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谣丨有外伤不能吃海鲜羊肉?别让这些谣言影响你吃火锅
辟谣丨有外伤不能吃海鲜羊肉?别让这些谣言影响你吃火锅
扫码阅读手机版
冷空气来袭,大风、降温、雨雪陆续上线。天寒地冻,热气腾腾的火锅就要吃起来了。但是一些关于火锅的谣言,却让“火锅控”们在大快朵颐的同时心生疑虑。有外伤不能吃海鲜羊肉?自热火锅发热包对人体健康有害?不要让这些谣言继续影响我们吃火锅了,一起来破除谣言吧。
谣言一:有外伤不能吃海鲜羊肉
长辈们常说,受了外伤后,一定要懂得忌口。有些食物,比如海鲜、牛羊肉、豆腐,吃了之后,会让伤口不易愈合,甚至还可能导致伤口化脓。先不论这一说法是否科学,反正对此深信不疑的人不少。那么,受伤后吃这些食物,真会让伤口不易愈合吗?
实则不然。
资料显示,所谓发物多是指具有刺激性、容易诱发某些疾病或加重已有疾病的食物。有观点认为蒜、辣椒等辛辣调料是发物,也有观点认为鱼、虾是发物,还有观点认为羊肉、牛肉是发物。
事实上,没有充足的科学证据证明发物理论正确。无论是在经典医学典籍,还是在现代临床医学或营养学方面的书籍中,都没有相关的记载,更未见关于吃羊肉、海鲜会影响伤口愈合的报道。
身体受外伤后,伤口愈合的过程比较复杂,受多种因素影响,其大概可分为内因和外因两大方面。内因主要是受伤者的身体状况,如果受伤者本身营养不良、免疫力低,或患有某些代谢性疾病,这些就会影响伤口的愈合速度。而外因则包括更多,其中以由病原体和伤口异物等引起的感染对伤口愈合影响最大。
谣言二:自热火锅发热包对人体健康有害
如今,一款号称懒人必备的自热火锅迅速蹿红网络,不少有名的火锅品牌都纷纷推出了这种产品。它不用火、不用电,也不用锅,只需加入一杯冷水等上十几分钟,无论在郊游还是在火车上,都能让你吃上一餐热气腾腾的火锅。但是最近却有传言称,这种自热火锅的发热包可能对人体健康有害。
对此专家解释,自热火锅的加热包与我们常用的暖宝宝类似。发热包不直接与食物接触,如果盛放食物的器皿不会在高温下迁移释放有毒物质,那么对食物而言,就是安全的。
自热火锅的原理,是通过发热包内的生石灰、碳酸钠和水反应快速放热,提供最初的热量,再通过铁粉、铝粉、镁粉持续氧化放出热量。发热包会使水的温度达到90摄氏度以上,并通过其产生的高温水蒸气来加热食材。
虽然这种自热食品的发热包对人体健康无害,但却会因使用不当导致爆裂。如果大量水蒸气在封闭环境下囤积,可能会变成“小型炸弹”,发生爆炸。所以,在食用自热火锅时千万不能把盖子的透气口堵住,并要注意环境通风。
谣言三:喝久煮的火锅汤会亚硝酸盐中毒
网上流传着这样的说法:火锅汤煮的时间越长,汤里亚硝酸盐的浓度就越高,喝久煮的火锅汤会中毒。
北京市理化分析测试中心曾在不同时间节点,对清汤火锅和麻辣火锅里的亚硝酸盐含量进行测试,结果显示:清汤火锅和麻辣火锅在煮沸0.5小时、1小时、1.5小时后的亚硝酸盐含量均低于0.1毫克/升。专家解释,如果添加了食材,如蔬菜或加工类肉制品后,确实会导致汤底中亚硝酸盐含量增多,但不至于中毒。喝久煮火锅汤会导致亚硝酸盐中毒,这种说法不靠谱。
亚硝酸盐主要来自涮火锅时加入的蔬菜类食材,比如菠菜、苋菜、甜菜根、白萝卜、生菜等,在还原细菌或蔬菜内源性硝酸盐还原酶的作用下,硝酸盐会转化为亚硝酸盐,进入火锅汤。在加工肉类中作为食品添加剂使用的亚硝酸盐,也会在涮煮过程中进入火锅汤。但火锅汤里的亚硝酸盐含量并没有传说的那么多,大家没必要有太多的顾虑。
亚硝酸盐摄入量达200毫克以上就有可能引起急性中毒,让人体内的血红蛋白失去输氧能力,导致组织缺氧。实验显示,如果要引起亚硝酸盐中毒,需要人一次性喝2000升火锅汤,相当于三四个浴缸的容量。而一般人吃火锅,等到吃完的时候基本已经很饱了,很少喝汤,就算喝汤也就一小碗,很难达到引发亚硝酸盐中毒的量。
谣言四:火锅涮菜也有“时间表”
网上一份“火锅秘籍”引发热议。该“火锅秘籍”精确了吃火锅时的涮菜时间表:毛肚涮10秒,七上八下;鸭肠提三下摆三下,不要超过10秒;老肉片煮10分钟;虾类5分钟最鲜嫩,花菜需要3分钟,而牛肉丸需要10分钟以上。这份“火锅秘籍”靠谱吗?
专家表示,食物煮熟最重要,别因追求肉质鲜嫩而吃半熟的食物,如有未被杀灭的寄生虫,很容易引起肠胃感染。所谓的火锅涮菜“时间表”并一定能将生食完全烫熟,如果是半熟的肉类、海鲜直接下肚,可能因为含有未被消灭的寄生虫等引发肠胃感染。因此,专家建议不要过度追求食物的嫩滑,最好在火锅沸腾的情况下,肉类完全变色再食用,但也别煮太久,否则肉类等含蛋白质高的食物容易凝固变硬,反倒不易消化。(河北新闻网综合科技日报、科学辟谣平台、楚天都市报,编辑马南)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