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新闻纵深|韩旭:“力”的学以致用

2022-04-14 03:34:2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力”的学以致用

——记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获得者、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韩旭

【人物名片】

韩旭,男,1968年6月出生,中共党员,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为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3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复杂装备先进设计领域的基础理论创新、关键技术突破和全面工程应用。他构建了面向工程实际的高性能工程优化设计理论、方法及专业定制设计系统;拓展了极端环境下装备精细模拟与多源耦合不确定性度量理论,为国家重大型号及国防装备的提质增效提供了关键高精度分析与设计工具;建立了工业机器人可靠性质量保障与增长技术体系,推动智能装备全寿命保质设计核心共性技术研发,满足智能装备服役稳定性和安全性迫切需求。荣获2021年度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

韩旭 河北工业大学供图

30余年主持多项重大项目、获得业内荣誉不胜枚举……在外人看来,这样的业绩已相当不错,足够引以为傲了。然而,河北工业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韩旭并不满足。工作之余,他仍然坚持学习,充实提高自己——办公桌上常年摆放着各类工程技术方面的书籍资料,有点儿时间就拿来翻看。

做人谦逊温和,做事雷厉风行,做学问精益求精,是很多和韩旭打过交道的人对他的印象。

4月12日,在2021年度省科学技术奖励大会上,韩旭接过了河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证书。但对他而言,获奖并未给他的工作带来太多改变。“得奖并不意味着什么。我还是该干什么干什么,做科研其实蛮辛苦,到了一站后,得往下一站走。”

不惧挑战迎难而上

韩旭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工程力学系。1990年毕业时,韩旭选择了回到老家张家口,在工厂生产一线的“大熔炉”里接受锻炼。

最早,他将自己所学的数值分析技术,应用到一线生产实践中。但在计算过程中,韩旭发现,公司花大价钱采购来的国外先进设备,虽然看上去“高大上”,但使用效果并不理想。

“我们能不能造出自己的机器装备?”当韩旭提出这个想法时,很多人觉得这是不可能的事,支持者寥寥。可韩旭觉得,“总要先试一试再说”。

“那时候,一间办公室、几张桌椅,三四个人围在一起工作,技术资料更是缺乏。”韩旭回忆,他和同事们四处寻找资料,把省吃俭用攒下来的钱用来购买技术资料和专业书籍。

但从模仿到自主设计,跨越之大,让人望而却步。韩旭也知道,一条巨大的沟壑横亘在中国与世界先进水平之间。

沟壑怎么填平?1995年,韩旭决定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那年夏天,他被哈尔滨工业大学计算力学专业录取,如愿成为了一名硕士研究生。

毕业那年,品学兼优的韩旭被推荐到新加坡国立大学继续深造。从工程实践中发现科学问题,从实际数据中提炼科学规律,让韩旭从科研中不断收获,也让他尝到坐冷板凳的滋味。

“在新加坡读博时很辛苦,有段日子还挺难熬的。”韩旭笑着说。1997年赴新加坡国立大学读博时,他选择了工程反问题理论和方法工作的研究方向。

反问题无论从数学理论层面还是工程应用上来说,都比正问题难得多,具有极大的挑战性。即便如此,韩旭还是毅然决然地进入了这一研究领域。“我想做重要且有挑战的课题。”

然而,这个过程本身,就意味着一次次尝试,一次次重来。大多数时候,研究结果都难尽人意。

“跑”数据耗时长,调试程序更是个力气活,需要不眠不休盯着。更常见的是失败,但他却没有时间沮丧。“在导师训练下,大家早就形成了条件反射,遇到问题马上去找原因,直到想出新办法去解决。”

在读博的三年时间里,韩旭陆续发表了多篇高水平学术论文。随着越来越多研究成果发表,回国的意愿日渐强烈。“我要把成果带回祖国。”2004年,韩旭带着学术设想回国,并埋下梦想的种子。

不眠不休潜心研究

从业数年,他发表了200余篇SCI论文,近7年连续入选Elsevier机械工程领域中国高被引学者,出版中英文专著4部,授权发明专利80余项,获得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而这背后,是韩旭超乎常人的专注和付出。

现代装备结构、工艺、服役环境复杂,长期以来我国制造业以粗放式发展、逆向模仿为主,关键共性设计技术缺失,高端设计为国外主导。提升装备设计品质、效率、性能,实现装备高性能正向设计是行业内多年来面临的瓶颈。

“一步步来!科学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只要敢于探索,就有成功的希望。”韩旭知道,这不是短时间内能出的成果。

