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秋天来啦!啃秋、晒秋、贴秋膘……立秋仪式感不能少!

2022-08-07 05:00:00 来源:河北新闻网综合

扫码阅读手机版

“立秋”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三个节气,也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通常在每年公历的8月8日前后。

●立秋有三候

在古人看来,立秋的标志性物候有三。一候凉风至;凉风是西风肃清之风,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那般盛气逼人,热气蛰伏,凉意日增。二候白露降;由于午热夜凉,形成了一定的昼夜温差,清晨的大地和植物上常常会有晶莹的露珠产生。三候寒蝉鸣;随着天气进一步转凉,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仿佛在传达着夏天即将过去的消息。

●为啥天气还是那么热?

“立了秋,凉飕飕。”这句谚语,说出了人们对凉爽秋天的一种期盼。不过,立秋到来并不意味着天气马上会变得凉爽。

立秋其实并不意味着酷热天气就此结束。所谓“热在三伏”,又有“秋后一伏”之说,意思就是指立秋后还有至少“一伏”的酷热天气。

按照传统的三伏天推算方式,其日期是由节气的日期和干支纪日的日期相配合来决定的。民俗学者萧放介绍,立秋是根据天文观测地球围绕太阳运行的位置,确定的秋季起始日。

所以,立秋表示季节转换的开始,但并不表示气温会立即下降。末伏往往在立秋节气之后,难免有时会感受到“秋老虎”的余威。

从这个角度看,立秋当天并不是酷热与凉爽的分水岭,人们真正感觉到秋天的凉爽,一般要到白露节气之后。

换句话说,秋天的气候分为两个阶段,初秋通常还是会有些闷热,仲秋后天气会趋向于干燥凉爽。

●立秋仪式感不能少

>>啃秋

在立秋的诸多习俗中,“啃秋”是颇具仪式感的一项。“啃秋”在有些地方也称为“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每逢立秋,人们会买西瓜回家,众人围在一起品尝。

>>贴秋膘

民间流行在立秋这天称体重,并和立夏时体重对比。夏天的人,缺乏胃口,饭食清淡,体重大都要减少一点,称为“苦夏”。秋风一起,食欲乘势大增,想吃点好的,弥补夏天的亏空。补的办法就是“贴秋膘”,首选吃肉,谓“以肉贴膘”。

>>晒秋

“一叶梧桐一报秋,稻花田里话丰收”,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晒秋已经成了农家喜庆丰收的“盛典”,“晒秋”的秋不仅仅是秋天,更代表一种丰收的喜悦,老百姓会利用房前屋后的平台、房顶等空地,晒一晒收获的农作物,粮食晒得越多,说明收成越好,而把粮食风干后,冬天才不会发霉变质,是老一辈多年的经验心得,也是一种特殊的文化符号。

●由夏入秋,三类人群需格外注意保养,切勿贪凉

第一类:脾虚患者。脾虚的人常常表现为食欲不振、肢体倦怠、乏力、时有腹泻、面色萎黄,这类朋友进补前适度吃点健脾和胃的食物,可以促进脾胃功能的恢复。

第二类:胃火旺盛者。平素嗜食辛辣、油腻之品的朋友,日久易化热生火,积热于肠胃,表现为胃中灼热、喜食冷饮、口臭、便秘等。这类朋友进补前要注意清胃中之火。

第三类:老年人及儿童。由于消化能力较弱,胃中常有积滞宿食,表现为食欲不振或食后腹胀。在进补前应注重消食和胃,不妨适量吃点消食、健脾、和胃的食物。

●立秋品诗

《六月十三日立秋》

杨万里

暑中剩喜立秋初,特地西风半点无。

旋汲井花浇睡眼,洒将荷叶看跳珠。

《山居秋暝》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秋夕》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河北新闻网综合自人民日报、中国新闻网、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新华网、新华社等,编辑李亚萍)

责任编辑:李亚萍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