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携相扶,拼搏筑梦——河北省冬残奥追梦人的故事
相携相扶,拼搏筑梦——河北省冬残奥追梦人的故事
扫码阅读手机版
5月15日,恰逢第三十二次全国助残日,“建功新时代 一起向未来——河北冬残奥运动员先进事迹情景报告会”在河北会堂举行。14位运动员、教练员和残疾人工作者讲述了河北冬残奥运动员筑梦追梦、拼搏奋斗的先进事迹,让观众们备受激励。
运动员 为冬残奥梦想拼尽全力
“我飞起来了,我真的飞起来了!”舞台上,报告团成员、曾登上北京冬残奥会残奥越野滑雪最高领奖台的河北省运动员王晨阳的激动呼喊,把观众们一下子拉回了他经历的一场难忘的比赛。
零下三十多摄氏度的极寒天气里,凛冽的山风像刀子一样刮到身着单薄比赛服的运动员们身上,许多人弃赛了。王晨阳同样被冻得不停地哆嗦,难受地哭了。工作人员看他抖得几乎站不住,就把他抱在怀里,用双手使劲搓着他的身体帮他取暖。王晨阳也想放弃,但当得知只剩下自己一个河北站姿组选手时,他还是颤抖着站在了出发区。
每一步滑行都无比困难,尤其是上坡时,又冷又累的王晨阳几乎一步也滑不动了。这时,他耳边突然响起了省残联工作人员的声音:“王晨阳,你没有双臂,但你有一双翅膀,你要飞起来。”
王晨阳心头一震,仿佛一下子“来电”了。他咬紧牙关,用尽全力冲刺,最终获得了那场比赛的冠军。颁奖仪式上,激动的他忘情地呼喊。
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报告团成员、河北省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队运动员王跃刚进队时,为了磨雪感,一趟又一趟在雪上滑,脚上磨出了大大小小的血泡。随着积液增加,侧面的血泡竟长到了鸡蛋大小。为了早日跨过这道坎儿,王跃就用针把血泡挑破,简单处理一下又继续投入训练中。训练完后,袜子和脓水、血水粘到一块儿,脱的时候钻心的疼。
一次训练中过U形坡时,因为视力障碍看不清雪面的她狠狠摔倒在地,到医院检查后发现半月板受伤,还伴有滑膜炎、积液等问题。医生让她静养休息,但她不想脱离训练,就白天训练,晚上治疗。当针头在膝盖里不停搅动抽取积液的时候,那种疼痛王跃“一辈子都忘不了”。
这么苦,这么难,练滑雪为什么?为了站上冬残奥会舞台,为了绽放生命的芳华!
“我看不清世界,但我想让世界看到我。”站在北京冬残奥会的领奖台上,王跃用一银一铜的佳绩向世界宣告。
教练员 为跨越赶超倾心付出
河北省残疾人冬季项目起步虽晚,但有一支为跨越赶超倾心付出的教练员队伍。
对报告团成员、省残奥单板滑雪队教练员尹连魁来说,北京冬残奥会残奥单板滑雪男子坡面回转(UL级)决赛前纪立家与他的拥抱,始终难忘。
出发前,纪立家紧紧拥抱尹连魁,大声说:“谢谢你教练,感谢你的支持与付出。”“那一刻,这些年的付出都值了。”尹连魁动容地说。
尹连魁刚来队时,运动员对他不够信任。他明白,只有拿成绩说话,才能让队员们真正信服。他向队员们保证:“给我一年时间,我一定把你们带成冠军。如果我做不到,就走人。”
为此,每天早上他第一个起床准备当天的训练计划,并根据每个队员的身体情况为其细化“专属方案”:为胳膊有残疾的运动员配上钩子进行杠铃训练,为腿有残疾的运动员设计平衡性训练内容,并拍摄视频记录。