身边的同事们也不否认,挑战的结果很可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创新,不就是在无数不可能中,找那一丁点儿的可能性吗?”韩旭说。

就这样,韩旭带着几个学生,踏上了引领我国工业装备的正向设计和自主创新的旅程。

韩旭的主要研究领域是基于数值模拟的复杂装备先进设计理论与方法,在反问题理论、结构快速模拟、高性能工程优化和可靠性理论等基础性和前沿性问题上获得突破。

“他是时时刻刻拧紧的发条,不曾松过一刻。”同事们都说,韩旭是单位有名的“实验机器人”。

数值计算中一项主要的工作就是设计程序、调试程序。程序调试的过程不能间断,这是一个耐心活,有时候一个小盹,就有可能找不到调试的地方,只能重头再来。这还是一个细致活,任何差错都可能导致前功尽弃。

为了一组参数,韩旭大部分时间都待在实验室里,和他的学生轮流盯着电脑,一盯可能就好几个月。

“程序不怕不通,不通的话就直接调整不通那一段。最怕的就是每次都能算,可是每次算出来结果不一样。出现这种情况,就只能从头到尾一个一个比对。”韩旭记得,有一次一个程序里出现了l(小写字母)和1(阿拉伯数字)的差错,他带着学生找了足足2个月才彻底解决。

从事科研工作,不付出肯定是没有收获,但付出了也不一定能够如愿。幸运的是,韩旭的付出得到了回报。

韩旭和团队在国内最早建立了工程反问题的一般性框架和理论方法,研发了成套自主可控的面向工程实际的高效优化与专业化定制设计系统,实质性推动数值模拟由辅助性分析工具到主导性正向设计的关键转变,并成功应用于航空航天、核电、工业机器人等多个国家重点工程中,解决了一批卡脖子难题,合作研发的多项重要装备填补国内空白及列装部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及国防安全效益。

不拘一格引育人才

韩旭认为,自己在科研道路上走得比较顺,得益于领导、同事和家人给予的大力帮助。

在申请杰青项目时,前辈给他提供项目申请经验,同事对标书提出修改意见,学校为项目申报提供了很多支持。韩旭说,这让他感受到,科研不是一个人的旅程。

2016年,韩旭重回河北,担任河北工业大学校长。科研之外,他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用在培养下一代科研人才上。

“人才是发展的根本。”从事科研和学科建设工作多年,韩旭对人才成长规律有着深刻认识。

2016年,河北工业大学出台了“元光学者计划”等一系列人才政策,计划通过完善激励体系、扶持政策,为学校引进和培养一批有潜力的青年学者和有国家级科研水平的人才。

扶持政策,意味着什么?

“起步的第一个台阶。”韩旭说,“比如30来岁的科研苗子,申请国家和省里的基金不容易。经费补贴就可能成就一个全新的研究课题,这些苗子可能成长为未来的学术带头人,甚至是知名专家。”

实践证明,河北工大开辟了一条不拘一格选好人才、千方百计育好人才、发挥特长用好人才、立德树人检验人才的新路子,开创了我省高校人才引育新模式。

随着学校人才队伍的不断发展壮大,韩旭抛出了一个新的目标——“基金百项”!

“项目申报是途径而非目的。我们不唯项目、不唯论文,我们只是希望以科研项目为平台,将科学研究内容、成果及科研前沿信息融入日常教学进程,从而实现教学相长。”韩旭说。

韩旭的决心也感染着身边的每一个人。

校院两级不断推动工作落实,很多教师开始了“从无到有”的第一次基金项目申报。

激励效应持续发酵。从2017年到2019年,学校自然科学基金立项连年攀升,2020年、2021年国家基金数接连破百。

“当初感觉遥不可及的愿望,实现了!”韩旭眉头的皱纹,慢慢舒展开来。

目标的一步步实现,让河北工大的人心越聚越齐,干劲儿越来越大。

近年来,在践行“落地冲高”工作思路、推动创新链和产业链深度融合、打造我省创新策源地和成果“快转”基地的工作中,学校“走访百县”的足迹踏遍燕赵大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惠及民生。在韩旭的带领下,学校积极构建“京津研发、河北转化”新模式,带动了省内高校共同发展。

虽有行政职务在身,但韩旭每天还会留出时间给科研。阅读文献、申请课题、和团队成员讨论技术问题,他乐此不疲。

韩旭常说:“干一件事情就一定要把它干好”。这句话也影响和激励着越来越多的人。 (河北日报记者 王璐丹)

责任编辑:张永猛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