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色家风故事|张永梅:颂百年风华 传红色基因
红色家风故事|张永梅:颂百年风华 传红色基因
扫码阅读手机版
今年,古稀之年的母亲苗喜云把参加过三大战役的姑姥姥苗国芳的生前文稿进行编辑整理,再加上家人们的怀念诗文,整理成一本革命回忆录《雁南飞》。
在童年记忆里,我第一次记住姑姥姥的名字,是8岁那年的一个冬天。妈妈从外面带回姑姥姥从南方寄来的一件小棉袄。妈妈一面给我试穿,一面给我讲姑姥姥的故事。在我10岁那年,姥爷患脑血栓重病期间,姑姥姥回家探望,我终于见到归乡探亲的姑姥姥。
虽身在千里之外,姑姥姥却对家里的大事小事关心备至,总会从不多的工资里拿出一部分按时寄给家里,帮助家里度过许多艰难的日子。她关心家里孩子们的成长教育,鼓励大家努力学习、勤恳工作。我的妈妈就是在她的影响下,走出小山村,成为一名大学生,最后成长为一名国家干部。
“春来早,雪紧紧地抱住那祖母绿的小草吻着。藏在一旁的兰花花,偷着瞧,偷着笑。”这首《春来早》是姑姥姥创作的一首小诗。读着诗句,我仿佛看到十来岁的姑姥姥就像嫩绿的小草,有着勇敢坚强的革命斗志。
1937年冬天,我的家乡行唐县口头镇成立了抗日救国总动员委员会,姑姥姥家是当时的抗日救国堡垒户,家中的那间小土屋成为地下工作人员的联络站。年仅12岁的姑姥姥,正是在那间小土屋中接受了共产主义的熏陶,和家人一起走上革命的道路。
在1939年秋天日军的“大扫荡”中,姑姥姥为了全村百姓的安危潜入被敌人占领的家中,取回了侦察员埋在院子西墙根下的手枪。姑姥姥的《夕阳下闯虎穴》记录下日军残暴的罪行;在《告慰二哥》中,姑姥姥记录了她二哥苗国祥烈士牺牲的经过。
正是国恨家仇的痛彻心扉,姑姥姥挺起坚毅的身躯,在革命的道路上倾洒热血。1949年2月,姑姥姥随军南下,解放接收安徽省贵池县。
“春在低喃:活着的,不一定就是醒着的;我只愿结识清醒的生命。”1985年,在安徽省化工设计院办公室主任岗位离休后,姑姥姥紧跟时代发展,报名参加了合肥老年大学,努力学习新知识。酷爱写作的她拿起手中的笔,孜孜不倦、勤奋耕耘。
2008年,83岁的姑姥姥永远离开了我们。此后,每年的清明节,我都会和妈妈一起去悼念她,一起阅读她的文章,讲述她的故事,追忆她不平凡的人生。我想,这也许就是最好的家风传承吧!
(作者单位:石家庄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