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思录|名校“退榜”背后的思考
集思录|名校“退榜”背后的思考
扫码阅读手机版
近日,网传“中国人民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名”引发关注。8日,记者就网传信息进行了求证,从多个权威信源和知情人处得到证实。多位知情人表示,对于“中国人民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名”一事,校方领导层已形成共识并做出决定。(据央广网5月9日报道)
除了中国人民大学,此前,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也作出类似表态,明确不再将国际排名作为重要建设目标。多所高校陆续宣布退出“国际大学排名”,绝非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的选择,这也释放出一个信号:一些国内高校正在改变思维,校正自己的办学坐标。
名校“退榜”,一定程度上源于对某些国际大学排名标准合理性的存疑。近年来,五花八门的“高校排名榜”层出不穷,受到社会盲目追捧,成为家长、考生填报志愿的重要参考依据。然而,各种榜单评比标准却有很大区别,导致一些高校在不同榜单上的名次出入较大,甚至出现互相矛盾的情况。此外,还有个别榜单涉及商业操作,引来不少非议。过去一段时间,一些高校为了取得好名次,往往对照排名标准办学,以至于盲目追求论文发表数量、学校规模体量等,反而偏离了办学正道,出现大而不强、教学水平与名次不符的怪现象。
求学问道,鼓励独立思考、认真求证。任何一个大学排行榜,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科学、准确。一味奉“榜单”为圭臬,既无必要,也不可取。从这一意义上说,部分大学主动退出“国际大学排名”,说明了自信心和自主性的提升,也反映出对自身发展的深层次思考。
“大学之大,非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我国高校数量众多,承担着传承文化、探索知识、培养人才等重任。此次部分高校退出“国际大学排名”,并不意味着退出与世界一流大学的竞争,也不意味着就此固步自封、孤芳自赏,而是迈出了回归务实办学的一步。各大高校只要强练内功,立足自身优势,明确目标定位,提高办学质量,就一定能提升自身综合竞争力,在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榜单”上取得更好成绩。(张立美)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