训练结束后,他就和队员一起一帧一帧地分析训练视频。前刃发力时间调整,转弯速度控制……每一个问题他都仔细讲解。等所有队员都休息后,他还要研究国外高水平选手的训练视频,及时更新自己的训练教学内容。
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时间,两名在队里垫底的队员在全国比赛中拿到了冠军,让队员们开始对这位年轻的教练“言听计从”。
“我的队员一个个成为了冬残奥会冠军,我兑现了自己的诺言。”尹连魁眼含泪花,感慨地说。
在一定程度上说,教练员就是运动员的主心骨。为了深切体会肢残运动员的困难和坐姿滑雪器的特点,省残奥高山滑雪队教练员谢安惠曾经“换位思考”,自己坐上坐姿滑雪器从山顶滑下“找感觉”。
那是2018年9月,带队在新西兰进行反季节外训的谢安惠看着坐姿运动员对动作要领领悟不到位、在训练中多次摔倒,心里很急。考虑到带残疾人运动员和带健全人运动员的不同,她决定自己坐上坐姿滑雪器滑滑。
刚坐上索道吊椅上雪道时她就发觉了不同:因为无法直接和座椅接触,隔着坐姿滑雪器的身体仿佛悬在空中,随着吊椅越升越高,谢安惠的心仿佛提到了嗓子眼。
来到山顶,面对本来“小菜一碟”的雪道,身配20公斤的坐姿滑雪器在高速转弯中可能出现什么样的问题,她也不得不在心里打个问号。
果然,咬着牙出发后,因为不熟悉器材,谢安惠多次在转弯时失控、摔倒。然而,她又立即爬起来,继续往下滑。每一次,她都用心体会,直到摸清楚核心、肢体等每一个部位的发力方式。
这让年轻的队员们颇受鼓舞,开始大胆尝试。而谢安惠的训练也更具实效性。很快,全队突破了一个又一个高难度技术动作。
工作人员 以运动员的快乐为快乐
河北省残疾人冰雪运动从弱到强再到领跑全国,离不开省残联工作人员的保障和付出。
冬季项目的训练特点是冬天往山沟里钻,运动员转场途中遇到大雪封路是常有的事。对省残疾人文体中心竞训三科科员刘红艳和乔雪潇两个女同志来说,考验经常是一关连着一关。
有一次,省残奥越野滑雪和冬季两项队要从内蒙古牙克石滑雪场转场参赛,突遇大雪封山,接站的客车无法上山,她们两个就同队员们把器材装在压雪车的车斗里,坐着压雪车一趟趟运下山。
还有一次,刘红艳送新招的试训队员进队,在火车站,一名下肢瘫痪的队员要上厕所,刘红艳就背着队员爬上位于二楼的洗手间,再一点点把队员从后背挪到身前。双腿没有知觉的队员使不上一点劲,刘红艳就让队员站在自己脚上,双手环抱着队员。但再把队员背回后背就难了。旁边没有任何扶手助力,她跪在地上一点点把队员挪回后背,十几分钟的时间,浑身湿透。队员满心愧疚,刘红艳却贴心地宽慰队员。
“那时候根本不觉得累,感觉自己比男人都能干,和队员在一起就乐呵呵的。”报告团成员刘红艳笑着说。
无私的付出源于内心的感动。乔雪潇刚进队时,感觉融不进去,一度打起了退堂鼓。但一次训练中,看到一名队员不小心摔倒,乔雪潇急忙想上去扶起来,可运动员拒绝了她的帮助,用尽浑身力气,鲤鱼打挺一样,先是跪在雪地上,然后慢慢站了起来。乔雪潇正看得发呆时,运动员边笑边对她喊:“乔姐,你看我说我能自己起来吧。”乔雪潇眼含热泪,对运动员竖起了大拇指,哽咽地说:“你真棒!”
正是从那一刻起,她决定留下来。多年来,她陪伴、呵护着这些运动员,陪着他们一起成长,陪着他们实现梦想。回忆走过的路,她说:“他们的快乐,就是我们的快乐。”(河北日报记者杨明静)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