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钩沉|地勘绘就河北钢铁业“底图”

2022-05-19 02:36:1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阅读提示】地质勘查是根据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科学技术发展的需要,运用测绘、地球物理勘探、地球化学探矿、钻探等地质勘查方法,对一定地区内的岩石、地层构造、矿产、地下水、地貌等地质情况进行的调查研究工作。

从一定意义上说,地勘结果决定着一个地区的工业版图。而河北钢铁工业形成和发展轨迹,便体现着地勘的作用。

河钢承钢技术人员正在进行尾矿浮选工艺控制。河北日报资料片

摸清河北铁矿的“底数”

1929年6月的一天,滦平、隆化交界处的七家子村(今承德市大庙镇)。

两位心情沮丧的年轻人正行走在山路上,他们是民国政府农矿部北平地质调查所调查员孙健初、王曰伦。

中国现代科学起步后,很快就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果。例如:周口店北京人头盖骨的发现和仰韶遗址发掘。这两项成果依然令国人自豪,主持这两项研究的是我国近代著名科研机构——成立于1913年并于1916年开始运行的中国地质调查所。

地质调查所成为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等多个重量级科研单位的摇篮,也是中国早期地质、采矿工程等专业学术团体的诞生地和学术活动场所,走出了几十位两院院士和众多地学大师。

但是孙健初、王曰伦抱着实业报国的理想来到热河寻找矿藏,却遭到了热河省主席汤玉麟的拒绝和驱逐。

“你看,那是什么!”在回京的路上,王曰伦惊喜地跑向路边,拾起了一块暗红色的石头。这是金红石!那一刻他们的心情由沮丧变为惊喜,因为他们知道,这里有他们苦苦寻觅的宝藏!

接下来,孙健初和王曰伦在大庙矿区盘桓数日,历尽艰辛。他们用随身携带的地质罗盘测量矿体走向,根据外露矿石勘察地表矿脉长宽,并推算储量。随后,二人采集矿样回到北平化验,写出了调查报告。这份报告刊发于民国18年《中国矿业纪要》第三期,报告结尾称:“实有价值之宝藏也”!

两人根据勘查结果估算大庙铁矿储量约有1134万吨。而这次偶然发现钒钛磁铁矿矿脉,开启了中国钒钛行业的新篇章,为日后承钢建厂奠定了基础。

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1933年3月,承德失陷。经过详细勘探,日本“满洲特殊铁矿株式会社”1940年成立“滦平矿业所”。此后,大庙采矿所、双头山选矿厂、锦州女儿河制炼所陆续建成,1942年8月开始采矿,1943年1月开始冶炼。

新中国成立后,大庙的矿山才回到中国人手中。彼时百废待兴,钢铁生产成为重中之重,北方钒钛磁铁矿的开发被提上日程。

1952年开始,国家对大庙铁矿进行了正式的勘探,到1957年,累计探明铁矿石储量3949万吨。

1953年5月15日,中国与苏联政府签订141项援建项目协议书(后增加至156项),由大庙铁矿、双塔山选矿厂、女儿河冶炼厂组成的热河钒钛联合工厂,被列为援建项目之一。

翌年10月1日,共和国五周岁生日之际,在承德避暑山庄德汇门外的“小红楼”,热河铁矿厂正式成立。

大庙铁矿从勘查发现到建成矿厂的历程在河北非常有代表性。

河北省地质调查院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研究所所长袁海波说,河北省铁矿勘查开发历史悠久,有据可查的文字记载表明自先秦时期,在河北的邯邢地区就已经开始铁矿的开采和冶炼。近代的铁矿调查工作始于二十世纪初。

比大庙铁矿发现还要早一些,1914年开始,一些西方人士先后在张家口、唐山、邯邢一带进行铁矿调查,发现了一批重要的铁矿。日伪时期侵略者也对上述地区的铁矿进行了局部的地质调查和初级的地质勘查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领导下,地勘队伍才对河北省铁矿进行了系统的地勘调查,逐渐摸清了河北铁矿的“底数”。

