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皇岛:建设会呼吸有弹性的绿色生态港城
秦皇岛:建设会呼吸有弹性的绿色生态港城
扫码阅读手机版
7月26日,市政府新闻办公室召开“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新闻发布会,市城市管理综合行政执法局相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我市海绵城市示范城市建设工作开展情况。
2022年5月,我市顺利通过两轮评审,成功跻身“第二批国家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在2022至2024年三年示范期内,我市将围绕打造“安全韧性、生态循环、共建共享”的滨海旅游海绵城市,以海绵示范城市建设作为建设国际一流旅游城市的重要抓手。三年示范期内,我市将投资30余亿元,完成市政道路、公园绿地、公共建筑、河道水系、雨水管网泵站及老旧小区改造等九大类海绵城市建设项目100多项,逐步构建形成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全面筑牢绿色生态本底,建设会呼吸、有弹性的绿色生态港城。
以项目建设为重点,着力构建山水城相融的生态空间格局。利用我市天然的“山、水、林、田、湖、海”生态基底,构建系统性生态空间格局,保护自然水系结构,实现水体良性循环。强化城市蓝绿线管控,完善城市排水体系,推进城镇排水系统厂网一体化运营,优化防洪应急保障体系,提升城市内涝应急处理能力。
建设生态安全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抓住海绵示范城市建设契机,综合统筹市政府投资和社会投资,强化问题导向,做好管网现状普查,有针对性地实施包括城区雨水设施改造工程、老旧排水管网改造工程等公园绿地、自然廊道、排水通道建设、老旧管网修复等工程100余个,不断完善“源头减排——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城市排水体系,整体提升城市水资源保障水平和防灾减灾能力。
打造高品质绿色人居生活格局。统筹流域区域、城市、设施、社区四个层级,识别自然空间布局,发挥生态本底优势,进一步治理水土流失,做好水库、河道、洪沟等水体的治理,提升防洪应对能力。新城区坚持目标导向严格落实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控,老城区坚持问题导向重点解决城市内涝问题,构建城市蓄排平衡体系。有效发挥绿灰蓝设施效能,进一步做好洪涝潮系统治理。运用“+海绵”理念,建设一批海绵型道路广场、社区游园、绿地公园等海绵示范项目,新、改建一批海绵小区,让更多群众享受到海绵城市建设成果。
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在示范期内,我市计划改造积水点43个,改造雨水泵站10多座,着力提升排水能力,消除积水隐患,有效提升安全保障。实现城区防洪标准100年一遇,城市内涝防治标准30年一遇,切实保障暴雨天气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确保居民出行不受阻。
我市将在30余个老旧小区改造过程中采用“+海绵”模式。结合居民实际诉求完善改造内容,对老旧小区海绵化改造。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与小区综合整治、景观提升、管线治理协同推进,采用透水铺装、下沉式绿地、雨水花园等海绵措施对初期雨水进行收集和净化。同时,充分利用社区内的空地、荒地和拆违空地,因地制宜地增设停车位、休憩座椅、老年和儿童活动设施,增加公共绿地、公园等公共活动区域,进一步拓展小微空间,提升生活品质,让居民切身感受到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有效提升居民舒适感和幸福感,实现景观休闲、防灾减灾等综合效益。
同时,我市将进一步加大对城市公园绿地的建设和改造力度,更好地发挥绿地在城市排水组织和充分利用作用,计划在3年内新建建设大街东段带状体育公园建设项目、北戴河新区体育公园项目等大型综合性公园4个,改造提升6个,新建和改造游园和口袋公园30个。在公共绿地的建设和改造工作中,将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推广透水铺装、雨水花园、植草沟、集雨模块和雨水回用等技术措施,使绿地内的雨水收得住、用得好,同时结合片区内涝防治,扩大公园绿地对城区雨水的收集利用能力。在拓展城市绿色空间的同时,增强公园绿地的服务功能,结合人民群众需求,设置全龄化的休闲运动场地,逐步形成“出门见绿、移步见景、小行见园”的美好人居生活格局。(秦皇岛日报 记者 王静)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