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元素”见证百年奋斗历程
“河北元素”见证百年奋斗历程
扫码阅读手机版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
“河北元素”见证百年奋斗历程
河北日报讯(记者王敬照)李大钊英勇就义的绞刑架、灵寿农民铸造的“告别田赋鼎”、李保国教授生前指导农民学习种植技术的图片、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视频……6月25日上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活动新闻中心组织部分境内外媒体记者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在参观时记者发现,无论是历史文物的展示,还是图片视频的呈现,都可以发现不少“河北元素”,从不同的角度见证和诠释着党的百年奋斗历程。
6月25日上午,参观的媒体记者正在拍摄西柏坡时期重要历史事件的图片和实物。 河北日报记者赵海江摄
这次展览有很多国家一级文物,其中有一件格外特殊——一个绞刑架。94年前,从燕赵大地走出来的革命先驱李大钊就是在这个绞刑架上英勇就义。绞刑架的一旁是李大钊被捕后亲笔所书的《狱中自述》。无论是绞刑架上的斑驳锈迹,还是革命先驱的铿锵话语,无不震撼着参观者的心灵。
在展馆二楼,一座高99厘米、重252公斤的青铜鼎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目光。这座鼎名为“告别田赋鼎”,出自河北农民王三妮之手。王三妮是灵寿县南宅乡青廉村人,自幼有一手铸鼎的好手艺。2006年,为了感恩国家取消农业税,他铸了这座鼎。
在展馆三楼“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版块里,也有河北人熟悉的身影。这里不但悬挂着河北农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李保国生前指导农民种植技术的图片,还展示了他曾经使用过的剪枝剪。作为农民教授,李保国把太行山区生态治理和群众脱贫奔小康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探索出了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同步提升的扶贫新路。
走进“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展区,一眼就看见三块大的展示屏,其中一块专门循环播放雄安新区规划建设的视频。“千年秀林”郁郁葱葱,白洋淀碧波万顷,建设工地塔吊林立、热火朝天……视频展示了雄安新区日新月异的变化。
“雄安新区的建设速度太快了,今年我一定找机会去看一看。”来自上海的一家媒体记者认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潜力无限、前景广阔,“河北肯定会有一个大的发展,给河北加油!”
这么多“河北元素”也让河北的媒体记者感到非常自豪。河北广播电视台记者张文敏表示:“希望家乡变得越来越好,我也会把河北的改革发展成就介绍给更多的人,为建设经济强省、美丽河北尽一份力。”
据介绍,“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共展出2600余幅图片、3500多件套文物实物,第一次全方位、全过程、全景式、史诗般展现中国共产党波澜壮阔的百年历程。“七一”之后,展览将适时向公众开放。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河北日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新闻网
微信公众号
燕赵都市报
微信公众号
河北日报
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