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钩沉|三线建设在河北

2022-03-31 03:06:2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最近,电视剧《人世间》引发现象级讨论,其中涉及的“三线建设”,对很多年轻人来说,可能有些陌生。

三线建设是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的一场以国防工业为中心的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其在当时国防尖端技术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不仅增强了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防战略防御能力,而且具有重大的政治意义。

河北地处华北平原北部,东临渤海,西依太行山,北跨燕山,内环京津,从战略地位讲,既位于战争的前沿地带,又担负着京津外围防御的重任,在全国三线建设中的地位不容忽视。

历时十几年的河北三线建设,规模之大、时间之长、范围之广,在河北的建设史上是罕见的,其社会影响也是深远的。

河北先锋机械厂厂门。 韩正坤摄

一批具有“神秘代号”的军工厂在河北诞生

三线建设是河北省国防科技工业蓬勃发展和不断壮大的一个重要历史时期。

当时,根据中央建设“小三线”的精神以及三线企业选址要执行“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河北在燕山和太行山,西部和北部的张家口、保定、石家庄、邢台、邯郸地区展开了“小三线”建设。

其中,张家口、承德两地区作为北京市、天津市的战略后方基地,除战备公路、通讯线路等基础设施工程仍由河北省统筹规划建设外,其他分别由北京、天津两市负责。

1964年至1978年,在这14年间,河北军工建设掀起过两次建设高潮。

第一次建设高潮是1964年—1966年。中共河北省委对三线建设极为重视,成立了由省委主要领导参加的中共河北省委战备领导小组。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直属有关厅、局和有关地、市,都设立了办事机构。尔后制定规划,组织力量,选点建厂。

由此,一批具有“神秘代号”的军工厂在河北诞生——当时出于保密需要,军事工业单位多用代号,因此军工厂一般有两个名称,如“河北先锋机械厂”为公开厂名,内部厂名为“三七六厂”。

从1964年9月开始,在曲阳县、阜平县山区先后建设了三七六厂(河北先锋机械厂)、九一一九厂(河北精密铸造厂)、九○一九厂(建华木器厂)、灵山地下电厂、九三○厂(前进机械厂)、五四六厂(跃进机械厂)、九一○九厂(河北工具厂)。

为了加快河北省的三线建设,在中共河北省委、河北省人民委员会的统一领导下,还从全省10个地区150多个企业抽调了一支强有力的干部队伍和技术力量,支援三线建设,许多工厂做到了建厂快、投产快、产量高、质量高。

例如三七六厂,在全省大力协同下,用56天完成了土建工程,又用56天试制成功了56式7.62毫米半自动步枪。该厂1964年9月开始建厂,1965年投产。为了尽快拿出产品,在设备不配套的情况下,他们发扬自力更生的革命精神,自制、改装了各种设备78台。结果,当年完成半自动步枪2222支。1966年达到设计规模,完成半自动步枪15017支。

与此同时,根据战备需要,在中共中央和中国人民解放军北京军区的统一部署下,河北省还修建、改建了11条共1442公里的战备公路,架设了4985多公里战备通讯线路,使全省南起太行山北至燕山的战略后方连成一片。

1965年,曲(阳)阜(平)的几个军工厂建成后,请空军作了高空拍照。周恩来对这些军工厂民房式、村落化的建设符合对空隐蔽等方面给予了较高的评价。

同年4月20日,毛泽东到天津视察时,中共河北省委负责人向毛泽东汇报了三七六厂等三线军工厂的建设情况。毛泽东听了很高兴,并指出:三七六厂建得浅了(指距京广铁路线近了)。河北省三线建设要尽量靠近五台山一带。五台山地区战略位置很重要,要加快这个地区的三线建设,可以建小钢厂。

根据毛泽东、周恩来的指示,中共河北省委立即开会进行了研究。

从1966年开始,先后在涞源县山区建设了九一三四厂(红光机械厂)和九一○四厂(卫星化工厂),九一○三厂(东方机械厂)和九一一三厂(新华机械厂)等军工单位。

与此同时,在一些山区还建设了与国防军工配套的承德钢铁厂,涞源钢铁厂、铜矿、煤矿,和从天津市搬迁到涞源县的洞室电厂,以及涉县制药厂、电厂、硝铵化肥厂等小型厂矿,并建设和充实了一些山区医院。如河北一○五医院(专为曲阳、阜平两县军工三线厂服务)和河北三七五医院(位于邢台片区5家军工厂的中心地带)。

根据战备需要,还从天津市搬迁出一些民用厂,其中有搬迁到邢台市的手推车厂,邯郸市的棉花机械厂、喷雾器厂。

1969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珍宝岛自卫反击战后,为了进一步加强战备,根据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河北省掀起了又一次军工建设高潮。

