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冬奥志愿者 | 冬奥故事 我们亲历

2022-04-22 05:37: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河北医大师生和各直属医院360名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和奋发姿态投身志愿服务——

冬奥故事 我们亲历

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滑雪医生吴昊天(右一)在保障点位执勤。河北医科大学第三医院供图

这是一场特殊的思政教育课,引领师生们从冬奥志愿服务中汲取人生成长、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河北医科大学师生和各直属医院360名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和奋发姿态投身志愿服务,圆满高效完成各项保障服务任务,展现出医大志愿者新时代精神面貌。

为大力弘扬北京冬奥精神,积极传承“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4月15日,河北医科大学举办了冬奥志愿者报告会,学校和直属医院的7名冬奥志愿者代表动情讲述了他们在冬奥志愿服务期间亲历亲闻的“冬奥故事”。

真诚奉献 用责任守护健康

“我只是千万志愿者中的一个小小缩影,这次能够获得表彰,更多的是一种作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这也更加坚定了永远做志愿工作的心!”4月8日,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总结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突出贡献个人”称号的张帆激动地说。

张帆是河北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辅导员,去年9月,得知学校需要教师带队参加志愿服务后,毫不犹豫报名参加,在北京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期间,是一名住宿激励志愿者。

“作为‘志愿者的志愿者’,我们唯有温情守护,保障所有志愿者的心理健康和工作热情,把家国情怀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才能不负使命。”组织驻地春节联欢活动、党员志愿者重温入党誓词、支部团学日……作为当时组团内唯一的志愿者教师,张帆除了带领本校121名志愿者外,还负责8所高校志愿者管理工作。

任务完成的背后,离不开团队全体成员的真诚奉献。

“在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下,举办世界型赛事对医疗防疫工作来说是一项巨大挑战,身为队长,我深感责任重大。”河北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医疗官刘刚表示,作为队长带领第一医院管理团队负责张家口赛区核酸检测方舱实验室的总体协调和调度工作,“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赛前演练与复盘是在短时间内迅速适应新实验室环境、新岗位,形成坚强战斗力的关键。

团队的艰苦付出筑起坚不可摧的安全屏障,守护了参赛各方健康。赛事期间,队员们在方舱实验室一待就是6到8小时,手套里双手被汗浸湿、手掌被汗水泡掉皮是常态。冬残奥会结束之后,团队仍坚守岗位直至4月初,连续工作三个多月,确保冬奥会与冬残奥会所有相关人员安全移出。

而对于综合诊所团队,挑战从诊所筹备工作阶段就已开始。“由于疫情影响,去年11月正式进驻时,基建仍在收尾阶段,需配备的设备、物资、生活所需均未到位。”张家口冬奥村综合诊所医疗官、医大二院冬奥医疗保障队第一临时党支部书记侯谦表示。

时间紧,任务重。团队凭着“一刻也不能停,一步也不能错,一天也误不起”的要求,所有硬件设施在今年1月就绪,300余项流程、规章、制度定稿。付出终有回报,诊所的各项筹备工作得到国际奥组委IOC专家团队的高度认可,为后续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争分夺秒 为赛事保驾护航

“能够圆满完成此次志愿服务任务,与赛前争分夺秒的全面准备培训是分不开的。”河北医大四院医疗官何宏涛在冬奥志愿者报告会上说。

制定保障方案、准备站点物资、确定队员岗位、组织培训演练……2021年11月,何宏涛和同事提前入驻张家口崇礼,紧密着手各项协调筹备工作。准备工作期间,他们随时转换多重身份,既可以是指挥员,也可以是搬运工和清洁工,大到抬设备、组装储物柜,小到每个插座、桌椅的定位,各项工作面面俱到、分秒必争,每天工作10个小时以上。

在医疗保障团队中,还有着这样一个特殊的群体,被大家称为“医生中最会滑雪的,雪道上最会治病的”——滑雪医生,他们用速度守护生命。

“19年初,我入选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成为中国第一代滑雪医生,这是我莫大的荣幸。”河北医大三院医疗官李亚洲介绍,冬奥会室外冰雪项目难度高,速度快,受伤概率高,发现运动员受伤第一时间,滑雪医生背负15公斤的急救包,4分钟抵达、10分钟清场恢复比赛是基本要求。

这就需要医生在救治技术和滑雪技术两方面都要有过硬本领。

为此,入选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后,他们进行了4个雪季的集训和备战,训练、负伤、康复、再练,也成了大部分滑雪医生的“循环”模式。滑行4000多公里、训练近200天,一遍又一遍重复训练,只为当有运动员受伤时可以争分夺秒,为赛事保驾护航。

通过刻苦训练,河北医大四院的李振华和程子安两名医生也入选冬奥滑雪医疗保障梦之队。作为“第一代滑雪医生”,他们保障时要在冰天雪地的赛道站立6至8个小时,伴随着冰雪和大风,体感温度通常在-30℃以下,常常手指、脚趾冻得没有知觉,还要时刻绷紧神经准备救援,无论从体能还是精神都是极大的挑战。

奋斗青春 志愿精神扎根冬奥

在此次冬奥之旅中,河北医科大学近百名大学生志愿者相约冰雪,为赛事顺利运行默默奉献青春力量,用实际行动生动诠释着志愿精神扎根冬奥的内涵。

“从2019年线上报名,到如今即将服务赛会,我们经历了一次次面试选拔、全方位的各类培训、大大小小的各种活动,当努力即将付诸现实的时刻,心情无比激动!”1月24日,即将踏上冬奥服务征程的反兴奋剂志愿者秦一凡说。

报名参加冬奥志愿者,三年备战、六轮筛选、数次演练、两月实战,奔赴崇礼服务冬奥的梦想最终实现。作为反兴奋剂陪护员,秦一凡主要负责寻找被选中的运动员,告知需接受兴奋剂检查后陪同前往检查站并于途中对其行为进行监督。凌晨四点半出门,一忙忙到凌晨十二点是反兴奋剂志愿者的工作常态,在-25℃的天气里,一栋挨一栋楼寻找选中运动员,或是站在赛道三四个小时,都不曾抱怨。

“因有志而甘愿,天气的寒冷阻挡不住我们志愿服务的热情,每次顺利完成工作任务,内心获得感满满。”秦一凡坦言。

医疗专业志愿者张旭有同样的感受:“志愿服务就是自发地奉献和服务,服务冬奥会不仅是难忘的经历,更是宝贵的财富,将会铭记一生。”

冬奥赛事保障前期,张旭在运动员医疗站负责语言翻译、信息录入,后期在FOP医疗站承担感控消杀、药品核对等工作。

一次急救演练令张旭印象深刻。由于人员的调整,直升机转运演练需要一名模拟伤员,这时张旭毛遂自荐站了出来。

“为了更方便地工作,我脱掉了羽绒服,只穿着单薄的防护服在-25℃的天气里演练。医用手套里的手浸润了汗水,寒风一吹,更是刺骨的凉。”张旭回忆,“虽然身上冷,但心里却是暖的,通过这次急救演练,真切感受到了医疗保障团队的艰辛,深觉作为一名医学生身上的责任与担当。”(河北日报记者 董琳烨

责任编辑:王景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