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水清岸绿入画来——滹沱河生态补水实现全线贯通

2021-07-14 03:39:39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视频摄制:河北日报记者李东宇、王楠

水清岸绿入画来

——滹沱河生态补水实现全线贯通

6月7日,水利部和河北省联合启动2021年夏季滹沱河、大清河(白洋淀)生态补水工作,进一步发挥南水北调工程综合效益,推进华北河湖生态系统复苏和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其中,滹沱河补水线路自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滹沱河退水闸开始,经滹沱河、子牙新河至南运河周官屯闸,全长251公里。

6月17日,滹沱河补水水头抵达南运河周官屯闸,实现全线贯通。

百里滹沱百里波,水清岸绿入画来。在滹沱河生态补水线路实现全线通水之后,记者探访补水线路沿线地区,感受生态补水带来的生态变迁和显著效益。

生态补水后的滹沱河,成为市民的打卡地。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

生态补水,让滹沱河水“活”起来

6月23日,记者走进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滹沱河倒虹吸工程,目之所及,水质清澈,水量充沛,静谧的水面在阳光照射下波光粼粼。

倒虹吸工程进口总干渠右堤上是滹沱河退水闸,800米退水渠向东北方向延展,并入滹沱河河道。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石家庄管理处处长郭贵有告诉记者,滹沱河是河北省常态化补水主要河道之一,当前流量达到每秒20立方米,每天可向滹沱河补水约173万立方米。

滹沱河倒虹吸工程距离河南渠首有977公里,流入滹沱河的水质和源头相比有变化吗?

“这里的水依然清澈,是Ⅱ类水,和丹江口水库的水基本一致。”郭贵有说,虽然江水流淌了近1000公里,但它是独立封闭运行的,不和立交桥、河流有接触,可以保持非常好的水质。

滹沱河干流上的黄壁庄水库连通上游的岗南水库,同为此次生态补水的重要水源,以20立方米/秒的流量向滹沱河补水。丹江口水库的“南水”和来自岗南水库、黄壁庄水库的“北水”在滹沱河石家庄市城区段交汇,一路向东,经石家庄、衡水、沧州等地,流至献县与滏阳河汇合后入子牙新河。

据了解,子牙新河从献县枢纽至南运河周官屯闸河段,是此次滹沱河生态补水新增补水河段。6月24日,记者在献县枢纽主槽进洪闸看到,河水以每秒5立方米的流量流入子牙新河,此前干枯的河道呈现一片碧波。

河北省子牙河河务中心献县闸所所长贾海鹰介绍,近年来,子牙新河多数时间处于断流或干涸状态,自6月15日滹沱河补水水头抵达献县枢纽后,截至6月24日已为子牙新河补水约400万立方米,子牙新河实现复流,再次成为“流动的河”。

为确保滹沱河生态补水顺利实施,水利部、省政府要求有关部门和单位、沿线地方政府,在补水期间做好清河道、控水位、补水源、严管护、强监测等五项重点任务,通过及时开展河道整治清理,加强水源动态调度,加大管水护水力度,强化精准预报预测等措施,全力保障防洪安全、供水安全以及沿河居民和生产人员安全,并力争多补水。

“我们一方面集中力量清理河道杂草、河岸垃圾等污染物,确保河道排水畅通。另一方面,对河道钓鱼、下网捕鱼、游玩等行为进行制止,防止发生安全事故。”贾海鹰说。

生态补水,让河水“活”起来。相关专家介绍,实施生态补水为地下水源涵养和压采创造了条件,遏制了地下水水位下降,地下水水位不同程度回升,水生态得以逐渐修复。

自2018年以来,滹沱河生态补水已进行了四个年头,滹沱河累计补水14.3亿立方米,与补水前相比,滹沱河沿线两侧10公里范围内,地下水位回升0.54米,生态回补效果非常明显。

省水利厅相关负责人介绍,为充分利用汛期到来之前腾库水量,扩大补水效果,在维持滹沱河补水线路全线贯通基础上,6月20日,河北省将滹沱河补水线路向子牙河方向延伸。新增补水河段自献县枢纽开始,经子牙河至西河闸枢纽,全长160公里。

图为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石家庄市区段一号橡胶坝,水域宽阔,清澈的水流经过橡胶坝产生落差,形成一道风景线。河北日报记者 李东宇摄