从1970年至1978年,我省先后在平山县、灵寿县山区建设了两个厂;在井陉县山区筹建了五四二工程、电讯工具厂;在易县山区建设了五四二五厂(河北化工厂);在邢台山区建设了九一七一厂(河北第三机械厂)、九一八六厂(河北第四机械厂)和3个电讯器材厂;在涉县山区建设了五四○三厂(河北第六机械厂)和五四三四厂(河北第五机械厂)。

在此期间,还接收了原由北京市在蔚县建设的三一七厂(曙光机械厂)。河北省国防工办在石家庄市组建了河北省国防工业建筑工程团。

跃进机械厂。 韩正坤摄

“好人好马上三线”

在中央及地方各级党委、政府的统一指挥和精心组织下,在“好人好马上三线”的号召下,无数的优秀建设者,不讲条件,不计得失,从四面八方汇集三线。

河北三线建设初期,在省委有关部门的领导下,从全省各个地区抽调人员,组成了一支作风优良、技术过硬的建设队伍,其人事关系也相应地转到所在的工厂企业。这批工人吃苦耐劳、工作认真,很快就投入到建设大潮,在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三线建设的主力军。

但随着三线建设的逐步开展,生产任务在逐步地加大,需要招收工人以解决劳动力紧缺的状况。

在当时,河北三线工人来源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一是从对口厂或从相关厂家调入熟练工,这样的工人多是经验丰富工作能力强,一经调入就能立即投入生产;二是在调入熟练工人的同时,招收青年徒工,规定“需要的青年徒工,应采取亦工亦农、半工半读的劳动制度,分别从城市和当地招收解决”;三是少部分转业军人和“少量的政治条件好,生活困难程度大的职工子女到三线厂工作”;四是大专院校的大部分学生被分配到了三线企业,成为三线建设的一股新生力量;五是从军事工业发展相对较早的外省市对口单位调入了相当一部分技术工人。

由于三线建设的出发点是备战,在布局上按照“靠山、分散、隐蔽”的原则,许多企业的选址都在条件艰苦的深山峡谷、荒野。

来自五湖四海的技术精英、建设骨干把工厂当作第二故乡,普通话是大家的共同语言,奋力建设生产、奉献祖国是大家的共同理想。

随着职工及家属越来越多,食堂、澡堂、商店、邮局、卫生所、托儿所、招待所、俱乐部、电影院、灯光球场等配套设施一一建立起来。大山里的工厂如同一个微缩社会,涵盖了各种服务功能。

在那个物资短缺的年代,军工厂里的生活令人羡慕。5分钱1根的冰棍,2元1罐的液化气,1角钱的理发,大食堂的方块蛋糕,大喇叭的广播,露天的电影等,给很多人留下了终生难忘的记忆。

“献了青春献终身,献了终身献子孙”是许多三线军工人的真实写照,也是他们值得骄傲一辈子的事情。

拔河比赛是三线军工企业职工们非常喜欢的文体活动之一。 董荣萍供图

“引厂出山”二次创业

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随着国际形势的重大变化,原来为备战而建立起来的一些以军品生产为主的三线企业,面临着军品任务锐减、生产线闲置、经济效益下降、企业亏损严重、职工队伍不稳等诸多困难。

与此同时,由于特定的历史背景,三线建设在国家急于备战的情况下仓促上马,致使一大批企业先天不足,留下了比较严重的后遗症。

比如,由于当初选址过于匆忙,只是片面强调“靠山、分散、隐蔽”,工厂大多建在远离城镇的偏远山区,交通不便影响生产、信息交流和科研技术的发展,职工生活和子女升学、就业困难等等。到20世纪80年代初特别是改革开放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过程中,大批三线企业已经到了无法维持下去的地步。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随着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党中央提出“军民结合,平战结合,军品优先,以民养军”的十六字方针。河北国防科技工业进入新的战略转变时期。1983年起,“引厂出山”逐渐成为省领导和国防工业系统上下行动的共识。截至1988年,山区近半数企业基本完成外迁任务,其余企业的迁建工作也不断开展。

随着国家政策的不断调整,当年建在山区里的三线军工厂陆续迁出,经过合并、输送、撤销、转产、改制、重组等等一系列调整后,少数企业宣布破产,大多数企业焕发了青春与活力,为国家新型武器装备的研制生产奠定了新的基础。

如今,三线建设的历史已经远去,但三线建设对河北国防科技工业发展所产生的深远影响将永载史册。

新中国成立前,根据中共中央的统一部署,在河北的军事工业已陆续迁往山西省。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年10月至1958年10月的9年间,河北省没有专业军工企事业单位。

