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对话河北好人 | 陈瑞明:想为大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2022-04-15 05:32:57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邢台市信都区中兴街道办事处中信社区居民陈瑞明

“想为大伙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陈瑞明(右)为老英雄录制视频并采集红掌印。受访者供图

好人名片:陈瑞明,1971年3月出生,邢台市信都区中兴街道办事处中信社区居民。作为一名退役军人,为了让更多人走近英雄、学习英雄,他采访了100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英雄,并为他们录制视频。多年来,他还热心参与公益活动,曾荣获“全国优秀志愿者”“河北省优秀退役军人”等荣誉称号。日前,陈瑞明入选省文明办发布的2022年3月“时代新人·河北好人”。

“感谢老英雄!”“向老英雄致敬!”“祝老英雄健康长寿!”……连日来,陈瑞明为革命老英雄录制的影像故事,经网络刊播后,引起强烈反响,不少网友纷纷点赞留言。

“现在为老英雄录制视频的任务已经告一段落了,接下来会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公益活动中,希望能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日前,记者电话采访了陈瑞明,谈到接下来的计划,他的话语坚定有力。

记者:谈谈您为老英雄们录制视频的初衷吧。

陈瑞明:也许是因为当过兵的缘故吧。虽然我已经脱下军装30多年了,可我一直觉得,当兵一天,一辈子都是兵。我对军人有一种难以割舍的情怀。

去年开展党史学习教育,我从中又学习了很多英雄事迹。同时,我也注意到,随着时间的流逝,一些参战老兵正在离开我们,我就想着为他们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我还参加了电影《金刚川》的拍摄,因此,经过反复的思考,我决定用影像的形式记录老英雄们的光荣事迹。

我的这一想法,得到了妻子、女儿和朋友们的大力支持。去年8月,在邢台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等部门的帮助协调下,我和同为退役军人的郭溶水来到河北省退役军人总医院,为在此疗养的38位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老前辈录制了视频,并为他们采集了掌印。

我和我的“战友们”共采访了100位老英雄,为他们留下了珍贵视频和红色掌印,并在网络平台进行展播,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在录制视频的过程中,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正是这些功臣的英勇斗争和无私奉献,才换来我们今天的和平生活。让更多人走近英雄、记录英雄、学习英雄,是我义不容辞的责任。

记者:在为老英雄录制视频的过程中,有没有让您印象深刻的事?

陈瑞明:记录英雄故事,做起来并不容易。有的老人记忆模糊,有的老人方言很重,为了准确记录老英雄们的事迹,我们得反复交流、核实,有时还要借助老人亲友或医护人员的“翻译”。

在拍摄过程中,也了解了很多令人感动的故事。老英雄高迎瑞今年92岁,曾是邱少云的战友。在省退役军人总医院采访老人时,回忆起战争中的点滴细节,老人禁不住流下泪水,身旁的医护人员也被英雄的事迹打动。

今年91岁的龙德海老人,是我们的拍摄对象之一。他14岁参加地下工作,曾先后参加过30多场战斗,在战火中失去了一条胳膊。拍摄过程中,看着那只空荡荡的衣袖,我心中无限感慨,深受震撼。

我们也有很多遗憾,在拍摄过程中,有几位本已联系好的老英雄先后离世。邯郸有两位老英雄,没有来得及走访就去世了,还有三位拍过视频的老人后来也去世了。

也有让我们高兴的事。视频发布到网上后,有位远在广东省的志愿军后代看到后,便一直邀请我到湖北为他的父亲录制视频。但由于疫情原因,始终没有成行,最终,由对方在湖北的家人帮忙为老人录制了视频。

记者:听说您一直热心公益事业,跟我们分享下您的故事吧。

陈瑞明:从小受到的教育就是要帮助别人,1990年退役后,我就开始投身公益,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去医院看望老红军、老战士,陪他们聊天。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看到灾区缺少救援人员,我就萌生了前往灾区参加抗震救灾的想法,并通过互联网向战友们发出了倡议组建救援队。后来,77名老兵组建了“牛城抗震救灾老兵突击队”,由我担任队长。经过四川省政府批准,我们迅速出发,投入救援战斗。

抢救伤员、搭建仓库、搬运物资、卫生防疫……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牛城抗震救灾老兵突击队”的队员;哪里有伤员,哪里就会留下我们的身影。我们也得到了当地群众的信任。“有事儿就找牛城老兵突击队”,群众的认可就是我们前进的动力。在灾区的21天中,我们救治伤病员800多人、搬运1万多吨物资。

要说初衷,其实很简单,我就是想为大伙儿做点力所能及的事,对得起我曾经穿过的那一身军装。

责任编辑:王景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