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河北保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1-12-15 10:40:38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要素聚起来 产业融起来 生活美起来

——保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探访

时值冬日,阜平县天生桥镇南栗园铺村的暖棚内,温暖如春,村民们正忙着采摘香菇;曲阳县孝墓镇孙家庄的深加工厂内,热火朝天,工人们正按工序将落果加工成果酱……随着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昔日处于冬闲状态的保定农村,变得异常繁忙起来。

今年以来,保定市聚焦服务北京、联动雄安,坚持农业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完善政策机制体系,强化科技创新驱动,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高质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涞源县龙虎寺村利用荒山发展多种种植,促进村民增收致富。这是10月底秋收后的景色。河北日报通讯员王芳摄

搭平台,把人才科技要素输送到农村

“多亏太行山第壹驿站专家的科技指导,不仅让我们的苹果从平均亩产1000公斤提高到3000公斤,还获得进军国外高端市场的‘通行证’。”11月25日,得知园区的1500亩三优红富士苹果获得欧盟良好农业规范认证,顺平县顺农果品现代农业园区生产负责人邢志刚难掩激动。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科技是支撑。人才、科技要素如何输送到农村?那就要搭平台,这个平台就是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保定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贾伟斌说,2017年开始,保定市与河北农业大学联手创建“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把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纳入保定市乡村振兴规划、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等规划体系,坚持市场化方向,瞄准特色产业科技需求和发展短板,推动科技、人才、信息等资源向驿站聚集,打造农业创新要素聚集地、京津高端农业产业转移地、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承接地和高端农产品供给地。

太行山农业创新驿站持续对乡村地区开展科技帮扶,形成一整套农业创新驿站、产业发展指导员、科技特派员互为补充的工作机制。截至目前,全市建成农业创新驿站50个,培养输送产业发展指导员884人、科技特派员913人。建成京保草莓、北方果树盆景、保定苹果、保定智慧农业等8个特色农业产业技术创新联盟,累计引进新品种、新技术737项,带动农户近7万户。

尝到了搭平台聚要素的甜头,保定市持续发力,不断加强与科研院所深度合作。今年9月底,保定市与中国农业大学签约战略合作,建设保定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持续跟踪推动3大类67项合作项目。同时,中国农业科学院果树研究所与阜平县共建果树产业研究院,与安国、阜平、涞水等10个县市建立合作机制,全面提升果树产业科技水平和产业效益。

转方式,推进农业规模化和产业融合发展

保定地处京津冀城市群,拥有庞大的农产品消费人群,对高端、优质农产品有较大需求。“保定是农业大市,但不是农业强市。农业产业化水平偏低、规模体量不大、产品特色不鲜明等问题,长期制约着农业高质量发展。”保定市农业农村局发展规划处处长黄亮说。

为了打破“守着好地种不出好果”的窘境,保定市坚持以京津雄市场需求为导向,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大力推动家庭分散生产向适度规模经营转变、一产独秀向一二三产业融合转变。

“规模化是产业化的前提。农业要实现规模化,就要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黄亮说,通过开展示范社创建行动,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推进农业生产托管服务扩面升级,带动新型经营主体大量涌现。目前,保定已建成国家级示范社35家、省级示范社111家、市级示范社200家,新增家庭农场1153家;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组织达1760家,托管服务面积2875.37万亩。

在此带动下,保定市农业规模化发展取得骄人成绩。截至目前,全市西部山区有万亩以上水果种植基地9个、千亩以上59个、500亩以上63个;占地百亩以上的蔬菜园区(基地)93个;百亩以上中药材基地86个;千亩以上大型食用菌园区2个,为推进乡村振兴打下坚实的产业基础。

不久前,总投资15亿元的同福集团大健康产业园项目落地定兴,打造京津雄周边集健康食品、文旅康养、休闲农业等为一体的特色乡村振兴产业园区,成为保定市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培育都市型农业新兴业态的又一大手笔。

“仅靠农业生产,无法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延长产业链条,突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是我们选定的方向。保定市从规划引领、政策扶持、项目带动等多角度,推动农业领域二产储藏加工、三产休闲观光发展,进一步拓宽增收渠道。”黄亮介绍说。

今年以来,阜平、安国、望都、蠡县等县区,纷纷装备深加工生产线,进一步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开新销路。截至目前,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总产值534.6亿元,同比增长18.1%。同时,涿州、涞水、徐水等县区大力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全市推介21条休闲农业精品线路,休闲农业营业收入3.94亿元。

今年,唐县五家角村通过改良水稻种子,改进种植和管理技术,水稻获得大丰收。这是11月初农民进行水稻脱粒。河北日报通讯员王芳摄

补短板,提升农村居民生活品质

白墙黛瓦、绿植成景,在角落散布的老旧扇车、簸箕营造着怀旧氛围,街巷院墙上的民俗风情画散发着浓浓乡土气息;水冲厕、天然气、互联网等城市标配设施,家家户户装配齐全……走进徐水区梁家营村,现代、美丽的村容村貌让人眼前一亮。

梁家营是徐水区首批美丽乡村示范村,也是省级文明村,年接待游客5万多人次。“既有城市的整洁便利,又有乡村的古朴亲和。”游客刘文乐评价说。

“城乡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首先要补齐农村的弱项短板,特别是农村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短板。”保定市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处处长梁会芬说,该市大力实施农村基础设施巩固提升行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让乡村更舒适、更便捷、更美丽。

今年以来,保定市投资16.4亿元,建设农村公路864.8公里;完成电网线路建设4000公里;完成户厕改厕151741座、公厕改厕1991座;1238个村完成污水治理,43条黑臭水体完成整治;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置体系基本实现全覆盖。全市陆续建成182个道路畅通、环境整洁的省级美丽乡村。

“城乡融合发展,不仅是硬件环境方面的提升,还要在公共服务方面提升,才能真正地提高农村的生活品质。”梁会芬说,该市在农村教育、医疗、社保等方面持续开展提升行动。截至目前,全市新改扩建幼儿园34所,增加普惠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供给;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新增30元,达到每人每年不低于550元;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95%以上;全市农村新增养老床位数3562张,改造完成康复护理床位2110张。

“随着乡村振兴持续推进,乡亲们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大大提升。”梁会芬说。(河北日报记者 李连成 通讯员 王芳)

责任编辑:李亚萍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