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塞罕坝那百万亩林海
为了塞罕坝那百万亩林海
扫码阅读手机版
为了塞罕坝那百万亩林海
——塞罕坝的税收记忆
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税务干部在塞罕坝机械林场深入了解林场经营情况。王海博摄
八月的塞罕坝,林海滴翠,绿意盎然。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河北塞罕坝机械林场考察时强调,要传承好塞罕坝精神,深刻理解和落实生态文明理念,再接再厉、二次创业,在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再建功立业。
回首59年前,369名青年响应国家号召,奔赴塞罕坝修建林场,通过几代人的努力,终让“黄沙遮天日,飞鸟无栖树”的塞罕坝成为世界第一的人工林场。
这伟大的人间奇迹背后,是建设者们数十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奋斗,把荒漠沙地变成了广袤林海,成就了绿色梦想。
这其中,有着税务人默默的奉献和坚守。
10公里10小时,白毛风里历生死
坝上的冬季最怕遇上白毛风——强悍的西北风卷着白雪,将天地融成了白茫茫的一片,气温也一下子骤降到零下三四十摄氏度。
“简直是死里逃生。”回忆起当年在坝上查案时赶上白毛风的经历,原承德市国税局稽查局专案组组长徐智如是说。
时间回溯至2000年。当大家沉浸在世纪交替的喜悦中时,原承德市国税局稽查局专案组就匆匆出发,办理3起坝上涉税举报案件。1月6日清晨,组长徐智和同事们乘4辆汽车兵分两路从林场招待所出发到被查单位牧场乳品厂检查。
徐智带领其中3辆车从招待所到企业,20公里的路程,平时不到1小时就能到达。但令人想不到的是,这3辆车驶出10公里后,天气陡变,大风卷着暴雪向他们袭来,能见度迅速下降到两三米,积雪瞬间和车轮齐平……“刮白毛风了!”不知谁喊了一句。
情况紧急,只得由开路车撞雪开路,另两辆车紧随其后。几次,开路车都掉到了雪沟里,被后面的车拽出调整方向再向前冲。
就这样艰难前行了大约2公里后,由于长时间超负荷运行,开路车的离合器开始焦煳冒烟。此时,唯一的办法就是下车挖雪前进。当时海拔1500米、零下31℃,下车挖雪的同志眼眉、鬓角都冻上了冰粒,成了雪人。
一米、两米……挖一米前进一米,经过5个小时的拼搏,徐智带领的3辆车终于突破10公里的路程,安全抵达目的地。
来不及歇口气,徐智的心被执行任务的另一辆车揪了起来。“在白毛风里,我们3辆车相互配合才脱险,一辆车……”他不敢再想下去。
一批又一批救援队伍顶着风雪出发,却无功而返;原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国税局稽查局副局长梁国臣守着唯一一部电话,一遍又一遍地传呼遇险车上4名同志的BP机。
一个小时、两个小时……窗外是漆黑的夜、是狂叫的风声,夜间气温已达-40℃,死亡的声音竟如此迫近。
当晚19时左右,牧场场长王国军撞开门冲了进来,用走调的声音大喊:“好消息,好消息,电话打通了,人已经进了村子,没事了。”在一阵沉默后,大家脸上挂着泪水欢呼成了一片。
原来,正如预料的那样,在人们焦急等待、积极组织救援的时候,4名同志正在死亡线上苦苦挣扎。被困的吉普车车辆暖风机早已失去作用,车窗上结上了厚厚的冰雪,勉强才擦出拳头大小的一个瞭望孔。4名同志轮流挖雪,寻找最近的村落。吉普车方向杆折断,他们用铁丝拧上,挖一步走一步……最终返回了途中经过的最近的一个村庄。
第二天会合时,专案组的同志们紧紧地拥抱在一起,一天一夜的分别竟让人觉得恍如隔世。
一人一站,1000多平方公里坚守17年
即使工作条件艰苦,但一批又一批税务人仍秉承“为国聚财”的信念,坚守在这片热土上,践行着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
