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班老总读报(324) | “微工厂” 要保持“微特色”
值班老总读报(324) | “微工厂” 要保持“微特色”
河北日报副总编辑 贾伟
近年来,各地建成不少“微工厂”“微车间”,让农村群众在家门口就业创业,增收、种田、家务“三不误”,在促进农民增收、农村发展、打赢脱贫攻坚战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对此,河北日报报网端微做了大量报道。
河北各地的“微工厂”“微车间”,行业分布各有侧重,具体模式也不尽相同,但都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就业距离近——选址在农村,开在“家门口”,让“上有老,下有小,离不开家”的农民群众实现就近“上班”。
二是就业门槛低——吸纳了大量农村“半劳力”,有效缓解甚至解决了农村“40、50、60群体”就业难问题。
三是“赚钱”方式多——可以上班领工资,也可以用资金、设备等入股,“下田种地收地金、进厂打工挣薪金、带资入股得股金”。
以上这些特点,概括起来就是一句话:办在农村、开在身边,有效盘活了“脱不了农、离不了村”的人力、土地、资金等各种资源。
“微工厂”“微车间”搅活一池春水,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重要力量,也越来越引起重视。各地纷纷出台措施,引导、推动“微工厂”“微车间”健康发展。从我搜集到的材料来看,这些措施大多取得了良好效果,但同时也有一些需要引起注意的问题。
比如,有些地方提出把“微工厂”“微车间”搬进园区;有些地方打算把“微工厂”“微车间”组建成大企业、大工厂……我相信,这些计划、打算的出发点都是好的,但这样一来,“微工厂”“微车间”还是原来的“微工厂”“微车间”吗?进了园区,群众还能在家门口上班吗?成了大企业,农民还能用设备等入股吗?“半劳动力”还能顺利就业吗?这些问题,都需要慎重对待和研究。
当然,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微工厂”“微车间”必须与时俱进,相关扶持措施也有必要做出相应调整。但是,不管怎么调整,都要让“微工厂”继续保持“微特色”。我想,把握住这一点,才能真正找到乡村振兴背景下“微工厂”“微车间”的正确“打开方式”。
总监制:桑献凯、王洪峰
监 制:贾伟、郝彦鹏
策 划:周荣丽
编 导:许佳奇
文案助理:安人和、李晓宁
摄 像:霍艳恩
剪 辑:戎晓杰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