但随着河北三线建设,至1976年底,全省拥有40多个军工企事业单位,职工6万余名。职工中大中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工程技术人员达1.6万人。在全省形成了兵器、航空、电子、船舶、核工业五大军工行业,使河北省南起太行山北至燕山的战略后方连成一片。

全省军工企业生产了相当数量的常规武器,满足了部队装备和民兵训练的需要,还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历次自卫反击战中发挥了重大作用。同时培养锻炼了一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军工人才。国防科研单位精心组织、精心研制,圆满完成了为国防尖端武器配套的任务,为原子弹、氢弹的爆炸,卫星的上天和核潜艇的下水作出了重大贡献。为此,河北省军工曾多次受到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的表彰和嘉奖。

借助三线建设,河北的国防工程防御体系基本建成。

经过十几年的三线建设,军事工业基础薄弱、防御力量弱小的河北,通过国防交通体系建设,把城市中的人民防空体系和山区的军事工程结合起来,在全省范围内形成了一个具有紧急反应能力的国防工程防御体系,大大提高了河北的防护能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出了贡献。

三线建设虽然主要是为了备战,但省委在对三线建设进行规划时,把支援农业放在相对重要的位置,把解决农民的吃穿用问题与备战工作结合起来,有重点地抓小化肥厂的建设,加大农药的推广使用,搞农业上的技术革新,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农业水平的提高打下了基础。在客观上支援了农村的建设,促进了农业的发展,给沿线地区的经济发展带来了机遇,为改变当地相对贫穷落后的面貌发挥了积极作用。 (韩正坤)

■相关

三线建设知多少?

三线建设的兴起,与当时中国所承受的空前严重的战争威胁和军事压力密切相关。

20世纪60年代初期,国际局势动荡不安。当时,在中国东北部,美国驻兵韩国和日本,对中国构成了威胁;东南部,美国一直占据台湾海峡,并支持蒋介石残余势力多次侵扰东南沿海一带;南部,美国在越南的侵略战争愈演愈烈;西南部,1962年我国取得了对印度自卫反击战的胜利,但边界局势并未彻底缓和;西部新疆方向和北部,由于中苏关系恶化,局势日益紧张。

1964年4月25日,中央军委总参谋部作战部提出一份报告,对经济建设如何防备敌人突然袭击的问题进行了分析,认为有些情况相当严重:一是工业过于集中;二是大城市人口多;三是主要铁路枢纽、桥梁和港口码头多在大城市附近,还缺乏应付敌人突然袭击的措施;四是所有水库的紧急泄水能力都很小,一旦遭到破坏,将酿成巨大灾害。

这份报告引起了党中央的高度重视。

1964年5月15日至6月17日,中共中央召开紧急工作会议,讨论农业规划和第三个五年计划等问题。毛泽东在会议期间指出:“在原子弹时期没有后方不行。提出把全国划分为一、二、三线的战略布局,下决心搞三线建设。”

1964年8月,中共中央书记处召开会议,讨论三线建设问题。毛泽东在会上就三线建设做了讲话。会议决定:三线建设在人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保证,新建的项目都要摆在第三线,现在就要搞勘察设计,不要耽误时间。会后,以备战为中心的三线建设迅速在全国范围内轰轰烈烈地展开起来。成千上万的建设者奔赴三线艰苦奋斗,为建设战略大后方立下了不世功绩。

所谓一、二、三线,是按地理区域划分的,是由中国的国境线依其战略地位的重要性(即受外敌侵袭的可能性)向内地收缩,划三道线形成的地区。三线地区主要包括西南和西北地区。从行政区划上看,基本包括四川(含今重庆)、贵州、云南、陕西、甘肃、青海、宁夏以及河南、湖北、湖南、山西、河北、广东、广西等省区的部分地区。一线地区主要包括位于沿海和边疆的省区。二线是指介于一、三线之间的中间地带。此外,三线还有大小之分,西南、西北俗称“大三线”,各省份自己靠近内地的腹地俗称“小三线”。

大三线建设是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是三线建设的主要部分,是以国防工业和基础工业为主体,包括交通运输、邮电通信的国家战略后方基地的建设。小三线的建设内容是在各省区战略后方地区建立以迫击炮、火箭筒、无坐力炮、步枪、机枪、冲锋枪及其弹药和地雷、手榴弹等轻武器生产厂为主,包括为武器配套的工业、交通运输业和邮电通信等在内的地区后方基地。主要为满足地区自卫战中地方部队和民兵作战需要,也为野战部队提供武器弹药。

文/韩正坤

责任编辑:张永猛
下一篇:人物|法医老李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