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燕赵丰碑——百年风华中的河北印记|建设高潮

2021-07-01 09:30:00 来源:河北新闻网

扫码阅读手机版

新中国成立后,年轻的中国共产党面临百废待兴的新局面。

党在全国反腐倡廉的第一枪,就响在河北。

1951年11月,中共河北省委第三次代表会议揭露了先后任天津地委书记的刘青山、张子善的贪污案。同年12月4日,中共河北省委作出决议,经中央华北局批准,将刘青山、张子善开除出党。1952年2月10日,河北省人民政府举行公审大会,随后河北省人民法院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批准,判处刘青山、张子善死刑。

建国前的多年战争,令中华大地满目疮痍,要建起一个崭新的中国,就要付出百倍努力。

上世纪50年代中期,为打造新中国工业基础而开展的156项工程启动,其中华北制药厂就选址石家庄。

1955年,华北制药厂、淀粉厂、玻璃厂先后开建。来自全国各地的优秀党员和人才汇聚到这里,在苏联援建专家的指导下,被誉为共和国医药长子的华北制药迅速成长起来。1958年6月3日,第一批青霉素正式下线,结束了我国青霉素依赖进口的局面。中国人,用上了自产的抗生素。

第一个五年计划建设期间,依托全省承担的重点项目及配套工程、限额以上项目工程建设,河北形成了以钢铁、能源、医药、化工等为代表的、独具特色的工业产业体系和门类,对全省经济、社会各方面后来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同时,在党的领导下,河北农业农村发展也焕然一新,并涌现出一批典型代表。

1958年,邢台市临西县下堡寺镇东留善固村“铁球”农业生产合作社社长吕玉兰成为一名共产党员,她带领社员开荒、修渠,为改变家乡面貌作出了巨大贡献。此后,她连续几届成为全国劳动模范。

一大批基层党员干部,像青石板上创造农业奇迹的张贵顺,一辈子带领乡亲致富的耿长锁等等,带领群众奋战在改变家乡的土地上。

河北在建设发展中,也经受了自然灾害的考验。

1976年,短短23秒,唐山几被夷为平地,二十余万条鲜活生命戛然而止。这是继1966年邢台地震后,河北人民遭受的又一次重创。

从“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发奋图强,重建家园”到建设一个新唐山,在当时相对落后的国民经济大背景下,党领导河北人民不等不靠,硬是在灾难面前挺直了脊梁。

迎着改革开放春风,河北这片热土爆发出引领时代的创造力。

1983年1月,正定县下发了包干到户责任制办法,提出土地可以分包到户。在经营管理上,坚持宜统则统、宜分则分。大包干在正定全面推广,在河北省开创了先河。这一改革解放了生产力,推动农业生产大踏步前进。

同年,时任正定县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全国率先推动“人才九条”,从工作环境、利益分配、奖励机制、生活待遇等九个方面创新引进人才政策措施,对落实党的知识分子政策、吸引人才到正定工作,打破人才流动的限制起到重要作用,在河北乃至全国引起极大反响。

时代大潮滚滚而来,一批改革者走在时代前列。

1984年,石家庄造纸厂业务科长马胜利,公开请命搞个人承包。结果,第一年就实现利润增长20多倍。马胜利的承包效应,为刚刚开启的经济体制改革,提供了鲜活的范例,被称作“体现着改革的主流和方向”。

1987年,张兴让领导石家庄市第一塑料厂首创“满负荷工作法”,成为河北企业改善经营管理方式的创新之举。

1991年,以“模拟市场核算,实行成本否决”为主要内容的邯钢经验开始运行。1996年国务院发文件要求全国学邯钢。

……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

1984年,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决定,进一步开放秦皇岛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河北面向世界的大门进一步打开。

同一年,首届“河北省利用外资引进技术暨出口商品贸易洽谈会”举行,河北和世界经济的联系由此多了一个渠道和平台。

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南方谈话后,河北在开放发展中迎来新的建设高潮。

尤其在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从京唐港到黄骅港,从正定国际机场到京石高速,新的交通运输体系加速形成,为京畿大省开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文/河北日报记者 白云

责任编辑:赵耀光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