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医疗协同红利惠及更多百姓
聚焦京津冀协同发展|医疗协同红利惠及更多百姓
扫码阅读手机版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与京津医院多资源、多形式、多平台协同联动
医疗协同红利惠及更多百姓
3月21日,保定市民赵女士来到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三科就诊。不久前她去了北京的一家医院看病,那里的大夫推荐她上这里来进行后续治疗。诊室内,该院神经内三科主任王佩耐心地翻着赵女士的病历,不时向她问诊,并用笔在病历上标出关键信息,以便能快速给出针对性的治疗建议。
最近一两年,像赵女士一样从北京转到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的患者有不少。“过去神经内科收治的罕见病人比较少。现在,我们水平提高了,有底气收治疑难杂症患者了。”王佩说。
王佩的底气来自于京津冀医疗协作。近年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紧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带来的机遇,加快与京津地区“国家队”优质医疗资源对接,让患者在家门口享名医诊疗。同时,提升自身医疗服务能力,拓展协同发展成果,让医疗协同红利惠及更多百姓。
4月13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神经内五科专家与北京协和医院神经科知名专家一起为患者远程会诊并隔空查体。 通讯员郑红摄
家门口的医院,也有北京的大专家
2021年4月份,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阜外专家门诊正式开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专家每周来院出诊,让百姓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北京专家的优质医疗服务。
“过去,有大点的病肯定往北京跑。现在北京专家来到保定,就方便多了。”保定市清苑区的臧女士说,门诊开通不久,她就带着75岁的婆婆和71岁的父亲来挂了专家号。婆婆和父亲都是多年的心脏病患者,本想带着他们去北京看病,可怕他们承受不了来回折腾。现在不仅在家门口看了病,还省了钱。
在家门口享受优质医疗资源,是很多患者的期待。自2016年起,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先后与北京中日友好医院、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同仁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北京世纪坛医院、天津血研所等京津大医院签订了合作协议。截至目前,对接京津冀各大医院、加入专科医联体、专科联盟共计61个,其中加入北京各类型合作组织24个,北京各大医院16家;天津医院3家,石家庄省级医院3家。2021年全年共有100名京津冀专家到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指导手术446例,门诊诊疗123例,提升了整体和区域医疗服务能力,减少了患者跨区域就医。
优质的医疗资源,随着协同发展的步伐“流动”起来了。借助“国家队”医院的先进管理经验和精湛的医疗技术,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注重提升自己的医疗水平,打造区域医疗高地。
3月17日一大早,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耳鼻咽喉科主任张国计就已经在手术室内给患者做手术。这是一名60多岁的喉癌患者,手术难度大,如果做不好,容易出现术后感染、复发等并发症。3个多小时后,手术顺利完成。
像这样的手术,张国计和他的同事们几乎每天都能遇到。然而,在过去他们科室很少有这样高难度的手术,即便碰到了心里也没底。在与北京同仁医院的合作中,先是北京的专家亲手示范,后来是自己科室医生上手做,北京专家在一边指导,现在科室医生已经能够独立完成像喉癌这样的四级手术。目前,耳鼻咽喉科四级手术能占一半以上。
近年来,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在与京津医院的对接中,通过多种方式加强医疗技术、人才培养、学科建设、科研教学、医院管理以及疑难重症患者会诊、转诊等方面的合作,医院整体诊疗水平特别是疑难病诊治水平得到提高。今年,医院将进一步与京津医院深化合作,建立科学、完善、成熟的沟通机制。此外,将探索多元化京津冀医疗服务协同发展方式。与京津各大医院、研究院所、医学院校等在人员、资源、技术和科研项目上密切对接,完善人才互通机制、建立医疗服务合作机制,推动实现北京成果保定转化,使区域医疗服务水平得到明显提升。
远程医疗为疑难病、罕见病、危重症患者打通线上高速通道
今年1月初,杨女士67岁的父亲老杨因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伴关闭不全、二尖瓣狭窄伴关闭不全做了心脏手术,术后7天出现了皮肤瘙痒和大水泡,随后水泡破溃,还出现了心衰和重症感染等症状。由于情况危急,来不及去北京,老杨直接住进了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
经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风湿免疫科、重症医学科、皮肤科等多科室专家会诊,初步诊断老杨得的是较为罕见的病症——大疱表皮松解症型药疹、重症多形红斑型药疹。医院立刻邀请北京协和医院皮肤科、风湿免疫科两位专家通过远程中心会诊,确定了诊疗方案。老杨的病情终于得到了控制,三周后治愈出院。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京津专家到医院坐诊的频率降低了。医院借助远程中心平台,先后与北京协和医院、北京天坛医院、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天津血研所等多家医院结为远程医疗合作单位,全面加强与北京优质医疗资源对接合作,为疑难病、罕见病、危重症及疫情远程会诊打通了线上高速通道。
与京津冀多资源、多形式、多平台在线协同联动,跨医院、跨地域的医疗协作补足了临床会诊需求。据统计,仅2021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远程医学中心就组织临床科室与北京各大医院开展远程会诊113场,其中与北京协和医院开展远程会诊64场,实现了多维度、多地域协同的远程病例讨论、远程教学查房、远程教学直播及手术教学直播等远程协同,开展线上多学科(MDT)病例讨论50余场,让临床专家及患者双受益。
据介绍,今年,医院将继续利用 “互联网+医疗”拓宽京津冀协同发展道路。持续发挥远程医学平台的作用,积极开展远程会诊、远程病历讨论、远程会议,加强沟通联系,并利用互联网平台探索开展更多线上合作形式。
带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更广泛的基层医院
“我们卫生院和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建立了远程会诊系统,他们的医学影像诊断中心、远程医疗会诊中心和我们联网,遇到复杂病例,我们可以第一时间上传报告,请三甲医院的专家远程会诊,必要的时候进行转诊,缓解了偏远地区百姓看病就医难题。”唐县白合中心卫生院院长王建富高兴地说。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潮中,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不断提升自身的服务能力,带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更广泛的基层医院,力争让偏远山区的百姓少花钱、少跑路,在家门口能看病。
作为保定市远程医疗中心/互联网医院项目依托单位和中心枢纽,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搭建起保定区域内全覆盖“一网二中心”架构的“互联网+医疗服务”共享平台,实现了远程服务全流程的资源共享、协同应用的综合服务模式,促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制度落地。
2020年,“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心血管病技术培训中心”合作项目启动,为保定区域医疗机构心血管疾病诊治能力的提升注入新动能。早在2018年,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就联合全市30多家县、乡医院成立中国胸痛中心保定市联盟,针对胸痛救治的最基层,启动救治单元建设,打通胸痛救治“起跑的第一公里”,3年内,他们的足迹遍布容城、易县、曲阳、阜平等20多个县(市、区),协助基层医院救治胸痛患者上千例。
借助京津两地优势资源,不断拓展医疗协作领域,努力提升协作成效,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带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更广泛的基层医院,让医疗协同发展红利惠及更多老百姓。 (河北日报记者 方素菊 通讯员郑红、赵洁)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