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艺苑 | 花鼓落子舞姿靓 古筝弹拨花样多
民族艺苑 | 花鼓落子舞姿靓 古筝弹拨花样多
扫码阅读手机版
视频制作:张新晴、韩文哲
万方乐奏,倾诉着各族儿女对祖国大家庭的热爱;舞姿翩跹,传递着各族儿女对美好生活的憧憬。河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将于9月26日至30日在石家庄举行,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保定市参加调演的精美节目,领略它们的魅力。
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醉美保定。保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结合当地的历史文化和各民族特色精心编排,并选送了6台剧(节)目,分别是情景剧《人生》,快板《狼牙山五勇士颂》,舞蹈《丰碑情》《戏狮》《一枝花儿》,古筝合奏《动感弹拨》,将代表保定参加“河北省第五届少数民族文艺调演”,来自汉、满、回和蒙古等多个民族的90名演职人员参演。
《一枝花儿》剧照。
情景剧《人生》由一群青春靓丽的青年演员表演。《人生》是一部根据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感人事迹创作而成的小型舞台剧。以现实主义的笔触,展现了毕业生群体扎根西部边疆挥洒青春的先进事迹和无私奉献、无怨无悔的高贵品格,诠释了“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的崇高境界。通过讲述2000年保定学院一批怀揣报国之心的莘莘学子,响应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号召,奔赴条件艰苦的西部和边疆地区支教,在新疆且末县和西藏、四川等地,用辛勤耕耘、默默奉献、无私忘我的精神塑造了“保定学院西部支教群体”的光辉群像。这群老师像母亲一样爱护着边疆少数民族的孩子,同时让孩子看到光明的未来。演员排练时常常被自己塑造的人物品格所感动,支教英雄就像沙漠中的红柳、青藏高原上的格桑花一样,他们扎根西部民族地区,服务人民、奉献祖国的无私精神,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书写别样精彩的人生。
快板《狼牙山五勇士颂》是根据抗战时期发生在河北保定易县狼牙山的真实战斗故事编创而成的原创作品。创作期间编导多次实地采访,剧情发展遵循了历史史实的发展脉络。该剧目从历史背景介绍切入,穿插人物介绍、心理活动和战斗场景刻画,处处深入人心。通过五勇士在易县狼牙山与侵华日军展开机动灵活的游击战,最终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宁死不屈、毅然跳下悬崖的英雄事迹,展现了老一辈革命军人为了国家和广大人民的利益,不怕艰难困苦,不怕流血牺牲,坚忍不拔、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教育和激励后人珍惜革命前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胜利果实,不断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珍惜和建设各民族共同的美好家园,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共创更加美好的生活。
舞蹈《丰碑情》讲述了1952年,一群来自保定市曲阳县的石雕艺人满怀激动之情来到天安门城楼前,完成一项世代都将为之传颂的壮举——“雕刻人民英雄纪念碑”。舞蹈以石雕匠人创作人民英雄纪念碑为主线,引出战争场面的激烈,进而以石雕艺人们在创作上的精益求精来表达对牺牲英雄的思念和缅怀,通过雕刻将近代以来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人民英雄形象完美呈现出来。
《丰碑情》剧照。
博野花鼓落子是河北“非遗”舞蹈。最初由独人表演,表演时腰挎花鼓,左手拿镗锣,右手拿双锤,边敲边舞边唱,舞姿优美、诙谐风趣。经过多年演变,已成为极具特色的民间舞蹈,该舞蹈充分体现了对民族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舞蹈《戏狮》运用博野花鼓落子,讲述了戏耍狮子的故事,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傣族是一个依山傍水的民族,他们曾经是古滇国的皇族后裔。大自然馈赠的含多种矿物质的水资源孕育了柔情似水、美丽多情的花腰女孩。傣族舞蹈《一枝花儿》由一群来自河北大学艺术学院的学生,扮演婀娜多姿的傣族少女在河边梳妆打扮、嬉戏打闹、轻歌曼舞的场景,表达了傣族喜水尚洁的民族风情。充分展现了傣族少女的善良和温顺,表达出了姑娘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不懈追求。
古筝合奏《动感弹拨》音乐轻松明快,充满动感。通过古筝的灵动与打击乐复杂多变的节奏,使整首乐曲充满了现代气息及火热的激情。创造了一个自由浪漫并富有动态的音乐空间,别有一番风味。
《动感弹拨》剧照。
这6台剧(节)目集中展示了当地各民族独有的文化艺术特色。保定市民族宗教事务局相关人员告诉记者,为了完成好本次调演任务,所有演职人员都很辛苦,他们刻苦排练、精益求精、力求完美!河北大学参演师生牺牲假期回家团聚的时间,一直坚守在排练场,很多舞蹈演员脚磨破了,贴上创可贴继续排练,她们希望把最好的作品呈现给观演者。(燕都融媒体记者 韩景)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