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2021年全国科普日河北省主场系列活动:让基层群众乐享科普盛宴

2021-09-21 05:00:0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让基层群众乐享科普盛宴

——回眸2021年全国科普日河北省主场系列活动

9月11日,内丘县第二中学开展“魅力科技 创新科普”主题活动,机器人社团的学生在活动中拼装调试机器人。当日,2021年全国科普日活动在全国各地启动。 新华社发(刘继东摄)

农业专家送科技、院士专家主题科普……9月11日至17日,全国科普日河北省主场系列活动相继举行。围绕“百年再出发,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题,河北省组织开展了五大板块13项活动,为广大群众奉献了一场场科普盛宴。

线上线下齐发力

9月11日一早,邯郸科技馆便热闹起来。2021年全国科普日邯郸主场活动在这里举办。

在太阳系沉浸式互动体验展厅,参观者通过沉浸式的体验,探索浩瀚宇宙和太阳系的奥秘;在应急科普展厅,大家坐在摇晃的模拟船上感受刮风、下雨等自然现象……

“妈妈,刚才我的椅子都晃了,吓了我一大跳!”一名小男孩牵着妈妈的手走出影院,兴奋劲儿还没过,正兴致勃勃地回味着。

科普日期间,邯郸市科技馆的3D打印、7D影院、9DVR、时光隧道、镜像迷宫和编程编队无人机表演等体验项目,面向公众免费开放。

线下丰富,线上同样精彩。

今年科普日,“科普嘉年华”上线,迅速吸引了许多网民以及中小学生登录参观。

“针对疫情防控需要,我们推出了全景漫游科普河北图文展系统,只需微信关注‘河北省科协’或‘邯郸市科协’微信公众号,进入科普日VR在线展厅,就能做到足不出户畅游全馆。”省科协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

“推进科普工作信息化是一项系统性工程。”省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河北省开展了全民科学素质网络竞赛、科普下乡万里行等,多个品牌科普活动已深入人心。该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河北省将打通各种平台、融通各类资源、活用各类手段,实现“一张大网做科普”,运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推进信息技术与科学教育深度融合,推行场景式、体验式、沉浸式学习,让科学成果人人共享。

科普向基层和乡村下沉

“专家来了!”9月12日,在邢台市任泽区西固城乡任县硒乐园家庭农场,一辆小车刚停稳,果农们就围了上来。

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研究员徐国良刚一下车,农场主宋利杰就拉着他走进苹果园,请他“把脉开方”。

作为科普日活动之一,河北省科技志愿者总队组织9名农业专家走企业、访基地、下地头、入田间,为任泽区现代农业发展建言献策。

当日,在石家庄裕华区裕翔园社区举办的健康科普活动也广受关注。

“我尿酸、血压高,还有哮喘,吃中药能调理吗?”“我甘油三酯高,还有糖尿病,该吃什么药?”……在医疗专家咨询台前,居民们排起长队。专家们耐心地为他们讲解身体状况,并写好处方。

“实现科学普及的全面价值,归根到底在于促进全民共享,努力破解不平衡、不充分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省科协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河北省科技创新飞速发展的同时,科普事业也在不断向基层和乡村下沉。

把“科普大篷车”作为科普工作的重要抓手,河北省开展了以“科普大篷车进校园、进乡村、进社区”等为主题的多种活动。仅“十三五”期间,“科普大篷车”开展活动1087场次,受益人数239万余人(次)。

科学素质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河北省科学素质总体水平依然偏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等问题仍然存在。

为破解科普有效供给不足难题,2019年,省科协动员学校、医院、科研院所、企业和社会组织等组建了科技志愿服务总队,着力推进科技志愿服务专业化、规范化、常态化发展。

省科协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各地将采用群众点单、社区派单、部门领单、志愿组织接单的“订单认领”模式,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办实事,智惠行”系列科技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健全科技志愿服务体系。

科学家参与到科普中来

“火星上的水是什么状态的?”“从地球出发,到达火星要多长时间?”……9月14日,一场题为《未来一百年——人类能到哪里?》的科普讲座在邯郸市第二中学开讲。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郑永春给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天文科普课。

2015年一次偶然的授课经历,让郑永春接触到科普文章写作,如今这个在网上解读“祝融号火星车”的“火星叔叔”,已是科普领域的“网红”。

为激发科技人员参与科普的积极性,2005年,河北省设立了科普事业贡献奖。多年来,该奖项充分发挥了科普奖励的引导作用,为河北省选树了一批优秀的专业技术人员,但像郑永春一样投身科普事业的科研人员还并不多。

省科协相关负责人分析,科研企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科普支撑能力、科普生产能力和科普服务能力不足等问题,如科普活动专项经费不足、引导与激励措施吸引力不够等。

在郑永春看来,科普的体系建设还需进一步加强,系统的科普能力建设必须从学科、人才、资助等方面成体系抓。

据了解,目前仅北京、天津等地设有科普系列职称评定。有专家呼吁,在科研项目中纳入科普指标,促进科研与科普紧密结合;设立完善的科研科普工作考评体系,合理体现科普权重。(河北日报记者王璐丹)

责任编辑:张云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