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这里很好!”——探访河北邯郸永年区灾后转移群众安置点
“我们在这里很好!”——探访河北邯郸永年区灾后转移群众安置点
扫码阅读手机版
充实的物资、舒适的住宿条件、可口的饭菜,成人们如常生活,儿童在活动室快乐玩耍,晚上还可以观看演出……这是7月24日记者走进永年区辛庄堡乡转移群众安置点——博汇学校看到的一幕。
永年安置点内的生活瞬间。通讯员赵明摄
7月20日以来的持续降雨,永年部分地区达到暴雨、大暴雨级别,造成部分路面积水、农作物受灾,给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一定影响。7月20日21时启动了防汛Ⅳ级应急响应。雨情就是命令,全体党员干部进入了战时状态。21日,沿区内洺河、滏阳河的乡镇曲陌乡、辛庄堡、广府等5个乡镇实施了群众转移计划,部门村庄实施了整村群众转移,全区累计转移群众达9000余人。
7月24日下午,记者走进位于辛庄堡乡的转移群众安置点之一博汇学校,看到这里有序摆放着面包、方便面、水等大批的捐赠物资。该学校校长段伟平表示:“路面退水后,这两天陆续有好心人士送来爱心物资、不仅有门前的水、方面便、面包等速食,还有羊肉卤、米面油等物资。”
永年安置点内的生活瞬间。通讯员赵明摄
据了解,辛庄堡乡此次转移的村庄主要涉及康东、康西、韩庄3个村,转移群众达2000余人,主要集中在十五中和博汇学校。
辛庄堡乡乡长王磊表示:“目前处于暑期,学校设施齐全、位置上考虑是合适的安置点。”
走进二楼住宿区,整个区域都干净卫生,还有残留的消毒水味。段伟平表示:“镇里有卫生院的工作人员,一天起码进行两次消毒消杀,这样大家都放心。”
走进一间安置宿舍,一股凉风扑面而来。来自韩庄的69岁村民李现增说:“这里的条件是真不错,面条、炒菜、米汤、熬菜、鸡蛋、米饭……可以说是一天三顿不重样,比在家还吃得精细!21日晚上,下着雨,干部们是挨家挨户敲门让我们转移。现在我们一家8口人都在这里。当时我们上车走了,他们还在走访下一户。他们是真辛苦!更让我们感动的是,家里受灾的14亩农田乡里都考虑到了!”
永年安置点内的生活瞬间。通讯员赵明摄
辛庄堡乡党委副书记赵晓敏说:“为了免除老乡的后顾之忧,乡里协调保险公司给受灾农作物上了保险,保险理赔事宜正在进行中。”
校长段伟平介绍,最多时这里有转移群众900多人,随着积水退去,部分人选择了投亲靠友。白天老乡们吃完饭就会回家看看,收拾收拾。为了保证转移群众生活有序,该校启动安置点功能后,全校领导班子第一时间赶到学校进行安置准备工作,部分老师也自愿加入到安置工作中。“夏天就怕有些老人、儿童吃不好,学校有食堂,这样一来的话就能让群众吃上热乎的饭菜,今晚就用爱心人士送来的羊肉卤给大家做个羊肉卤面!”
18时多,羊肉卤的香味儿已经勾起了大家的馋虫,群众纷纷下楼走进食堂排队。
“今天晚饭是羊肉卤面条,请大家有序排队,老人孩子先来,避免烫伤……”段伟平的小喇叭在食堂响起。
盛面、加卤,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津津有味吃起来。
永年安置点内的生活瞬间。通讯员赵明摄
“香”“好吃”“羊肉卤,美”……一碗吃完,再盛一碗。
饭后,工作人员给孩子们一人发上一瓶乳酸菌,成年人则拿起一瓶矿泉水有序走出食堂。孩子们有的在操场玩耍,有的则进入了放有智力玩具等的教室。
夜幕降临,一场抗洪救灾慰问演出上演,大家在台上坐着凳子聚精会神地看着。歌曲《祝福祖国》、西调《潘杨讼》选段、豫剧、梆子……最后在《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大合唱中,大家结束了这一天的安置点生活。
大家纷纷表示:“我们在安置点很好,从那晚乡镇、村干部的紧急转移到安置点的一日三餐、文化活动,甚至受灾田地如何挽回损失,乡里都为我们考虑到了。感谢党和政府!回去后我们有信心全力开展自救工作,迅速恢复到正常生活轨道。”
该区辛庄堡乡乡长王磊表示,此次降雨提前谋划,提前加固堤防、封堵路口、加强巡防,疏散群众,尽最大努力降低对群众的影响,无一伤亡。目前全乡进入灾后重建工作,动用车辆50车次,出动党员干部、志愿者等600人次,对受灾道路等进行清淤整修,恢复整洁环境;结合蓝天救援队和卫生人员等做好消杀和灾后防疫工作,避免出现疫情;对全村房屋、天然气管道、饮水管道进行全面排查,消除安全隐患,确保群众生产生活安全;此外协调做好全乡百姓受灾农田的保险理赔服务,使村民的损失降到最低。(通讯员赵明 河北日报记者乔宾娟)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