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不能“把药材当菜种,收上来当药管”

2022-03-10 10:37:1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中药道地性是中医药理论的精髓,反映了中医对药物及其与自然关系的认识,承载着古人对中药材质量的认识和控制模式。”在推进河北中药材产业发展过程中,河北省中医药科学院院长裴林认为,必须大力推进道地药材的规范化和规模化发展,坚持在适宜产区规范化种植,避免非适宜产区盲目扩种。

不过多年以来,中医药被当作农产品管理,导致在栽培上缺乏符合中药特色要求的种植,“农药残留指标”等被当作种植质量监管重点,而药材有效成分、种植条件等因素被忽略。“中药材栽培当菜种,收上来当药管”的情况一直存在。

“中药材生产具有很强的地域性,且多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同一药用植物重茬连作,会导致中药材发病率剧增。”河北农业大学农学院中药材科学系杨太新教授介绍,为克服连作引起的土壤养分失衡及病虫害频发问题,一些农户在生产过程中使用化肥农药,致使中药材的农残和重金属含量超标。

“严格农药、化肥、植物生长调节剂等使用管理,分区域、分品种完善中药材农药残留、重金属限量标准。”对于中药生产过程中的农药、重金属残留等,《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给出了明确的规定。

在杨太新看来,《意见》非常有针对性,有些农药残留、重金属超标数值严重影响了药材的道地性。

他表示,目前我国中药材大多采用农产品种植模式,药材收购时又执行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标准,只检测很少的农残等指标。

重产量而轻质量,种植过程大量使用农药、化肥以及生长调节剂等做法,会造成中药材质量和安全下降。比如大黄,野生生长需5至10年甚至更长,而人工种植时大量使用化肥,使大黄迅速生长,不到年限在产量上就能满足采收,但药效却大大降低。

让道地药材真正地道,标准引领格外重要。

“据中国科学院和北京中医药大学的分析测定,‘巨花一号’含有16种氨基酸和铁、钾、锌、镁等17种矿物质,药用价值极高。”巨鹿县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说,为了进一步提升供给质量,该县联合省农林科学院药用植物研究中心,制订建立了“无公害金银花田间生产技术规程”省级标准,正在与北京中医药大学等合作,推进金银花种质资源圃和金银花全过程管理标准体系建设。

巨鹿县南任庄村金银花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是该县40多个金银花标准化种植基地中的一个。该基地的负责人说,去年,基地种了100多亩金银花,全部采取“六统一”生产模式。基地还建有标准化生产示范基地、可追溯监控系统、仓储加工房、管理房等,能够实现产品可追溯。

而在全省层面,从2016年开始,河北省研究开发省级中药材质量追溯平台,目前已基本实现数据监控、产销对接、仓储配送、产品赋码交易、农资金融服务、在线技术指导等功能,已完成与22个3万亩以上的中药材大县对接,2375个种植基地入驻平台,涵盖204个品种,基地赋追溯码数量达12.24万个。(河北日报记者袁伟华)

责任编辑:曹秦雨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