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冀”忆》新书分享座谈会在石召开:讲好红色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红色“冀”忆》新书分享座谈会在石召开:讲好红色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扫码阅读手机版
《红色“冀”忆》新书分享座谈会在石召开
讲好红色故事 赓续红色血脉
“这本书的作者队伍中,既有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又有年逾古稀的老者,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为了探寻沉淀于历史深处的细节,多次故地重访,反复点滴求证,把深藏于民间的红色故事充分挖掘出来。”5月27日,《红色“冀”忆——百年红色经典故事征文优秀作品集》(以下简称《红色“冀”忆》)新书分享座谈会在石家庄举行。省文联党组书记、副主席史建伟表示,书中的每一个故事,既是河北大地百年红色历史的“同题写作”,也是一个个英模人物独一无二的生动刻画,还是一个个历史瞬间的珍贵记录。
该书的出版,源自去年河北省委宣传部“永远跟党走——河北省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文艺创作”活动。作为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河北省文联开展了红色“冀”忆——百年红色经典故事征集活动,旨在“打捞”沉淀在历史深层中普通英烈、平凡英雄的民间记忆,对河北红色资源进行抢救性发掘和文学记录。该书主编之一陈延慧介绍,征集活动受到社会广泛关注,仅仅一个多月时间社会来稿超过300件。编委会对所有来稿进行了认真细致的梳理初审,组织优秀编辑团队优选36篇报告文学、故事汇聚成了《红色“冀”忆》。
近代以来,中国人民的不懈探索和英勇抗争是这段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代代年轻人都是读着英雄故事和红色传奇长大的,这已经成为共同的民族记忆和文化经典。那么,反复地书写、阅读、保存和流传它们的文化和文学价值是什么?河北省作家协会创作室副主任金赫楠认为,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可以实现两个重要的收获——了解和理解。《红色“冀”忆》中所收录的作品大都以报告文学或者故事的形式书写,同历史、社会学作品相比,文学书写更强调血肉丰满、细节充沛。当读到书中紧握枪杆的英雄诗人、易家庄的悠悠往事,读到平原上的那座坟茔、那根50米长的麻质大绳……这些生动、鲜活的人物、情境和细节把读者带回那个特定历史时期,带到那些英勇抗争、不懈奋斗的先烈前辈们的身侧,在充分情感化、细节化的文学讲述中,读者再次真切地感受那个时代和那些人物,这就是“了解”,真正从精神上回到历史现场。此外,执着的信仰和朴素的家国情怀是书中36篇作品中贯穿始终的灵魂,这是今天的作者、读者和历史中的人们最能够产生共情的。而我们阅读、讨论和思考一段段红色记忆,通过文学讲述重回历史现场的努力,其实正是为了获得自己关于当下的审美与认知——如何面对时代,如何塑造自己对于历史和现实真诚而深刻的价值建构。
红色文化的传承离不开传播,如何实现红色题材文学作品传播的“跨界突围”?石家庄市文联创联部主任、市评协副主席王文静以《红色“冀”忆》为例分析,作品从民间性出发的“故事”视角,包含了报告文学、叙事散文、故事等多种文学体裁,为厚重题材和生动讲述的融合提供了恰当的形式。《血染的报春花》《易家庄往事》等作品既再现了严峻惨烈的战争年代,又塑造了饱满生动、跃然纸上的人物形象,篇幅短小、画面感强,是移动互联时代河北文艺的优质“IP”。呼应本书红色文化、本地题材以及民间性等特征,如果能把《红色“冀”忆》在微广播剧、有声书、竖屏短剧等方向进行一些尝试,或许能够为河北的主旋律文艺创作提供一种“破圈”的可能。(河北日报记者 曹 铮)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