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对区域影响几何

2022-06-06 06:47:53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航拍在沧州市穿城而过的南运河。河北日报通讯员袁晓琳 田海军摄

4月28日,山东德州四女寺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岳城水库水经卫运河与南水北调东线北延工程水、引黄水汇合,进入南运河;位于天津静海区的九宣闸枢纽南运河节制闸开启,南来之水经南运河与天津本地水汇合。至此,京杭大运河实现百年来首次全线水流贯通。

大运河全线通水是如何实现的?对京津冀区域带来哪些影响?

上下游一盘棋,推进京杭大运河实现近一个世纪以来首次全线通水

北起北京、南至杭州的京杭大运河,历史上是沟通我国南北的大动脉。进入20世纪后,京杭大运河停止漕运,随后一些河段淤塞不通。新中国成立后,黄河以南的运河河段在交通运输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黄河以北的运河河段得到一系列整治,但是京杭大运河一直不曾全线通水。

为保护和利用好大运河,水利部联合京津冀鲁四省市制定了补水方案,通过优化调度南水北调水、黄河水、本地水、再生水及雨洪水等多水源,于今年4月至5月实施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补水行动,向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河段补水,达到减少开采地下水、回补地下水和京杭大运河全线水流贯通目标。

此次补水从4月14日开始,补水线路南起山东省聊城市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北延工程穿黄出口闸,经小运河、卫运河、南运河至天津市三岔河口。北起北京市东便门,经通惠河、北运河至天津市三岔河口。

为顺利实现运河全线贯通,北京、天津、河北打破行政区界,以流域为单元,共同推动大运河综合治理,从治理水质、清理河道、恢复生态着手,在保证防洪的前提下,对堤、林、路进行全面提升。“通武廊”三地进一步签署框架协议,多次沟通对接,建立跨区域合作的信息共享、利益共享和利益补偿机制,联手开展专项督查,对北运河沿线进行拆违整治、水生态治理保护等工作。

我省全面落实水利部补水行动方案要求,有针对性地对大运河河道进行综合治理,为全线通水助力。北运河廊坊香河段治理清淤疏浚河道16.7公里,实现北运河廊坊段与北京旅游通航。南运河144公里主槽清淤疏浚,使河道通水条件得以改善。我省还结合深入推进河湖长制,持续开展大运河“四乱”清理整治。今年以来,共清理大运河河道“四乱”问题46个、违建2.8万平方米,为大运河河北段通水奠定基础。

按照水利部京杭大运河2022年全线贯通安排部署,3月27日东线北延供水水头进入我省,4月1日水头到达天津九宣闸,开始向天津输水。4月14日开始,我省启动潘庄引黄,叠加南水北调东线北延供水联合调度运行。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通水,以京杭大运河黄河以北707公里河段作为主要贯通线路,河北省境内河长373公里,占补水总河长的53%。

京杭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期间,河北省水文勘测研究中心对河北大运河及补水路径沿线水量、水质、水生态等水文全要素实施全过程监测。

水利部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大运河全线贯通补水预计可提供补水量5.15亿立方米,其中入京杭大运河水量4.66亿立方米。京杭大运河全线通水后,相对2021年同期,黄河以北河道有水河长增加约112公里,水面面积增加约9.5平方公里,为实现“十四五”京杭大运河主要河段基本有水、进一步推动实现京杭大运河全线有水积累了经验。

地下水水位回升或保持稳定,助力华北地区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5月初,吴桥县安陵镇东何村种粮大户王大鹏利用运河水进行小麦灌浆水浇灌。“以前,小麦灌溉都是抽取地下水,如今,运河里有了水,我们就用地表水替代了地下水浇地。”王大鹏介绍。

笔者从省水利厅了解到,沧州、衡水分别于4月20日、22日开始引运河水置换地下水灌溉。通水期间我省主要利用东线北延工程、潘庄引黄工程、岳城水库等水源,重点置换沧州、衡水等地深层承压水超采区农业水源。截至5月30日,我省从南运河引水1.52亿立方米、卫运河引水1.25亿立方米,为沧州、衡水62万亩农田提供了灌溉水源。

地表水替代地下水,在减少地下水开采的同时,河湖生态用水也得到有效补充。此次补水过程中,我省已向衡水湖补水2200万立方米,还向衡水、沧州等地的24条河渠进行了生态补水,促进了河湖生态环境复苏。

减少开采地下水、回补地下水,使得补水河道周边地下水水位实现回升或保持稳定。省水文勘测研究中心对北运河、南运河、卫运河3个河段两侧0-2km、2-5km和5-10km地下水平均水位变化进行的分析显示,今年以来地下水平均水位均高于去年同期,进入5月后受补水影响,部分河段地下水水位由下降趋势转为稳定或上升状态。

河北省南运河河务中心主任刘俊滨介绍,这次补水统筹考虑了大运河文化保护传承利用、置换沿线超采地下水、回补重点超采区地下水、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等多种需求,历时长、水量大,在我省境内覆盖面广、供水面积大,涉及衡水、沧州两市的12个县(市、区),对我省境内运河两岸回补地下水非常有利,同时,为我省运河两岸农业灌溉用水提供了直接的水源保障,有利于推进河湖生态环境复苏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

水清河畅、生机再现,大运河生态文化游日渐兴起

大运河宛如一条玉带,穿沧州城而过,在城市的中心留下一个优雅的“几”字,出现了曲折回环、水清河畅的“弯美”景观,“丰草繁花碧水流,河曲千载济沧州”的美丽景象令当地市民赞不绝口。

“过去,这里河堤路较窄,周边环境脏乱差,到河边遛弯儿这样的事,根本不敢想。”家住沧州市大运河畔的樊勇,对比今昔变化,感慨万千。

大运河全线通水以来,全长182.6公里的大运河天津段风光旖旎。武清区的北运河郊野公园,西青区的御河景观……一批以大运河为主题主线的文化公园引来众多游人观光拍照。

在世界杂技之乡吴桥,运河两岸花红柳绿,通水后的吴桥南运河公园引来不少居民前来游玩。一位居民发出感叹:“过去常没水,如今变成了常有水,从未想过自家门前的这条运河,也能成为网红打卡地。”

如果说生态是大运河的生命,那么文化就是大运河的灵魂。

连日来,不少游客来到沧州东光县连镇谢家坝,亲眼目睹这一清末民初兴建,坝体为灰土加糯米浆逐层夯筑,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糯米大坝”的“芳容”。

在天津第一家运河文化博物馆——陈官屯运河文化博物馆,人们浏览着上千件文物和数百幅图片,无不为大运河千帆竞发、万舟骈集的盛景啧啧称赞。

运河文化伴随着大运河的全线贯通重焕生机。为重拾散落的文化遗产,充分发挥大运河文化纽带作用,我省香河县与北京市通州区签订协议,建立文化和旅游常态化联动合作机制,加快实现两地文旅产业资源共建共享。通州区结合大运河通州段全线通航和已建成开放的环球主题公园、特色小镇,推出了多条旅游精品线路。沧州市围绕大运河做足发展文章,全面推进大运河“四带”建设,高标准打造大运河文化保护带、高要求打造运河生态景观带、高水平打造全域文化旅游带、高质量打造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带。

水清河畅岸绿,大运河两岸生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的美丽画卷正徐徐展开。(河北日报记者赵红梅 通讯员任树春)



责任编辑:魏雨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