袁海波介绍说,从1953年开始,华北地质局对“鞍山式”铁矿开展了大规模勘查工作,初步探明了大石河、石人沟、司家营(北区)等大中型铁矿,为首钢、唐钢提供了原料基地;1955年完成大庙、黑山钒钛磁铁矿普查勘探,在全国第一次肯定了“大庙式”铁矿远景;1957年发现和验证了符山、玉泉岭、武安矿山村等铁矿;1956—1957年完成了庞家堡、烟筒山等铁矿的勘探工作,肯定了“宣龙式”铁矿的远景。

至此,从张承地区到冀东、邯邢地区,四个重要的矿集区被陆续确认,这也基本上勾勒出了后来河北钢铁行业的基本框架。

邯钢邯宝冷轧厂职工正在检测钢卷出库信息。 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形成四大区域产业中心

“从自然地理的角度来看,河北省铁矿主要分布在北部的燕山和西部的太行山地区。”袁海波介绍说,“根据全省铁矿分布地域及矿床成因,河北铁矿可划分为冀东铁矿矿集区、承德铁矿矿集区、张宣铁矿矿集区和邯邢铁矿矿集区共四个铁矿矿集区,分属于我国七个重要铁矿成矿区带的辽吉冀晋内蒙古(华北地台北缘)铁矿带和冀鲁晋豫皖铁矿带。”

关于铁矿成因和矿床类型,全省铁矿可划分为五种成因类型:即冀东一带的沉积变质型铁矿、邯邢一带的矽卡岩型铁矿、张承地区岩浆岩型铁矿、宣化龙关一带的沉积型铁矿和火山热液型铁矿。

其中前四种是铁矿的主要成因类型,火山热液型铁矿在全省仅有两例小型矿床。另外,河北省还是全国最大的超贫磁铁矿产区。

在袁海波看来,河北钢铁行业的总体格局与铁矿石资源的地理分布基本一致。河北的四个铁矿矿集区,催生了大量矿山和冶金企业,市场形成,城市也逐渐壮大,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个重要的钢铁区域中心。

比如张家口宣化,城市基本上是伴随着龙烟铁矿的发展而壮大的。

龙烟矿创办初期曾是民国北洋政府规划建设的“中国北方最大的工业中心”。

日本侵占我国东北后,推出《中日经济提携合作开发华北计划》,明确提出“合作程序的第一步即开发龙烟铁矿”。

1939年7月,侵华日军注册登记“龙烟铁矿株式会社”,下设庞家堡、烟筒山两个采矿所,随后开启了疯狂掠夺龙烟铁矿资源的序幕。

新中国成立后,龙烟铁矿被列入国家重点恢复扩建项目,生产建设屡创佳绩,一度成为我国著名的大型地下铁矿,为新中国冶金矿山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国民经济三年恢复建设时期,庞家堡矿区被列入国家基本建设项目,后正式更名为重工业部“龙烟铁矿总厂”,机关由宣化牌楼西街搬迁到庞家堡区,龙烟的新发展开启。

随着国家的不断投入,矿山的职工力量和产量得到不断发展。到1952年底,矿山已有职工5797人,年产矿砂69.35万吨,累计生产矿砂122.96万吨,供应石景山钢铁厂和太原钢铁厂冶炼。

为了继续探明龙烟的储量,1953年,在苏联专家指导下,庞家堡地质队对烟筒山矿区和大东地区进行了大规模调查,并编写了《烟筒山铁矿区地质勘探最终报告》,提交储量3743万吨。同年7月,原地质部二二一队、庞家堡地质队等联合对三贤庙铁矿一带进行普查详查,分别编写了《河北省龙关县黄草梁(黄田)铁矿区地质勘探报告》。

根据探得的储量,1953年,国家对龙烟启动了一期扩建工程,并将其列入国家“一五”钢铁工业限额以上项目。原重工业部下达《庞家堡矿一期扩建任务书》,设计年产矿砂150万吨,以采富矿为主,矿石直接入炉,配套建设35千伏输电等重点项目。到1957年末,一期扩建工程全部竣工,实际投资2736.8万元,铁矿石产量达到当时全国总产量的10%,占河北省同期总产量的60%。宣化因此也成为当时国内知名的工业重镇。

