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塞罕坝:“美丽高岭”绿意更浓

2022-08-11 05:58:4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8月2日,驾车驶入塞罕坝机械林场,苍翠连绵的林海迎面扑来,万顷碧波气势恢宏。

正值造林自检收尾期,在临近冀蒙界河的千层板分场烟子窑营林区头道沟地块,我们见到了80后施工员丁玉辉。

“株高大于35厘米、株距50米、行数25行、总株数260株、死苗6株……”拉开皮尺圈定样带,查看桦树幼苗的长势,丁玉辉和同事蹲在林间,对这里的林冠下造林进行自检,以确保幼苗成活率达标。

低头看是株高不过半米的桦树幼苗,抬头见落叶松高耸入云。高矮之间呈现的是塞罕坝机械林场近年来打造的近自然模式。

此前,塞罕坝机械林场主要以落叶松、樟子松和云杉三大针叶树种为主。为改善林区单一的树种结构,今年,林场强调营造混交林,“见缝插针”造林6657亩,逐渐把林子培育成混交、异龄、复层林,同时在林下引进一些适合本地生长的灌木,林子变通透了,森林体质更强壮了。

盛夏,是塞罕坝绿色最浓的时节,也是游人最多的时节。

在林场森林防火指挥中心,该中心主任彭志杰紧盯着对面的大屏幕。这是林场防火视频监控系统,可将浩瀚森林和广袤草原尽收眼底,实时监控林场花草树木的安全。

“游客多了,林场的管护任务更重了。”彭志杰说,目前全场建有视频监控点43个,均安装在铁塔塔顶等处,可清晰监测半径15公里的区域,监测覆盖率达97%。视频监控设备采用“双光摄像头”监测可见光和热成像,如果哪里有热点或出现火情,画面颜色就会变成红色,一目了然。

指挥台前,5个电脑屏幕一字排开。“这里不仅有卫星、烟雾雷达、视频监控系统实时监测火情,更有雷电预警监测系统预防雷击火。”彭志杰介绍,系统能准确标注出具体经纬度、时间、强度和类型。

为处理好防火和旅游的关系,这个旅游季,塞罕坝大力压缩景点开放数量,仅开放生态旅游观光区5处,总面积1.57万亩,占林场总经营面积的1.12%。

除了火灾,病虫害也是威胁万顷林海安全的一大隐患。

8月3日一大早,林场森林和草原有害生物防治检疫站党支部书记、副站长刘广志,就和承德海关工作人员驱车来到烟子窑营林区,进行十年一次的外来物种入侵调查。

“别看它小,里面装的性诱剂能精准地把外来入侵物种引进来。”刘广志指着一个刚挂好的诱捕器,向我们解释。这次,他们将悬挂五个诱捕器,分别用来吸引苹果蠹蛾、美国白蛾、地中海实蝇、桔小实蝇和瓜实蝇五种外来入侵物种。一个月后,再摘下诱捕器,观察林内是否存在入侵物种,以便对病虫害情况进行提前研判。

目前,塞罕坝机械林场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已建立起“外防输入内防输出”高效管控防治体系,在对外来物种入侵进行调查的同时,对现有病虫害进行预防性人工喷雾,极大提升了病虫害的防治效果。

跟随刘广志挂完诱捕器,我们乘坐车辆一路朝林海腹地驶去,行驶约10分钟,转向一侧的林间土路,笔直的落叶松间掩映着一块写有“绿之源”的石碑,尚海纪念林到了!

拉伸卷尺,用尼龙绳圈出1平方米的小样方,低头观察样方内草本植物的数量、高度和盖度……林场科技科科研人员付立华正在进行生物多样性监测,“你们看,这片林子草本植物、灌木和天然落种乔木错落分布,林木种植疏密度合适,林分比较好。我们会将不同地块的生物多样性情况进行对比,看哪种抚育方式效果最佳。”

在付立华看来,老一代塞罕坝人攻克了引种关、育苗关、造林关。如今依然在闯关:良种引育关、资源结构优化关、森林质量提升关、林业可持续发展关。

生物多样性监测只是科技科承担的科研任务之一。为摸清塞罕坝三大针叶树种的脾性,目前,他们成立了《冀北地区云杉林高效经营技术研究与示范》课题组,深入了解云杉的生长规律和生长特点,以便通过有针对性的抚育,更大程度发挥林木的生态效益。

一路采访,我们深切体会到塞罕坝人只争朝夕的拼劲、热火朝天的干劲。

8月3日下午,一场塞罕坝新时代发展战略研究项目研讨会在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部会议室召开。全力推进塞罕坝“二次创业”,成为塞罕坝机械林场场长陈智卿与中国工程院院士沈国舫带队的调研组探讨的主要话题。

“好成绩,都是干出来的、拼出来的。‘二次创业’新征程上,我们将大力弘扬塞罕坝精神,真刀真枪干一场,干出一番新面貌。”陈智卿介绍,目前,林场正在实施塞罕坝精神宣传教育、森林草原“防火墙”、自然保护地系统化保护、林草生态价值转化、森林资源培育与质量提升、绿色产业培育壮大、管理机制改革创新、基础设施补短板8大工程,努力实现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相统一,奋力续写新的绿色奇迹。(河北日报记者 贾楠 宋平)


责任编辑:孔思远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