清水绿岸、鱼翔浅底,滹沱河畔幸福多

芦苇摇曳,碧波浩荡,河畔绿荫幽草,水中小岛菖蒲掩映……炎炎夏日,俯视补水后的滹沱河,水域宽阔,清澈的水流奔腾向前,经过橡胶坝水流落差形成一道风景线;上涨的水位滋润着河堤两岸植被,空气也变得湿润。

记者沿河而行,随处可见生态补水后形成的美景,蓝天白云与一泓碧水相映成趣,流水潺潺、波光粼粼。“上下天光、一碧万顷”的滹沱河,已成为各地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手指着一片宽阔的水面,石家庄市滹沱河建管中心副主任李克伦告诉记者,良好的水环境带来了生态的改变,滹沱河广阔的水面可以有效调节两岸的温度和湿度。“夏季对两岸温度调节在4℃左右,湿度调节超过20%。”李克伦说。

但在十几年前,同样站在这里,李克伦看到的却是黄沙四起、污水横流、垃圾成堆,偶尔路过的人无不掩鼻。

上世纪70年代中期以来,由于气候干旱,滹沱河的河道常年断流,生态环境日渐脆弱。

在实施滹沱河生态补水之前,河北省就加大了河道综合治理力度,着力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河湖水生态环境,建设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自2007年起,石家庄市相继启动了滹沱河综合整治工程、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等一系列工程。

总投资近200亿元的滹沱河生态修复工程分三期建设,其中一期、二期工程全线85公里已于去年向市民开放。6月25日,滹沱河生态修复第三期工程正式通水。衔接一期、二期工程,全长109公里的滹沱河生态修复主体工程全线完工,实现西起黄壁庄水库坝下,东至深泽东界的大贯通。经过修复的滹沱河,在石家庄市形成了2680.54公顷水面、10398.82公顷绿地。

由于毗邻滹沱河1号水面,正定县塔元庄村成为受益村庄之一。走进塔元庄村,观光车穿梭在绿树成荫的河畔,水上嘉年华、美食一条街、民宿木屋映入眼帘,村民享受到了滹沱河释放出来的生态红利。

“村里开发了绿色农业、生态旅游、休闲养老等产业,村集体年收入从2013年的130万元增长到现在的300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达3万元。”塔元庄村党支部书记尹计平脸上洋溢着喜悦。

一花一世界,一水一滹沱。如今在石家庄,109公里长的滹沱河沿线已经初具景观,百米生态景观绿化带效果显现,农田、花海、道路相互呼应,乡野田园、大地景观风貌逐渐形成,实现了溪流与湖面相互串联、相互交替,溪流两侧长出了水生植物、地被花草,呈现出水上草原的大河风貌。

“环境变得越来越好了,有河水、有草地、有树林,还有漂亮的花海,我经常带着家人来这里玩。”在滹沱河美景的吸引下,石家庄市民张雪成为这里的忠实游客。

在滹沱河安平段,古老的滹沱河从安平县境内蜿蜒而过。依托平坦的河道,该县探索发展了“体育+旅游”融合发展新路径。安平县与内蒙古草都集团合作的滹沱河生态植草项目,在河滩种植各类牧草花卉,实现了生态与产业统筹、河道治理与改善环境兼顾,同时为农民增收致富增加了新途径。

沿滹沱河生态补水线路一路向东,记者来到位于青县的周官屯水利穿运枢纽。该穿运枢纽是子牙新河、北排河与南运河的交叉工程,就像是一座河流的立交桥,子牙新河河水从南运河河床下穿流而过。作为此次生态补水的终点站,通过生态补水不仅给当地老百姓带来清水绿岸、鱼翔浅底的秀美风光,还促进河道沿线农业生产,缓解灌溉用水紧张局面。

“现在河里水多了,草也绿了,空气清新了,尤其到了傍晚,来这边遛弯乘凉的人相当多。”今年65岁的梁会明是周官屯村人。他告诉记者,时隔多年,子牙新河终于重新焕发生机,每天闲下来,他就沿河散散步,看看两岸的美景,心情也更加舒畅。

因水而兴旺,因水而灵动,因水而美丽。随着滹沱河生态补水的持续推进,“一鞭晓色渡滹沱,芳草茸茸漫碧波”的旖旎风光令人遐思,未来的滹沱河美景将更加令人神往,人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也将进一步提升。 (河北日报记者 郝东伟)

责任编辑:张永猛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