在袁海波看来,区域钢铁中心形成的因素主要有原料、运输、钢材消费等三个方面,主要又分为资源邻近型和市场邻近型。

唐山、邯郸等区域钢铁中心主要是遵循资源邻近型原则。两地靠近原料基地,其中唐山市占保有总量的75.17%,稳居河北省第一位;邯郸占保有总量的4.80%,铁矿保有资源储量丰富。同时,能够与下游用钢行业形成紧密的产业链集群,唐山、邯郸地区也是机器制造、金属加工等行业发达地区,交通便利,为钢铁企业与钢材消费企业之间进行直接交易、物流直供提供保障。

刘汉章(中)与职工交流座谈。 河北日报资料片

河北钢铁业的经验和模式

河北的钢铁行业不仅造就了一批工业城市,还曾向全国输出先进经验和模式。其中,承钢更是为“大三线建设”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大三线建设”是指自1964年开始,在中国西南、西北地区进行的一场以战备为指导思想的大规模国防、科技、工业和交通基本设施建设。17年间,国家投入2052亿元,建成1100家大中型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和大专院校,基本形成了交通、电力、煤炭、化工、石油、建材、钢铁等生产部门相互配套的体系,可谓宏伟深远的超级战略工程,厥功至伟!为什么要这样做?一句话,就是建立中华民族的“战略大后方”。

党和国家领导人当时强调必须把三线的重工业特别是钢铁工业搞起来,这样,军事工业才有基础。由于在四川攀枝花地区发现了储量丰富的铁矿资源,建设攀枝花钢铁基地成为大三线建设的关键。1964年5月至8月,中共中央两次召开会议,做出三线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

但是,攀枝花地区蕴藏的矿产资源,属于高钛型钒钛磁铁矿。而高钛型钒钛磁铁矿的高炉冶炼是一个世界性难题,是西方国家一百多年悬而未解的特殊难题。

时任冶金部副部长高杨文在他的《三线建设回顾》遗稿中说:“攀枝花钢铁厂能不能建设成功,首先取决于能不能在普通高炉内,把攀枝花钒钛磁铁矿炼出铁来。不突破这个难关,就谈不到建设钢铁厂。”

此前,我国也在北京、上海、东北工学院、鞍钢等进行过一些实验,但都未成功。1964年夏,原冶金部召开会议,决定进行一次攀枝花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模拟实验,地点未定。会后,参加会议的承钢中心实验室负责人周继贤火速回厂,向厂领导进行了汇报。

时任副厂长的王绍弼敏锐地认识到这是承钢恢复冶炼生产的绝佳机遇,于是,他和副厂长魏殿选等人5个月内9次进京请缨,终于申请到了实验在承钢进行。

1964年底,原冶金部调集108位专家组成“承钢100米高炉冶炼钒钛磁铁矿模拟实验组”,他们是从全国各大钢企、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抽调而来,都是冶金领域的顶尖专家。

最终,承钢实验成功,填补了世界高钛型钒钛磁铁矿高炉冶炼的技术空白,为后来攀枝花的建设摸索出了道路。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曾在工业战线树立了两个典型,一个是大庆,另一个是邯钢。

在上世纪90年代,时任邯钢总经理的刘汉章把市场机制引入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推行“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经营机制,使邯钢实现跨越式发展,利润总额连续4年保持全国同行业前三位。

“邯钢经验”不仅使邯钢由一个地方钢铁企业跻身国家特大钢铁企业行列,还在全国千万家国企掀起了一场企业管理模式革命,邯钢也被誉为我国“工业战线上的一面红旗”。

1984年1月,刘汉章出任邯钢总厂厂长。在他的锐意改革和管理下,邯钢成为河北省的4个利税大户之一。

但是,上世纪90年代,火爆的钢铁市场急转直下,原本2000元一吨的钢材几乎在一夜之间降到1600元,与此同时,燃料、运费、原材料等价格却突涨。双重夹击下,1990年邯钢28种产品26种出现亏损。

