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通波 大美运河|东光“四篇文章”扮靓大运河文化带
千里通波 大美运河|东光“四篇文章”扮靓大运河文化带
扫码阅读手机版
营造沿岸新风貌 助力运河惠群众
东光“四篇文章”扮靓大运河文化带
本报讯(记者尹君伊 通讯员肖雨杉)日前,走进东光县大运河畔的氧生园森林公园,草木苍翠茂盛,园中休闲漫步的百姓络绎不绝。公园中心广场电子屏上,实时显示着公园的负氧离子含量。“负氧离子含量是环境好坏的一项重要标志。负氧离子含量越高,代表环境越好。”东光县文体广电和旅游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随着大运河文化带建设的启动,这片林子的景点也越来越多,生态环境得到了极大改善。
这是东光县深挖运河文化内涵、做好保护传承利用工作的缩影。今年以来,东光县全面落实省委书记倪岳峰在沧州调研时的讲话精神和市委工作安排,解放思想、奋发进取,统筹抓好“保护、传承、利用”,着力书写“四篇文章”,以高标准建设大运河文化保护带、生态景观带、文化旅游带、乡村振兴带为统领,努力将大运河打造成为共享之河、幸福之河。
书写“组织”文章,构建工作新格局。将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制定《2022年大运河文化带建设工作要点》,明确任务分工和责任单位,形成“各牵头单位分项目重点发力、链条式压茬推进”的态势,带动建设水平整体提升。同时,强化区域协调联动,针对大运河生态修复、绿廊建设、污染治理等问题,积极与对岸的衡水市阜城县、景县及上下游的吴桥、南皮等县市开展合作交流,借鉴先进经验,助力多点开花。
书写“保护”文章,着眼文化全方位。建立大运河长效巡查管理制度,每周开展两次大运河文化文物巡查活动,全力做好河道巡查、文物保护、输水安全等工作;同时深度挖掘非遗项目,正准备为沙家门武术、观州锣鼓两个项目申报国家级非遗项目,为大运河全卤面、传统古琴制作工艺、东光古兵器复原等9个项目申报省级非遗项目,为民间剪纸艺术、奇根斋根雕艺术等9个项目申报市级非遗项目。围绕大运河承载的河工文化、漕运文化、商贸文化等文化印记,建立大运河文化研究智库,重组大运河文化研究院;聘请专业设计单位对运河沿线的重要景点、古遗址、古村落进行规划研究,着重在105国道和堤顶路设置交通标识和文物标识。
书写“建设”文章,营造沿岸新风貌。下好项目建设“一盘棋”,抓紧抓实谢家坝环境提升、小龙湾生态公园、油坊口武术文化园区等9个大运河重点项目,以优质项目打造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东光样板”。美化人居环境“一条线”,对运河沿线3个乡镇42个村庄重点开展人居环境专项整治;对运河2公里范围内未绿化地块补种速生杨、法桐和花卉,绿化长度21公里,目前已绿化美化村庄25个,种植乔灌木1.9万余株,绿化面积430.58亩。描绘美丽乡村“一张图”,麒麟卧村、油坊口村等运河沿岸村庄大力发展特色农业种植,拓展采摘、渔猎、餐饮服务项目,将运河沿岸建设成为集观光、休闲、娱乐、采摘于一体的特色农业示范点。截至目前,共创建省级美丽乡村12个,今年将再推进运河沿线42个村庄达到市级美丽乡村创建标准,其中省级美丽乡村15个。
书写“发展”文章,助力运河惠群众。深入推进“文旅+”工程,推进“文旅+农业”,升级麒麟卧生态采摘园、小圈林下种植等项目;推进“文旅+教育”,依托麒麟卧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研学旅行和红色教育;推进“文旅+康养”,以小龙湾康养基地等项目为重点,延伸培训、医疗、康养服务等产业链条;推进“文旅+商贸”,开发运河沿线自驾游、非遗文化体验游、运河古镇美食游等特色线路。发展“富民业”,以南霞口镇李卜吉村林药种植核心区、开展深加工产业,年产值达1300万元;建设以氧生园为核心的1.5万亩生态林基地,打造森林氧吧、健身和果品、中草药休闲园林,年休闲观光10万人次。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