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沧州:今年计划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

2022-03-02 17:30:26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河北新闻网3月2日讯(河北日报记者戴绍志)2022年,沧州市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六稳”“六保”决策部署和河北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千方百计稳定就业存量、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确保全市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全年计划实现城镇新增就业7.5万人,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左右;面向城乡各类劳动者,开展就业职业培训4万人次;创建劳务品牌7个以上。这是记者从今天召开的沧州市阳光政务新闻发布会上获悉的。

沧州市阳光政务新闻发布会现场。  河北日报记者戴绍志摄

据介绍,2021年,沧州市坚持把稳就业作为重大政治责任,努力缓解就业结构性矛盾,统筹疫情防控和就业工作开展,聚焦稳就业、保就业,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全市就业形势总体稳定、稳中向好,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全市城镇新增就业8.28万人,9312名离校未就业高校毕业生得到精准帮扶、就业率97.03%,失业人员再就业2.84万人,困难人员再就业1.1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5.52万人。708名自主就业退役军人成功就业创业。零就业家庭保持动态清零。支持保障政策有力有效,发放创业担保贷款4.81亿元。

今年,沧州市聚焦就业优先政策聚力增效,优化就业结构,持续稳定和扩大就业。全面落实就业优先政策,加大援企稳岗力度,落实失业保险扩围、担保贷款、就业补贴等政策扶持;加大对重点企业用工保障,做到产业发展到哪里、项目落地到哪里,政策和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千方百计让企业享受到政策支持。持续推进大众创业,高标准建设双创示范基地,各高校和各县(市、区)至少建立1个众创空间;加强对初创实体的支持力度,认真落实租金减免、创业补贴、担保贷款等创业政策。

坚持问题导向,精准施策,织密就业经纬线,多措并举促进重点群体就业。对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积极拓宽市场化就业渠道和政策性就业岗位,扩大企业招聘、基层就业、自主创业、招生入伍、就业见习规模,增加临时公益性岗位、增加高校科研助理岗位。对农民工,持续稳定和扩大农村劳动力外出就业规模,充分利用和融入京津冀鲁劳务协作机制,引导支持农民工积极返岗复工,强化“就业服务、职业培训、权益保障”三位一体服务模式,提供平等就业服务。对就业困难人员强化就业援助,落实落细失业保险扩围政策,用好公益性岗位托底安置措施,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对退役军人开展针对性的职业技能培训,不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

搭建平台,精准对接。发挥好各类人力资源机构的作用,依托全市204家各级各类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加大招聘信息归集力度,利用现场经办、电话服务、网络登记等方式,多渠道全方位采集归拢岗位信息。开展好常态化就业服务活动,全年组织各类招聘活动不少于500场。

强化培训,提升技能。聚焦全市“453”主导产业,围绕53个县域特色产业集群,深入实施“技能中国行动”,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返乡创业培训计划。着力解决好3方面问题:解决好“培训谁”的问题,突出抓好企业职工、农民工、未就业大学毕业生、初高中毕业未继续升学“两后生”、脱贫劳动力等群体的培训,切实增强企业职工和就业重点群体稳定就业和充分就业能力。解决好“谁培训”的问题,充分发挥企业培训的主体作用、院校培训的基础作用和社会力量的重要作用,大规模、高质量开展职业培训。特别是各级政府、行业部门、国有企业举办的职业院校和技工院校,无需履行招投标和专家评审程序,即可承担补贴性培训任务。解决好“怎么培训”的问题,进一步创新培训方式,大力推广“互联网+”培训、职业培训包、典型任务培训法,积极探索“智能+”培训新形态,确保培训对象的精准性、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培训方式的有效性、培训结果的实效性。

提高质量,打造品牌。聚焦县域特色产业,发挥特色资源、传统技艺和地域文化等优势,着力打造“一县一品、一域一品”的劳务品牌格局,6月底前7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完成劳务品牌培育工作,年底前所有县(市、区)至少培育1个劳务品牌。协调全市10所高校、28家职业院校优化专业设置,做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新能源汽车维修等18个新专业,形成“入学、培养、就业”直通车,通过“定单式”培养,提升高校毕业生就业率。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大局,擦亮“狮城家政”“狮城护工”劳务品牌,力争每年向京津等地输送养老护工4千人次以上、家政服务员3万人次以上。

责任编辑:李亚萍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