1994年国地税分设,43岁的王焕阁来到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税务局御道口征收站,从此与塞罕坝结缘,这一待就是17年。17年间,征收站门前的牌子换了多次、同事换了一茬又一茬,王焕阁却始终坚守在坝上。
王焕阁当时负责征收的地域有多大?资料显示,征收站管辖着1400平方公里范围内的税收征管工作,是当时全省最大也是最小的基层税收征管单位。
说大,是因为面积大,相当于平原地区一个县的面积。说小,是因为17年如一日坚守在这里的只有王焕阁一个人。
坝上交通不便,除了很少的砂石路,大部分是沙窝子,走一步退半步。1000多平方公里范围里,仅有4户企业和40多户个体工商户是固定税源,其余全是零星税收。王焕阁时常骑着自己那辆旧摩托车奔走在大草原上,平均每年骑行14000多公里。
坝上气候寒冷,高寒冰冻期有半年以上,无霜期仅40天。不管气候多恶劣,王焕阁都按时下乡征税,从未发生过滞纳欠税现象。有时他一天跑一百五六十公里的路只征回百余元税款,有时跑上一天却一分钱也收不上来。赶上途中摩托车出故障,十几里地看不见一个人,他只好推着摩托车走。
一次,他冒着零下四十多摄氏度的严寒去征税,路上突遇暴风雪,连人带车掉进深沟里,摔得昏了过去。醒来后,他浑身疼得厉害,挣扎着推开压在身上的摩托车,忍着疼痛慢慢往回走。当他回到征收站已是凌晨一点多了。即使过了很多年,当谈及此事时,他仍心有余悸,庆幸自己逃过一劫。
2005年,他在工作的路上摔坏了左腿,当忍疼坚持20天完成税款征收任务、去医院检查时才发现是重度骨折,已经错过最佳治疗期,无法再复位,留下了终身残疾。
王焕阁的事迹,也感染着周围的群众,大家常常调侃他,“结婚娶媳妇俺能耽误,给你老王交税可不能耽误。”
由于工作成绩突出,王焕阁荣立省一等功一次、二等功两次。由于长期在坝上工作,王焕阁患上了高原综合征,但是他多次谢绝领导把他调换到坝下工作的安排,直到退休始终坚守在塞罕坝。
异乡15年,他在塞罕坝扎下根
出于对蓝天草原的向往,2006年夏天,80后江苏盐城小伙儿王伟通过公务员考试,跨越三千里,只身来到承德围场,成为一名税务人。
但美丽风景仅让他沉醉了一个白天,待到晚上同事下班回家,独守分局的王伟看着满是雪花的电视时,一丝孤独不禁涌上心头。
盛夏结束,坝上的严寒让王伟更是难以招架,加上水土不服……此时,单位认识或不认识的同事的照顾,让王伟突然觉得,身在异乡,这些税务同事既为亲又为友,这里,值得留恋。
“那一刻,我开始尝试融入。我对自己说,留,就好好干!”王伟说。
异乡为客,王伟几乎把所有时间都投入税收工作中,在平凡岗位上忘我地坚守,用朴实的作风和严谨的态度,踏出从税生涯的每一步。
15年间,转战5个部门7个岗位,王伟就像尚海林中的一株松,在围场这方土地上成长,虽然渺小,却在不知不觉间成了这片传奇绿色中的一分子。
营改增、机构改革、疫情防控几场硬仗,王伟都冲锋在前,赢得全局上下的认可。工作成绩的背后,却有许多不为人知的艰辛。
他一直说“忙完这阵子就轻松点了,我会好好照顾家人的”,但却屡屡食言:从老家相随过来的妻子在生产时,他忙得医院、单位两头跑;岳父岳母第一次来围场正赶上机构合并,他也顾不上陪伴;女儿上一年级不久,就要独自上下学。
跟同龄人相比,他少了些儒雅、多了些干练,处事不惊、常带微笑。忠诚与奉献让他成为一个优秀的税务人、一个优秀的塞罕坝人。
漂泊十五年,未变的乡音如同他的标签。仍有人会问他,还想回家吗?往往这时,王伟都会说一句“都是家”。
筑梦六十载,启航新征程。回望塞罕坝的奋斗史,三代建设者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创造了人定胜天的奇迹,铸就了牢记使命、艰苦创业、绿色发展的塞罕坝精神。在塞罕坝精神的感召下,税务人将在百年新征程上把握机遇、鼓足干劲、奋发作为,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税务力量。
(王玎、王威、付振宇)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