县城,这里是必经之地。怎么装点这个入城的“门脸儿”,让初来者对围场留下深刻的第一印象,接下来成了当地的一件重要工作。

近日,人民日报报道了围场三改方案建“门脸儿”的详细过程。

第一个方案:参考其它地方做法,建一个有当地特色的大型雕塑。经过讨论,“从‘一棵树’到‘一片海’”的塞罕坝“功勋树”入选。一座高约61米的“功勋树”雕塑,报价1000万元。造价太高,不符合“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第一个方案被否决。

第二个方案:建一处园林小品,造价约300万元。尽管比第一个方案的花费少了7成,但对于2020年刚刚脱贫摘帽的围场来说,还是太贵了。

于是,县里最终选定了第三个方案:把这处“门脸儿”建成一个惠民休闲绿地。休闲绿地怎么建?由各乡镇和有关部门“众筹”共建。县交通局和盛产苗木的燕格柏乡分别出资、出苗,再把修路废土做成高低起伏的“山岭”,从当地河道捡来石头堆成两座“山峰”。干部群众出工出力,半个月时间就建成一座美观实用、绿意盎然的环岛景观。总体花费不到30万元。

从大型雕塑到惠民休闲绿地、从造价1000万到花费不过30万,围场三改方案建“门脸儿”,带给我们深刻的思考。

“门脸儿”的“脸”,不在“大”也不在“高”,而在其内在的精神。花费适宜且有地方特色的“门脸儿”,能直观展示一个地方的精神风貌和历史文化。然而,近年来,个别地方的官员将“门脸儿”当成了自己的“脸面”,脱离实际,一味追求“巨型”“高大”,甚至不惜举债建设景观工程。这样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不仅没给地方“长脸”,反而破坏了当地形象,堪称“丢脸工程”。

围场建“门脸儿”,砍掉的是造价千万元的雕塑工程,建起的是群众共享的绿色空间,树起的是惠民利民、节俭务实的价值观。这一做法,不仅让有限财力发挥了最大作用,也激发了大家共建绿色家园的积极性。

不做“面子”做“里子”,勤俭绿色又惠民。围场建“门脸儿”的故事,值得我们再三品味。


总监制:桑献凯、王洪峰

监   制:贾伟、郝彦鹏

策   划:周荣丽

编   导:殷雪迪

文案助理:蔡晓辉、李晓宁

摄   像:耿辉

剪   辑:李佳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