“当时,一道无形的墙把企业和市场隔开了,墙外风激浪涌,墙内却风平浪静。总厂领导天天发愁,但28个分厂的职工工资照发,奖金照拿。”邯钢老职工回忆。

这种逼迫让刘汉章想通了一个现在看来很简单的道理——是市场适应我还是我适应市场。他给总会计出了个题目:做一个保证邯钢所有产品都不赔钱的成本指标。经过几个月的严密测算,邯钢10万多个成本指标,落到2.8万名职工头上,形成“千斤重担人人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责任体系。这一算,被邯钢称作“模拟市场独立核算”,成为之后“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的“邯钢经验”的滥觞。

此后,刘汉章为“邯钢经验”持续注入了更多新的内涵。

具体而言,一是市场。企业主动走向市场,实行内部模拟市场机制,根据市场上产品售价和采购原料的市场价格来计算目标成本和目标利润。二是倒推。从产品在市场上的价格开始,一个工序一个工序从后向前核定,直至原材料采购。三是否决。以成本和效益决定分配和对干部业绩进行考核,完不成成本指标,否决全部奖金。四是全员。每个人都要分担成本指标或费用指标,实行全员或全过程的成本管理。

由此开始,全国掀起了学习“邯钢经验”的高潮。据不完全统计,邯钢改革13年间,先后有2万余家企事业单位到邯钢学习取经。 (河北日报记者袁伟华)

■相关

河北矿产资源知多少

1950年2月,毛泽东主席在会见留苏学生时,意味深长地写下四个大字:“开发矿业”。他还深刻地指出:“地质工作搞不好,一马挡路,万马不能前行。”

1952年8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地质部应运而生。同月,地质部221队正式成立。221队是当时河北省境内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勘探队,也是地质部在全国建立最早的6个地质队之一。

1953年3月,地质部华北地质局成立。1956年8月,地质部决定组建地质部河北省地质局筹备处。1958年4月29日,地质部河北省办事处改称河北省地质局,实行以省领导为主的省、部双重领导。

从那时开始,一支支地质大军向燕赵大地汇集,从燕山腹地到太行山麓,从滹沱河畔到漳河两岸,到处都留下了地质队员的足迹。在保障国家能源资源安全中,河北地勘人在全省共勘查并提交矿产地1400余处,特别是在铁、煤、金、铅、锌、铜等重要矿产方面取得丰硕成果,奠定了河北矿产资源大省的地位;组织开展了冀东、邯邢钢铁大会战,为唐山、邯郸等钢铁基地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司家营铁矿勘查以近32亿吨的储量成为已开发的亚洲最大铁矿床,荣获2012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发现并探明的金厂峪、小营盘和峪耳崖三大金矿,使我省一度成为全国第三产金大省;勘查并参与开发的张家口蔡家营特大型铅锌矿是全国第一个引进外资开发的矿山;木吉村铜钼矿以81.8万吨的探明储量成为河北第一大铜矿,荣获2010年度全国十大地质找矿成果。全省累计查明的资源储量以市场价为基准价计算,潜在经济价值总计4万亿元左右。

截至2020年底,河北省已发现矿产130种,其中有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104种,无查明资源储量的矿产26种。列入《2020年河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73种,未列入《储量表》的矿产31种。列入《储量表》矿产地1530处,按矿产大类划分:能源矿产167处、金属矿产891处、非金属矿产472处;按矿产地规模划分:大型217处、中型360处、小型953处。列入《储量表》的矿产中,资源储量排位居全国前5位的有冶金用白云岩、铁矿等37种;位次在6—10位的有钼矿、铝土矿、盐矿等20种。

在主要矿产方面,煤炭保有资源储量228.54亿吨,居全国第12位;铁矿保有资源储量96.09亿吨,居全国第3位;钼矿保有资源储量87.46万吨(金属量),居全国第10位;金矿保有资源储量290.51吨(金属量),居全国第18位;冶金用白云岩保有资源储量12.67亿吨,居全国第5位;水泥用灰岩保有资源储量55.13亿吨,居全国第12位。

(整理/河北日报记者袁伟华)

责任编辑:张永猛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