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阅天下|牵线“太空之约”,我们是“红娘”

2021-06-19 02:25:24 来源:燕赵都市报

扫码阅读手机版

2021年6月17日9时22分,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升空。按计划,神舟十二号飞船入轨后,将采用自主快速交会对接模式对接于天和核心舱的前向端口,与天和核心舱、天舟二号货运飞船形成组合体。航天员进驻核心舱,驻留约3个月后,搭乘飞船返回舱返回东风着陆场。这将是我国迄今为止时间最长的载人飞行任务。而这项让中国人自豪的航天工程,背后也有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原54所)科研人员默默奉献的身影。

据介绍,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原54所)研制的通信测控系统遍布国内外,漫天织就一张密实、高效、清晰、完整的通信测控网,在神舟十二号发射段、交会对接段、组合体在轨运行段、返回舱着陆搜索救援段的全过程,发挥重要的通信和测控作用。为指挥员决策,为航天员的人身安全和飞行器安全运行、测量控制,为航天员与地面指挥中心的天地双向沟通,提供坚实的保障。

“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最新研制的14套地面测控系统首次执行任务,还有30多套卫星通信系统参与保障。”网络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原普赴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看望现场保障人员时表示,“我们全力以赴,确保任务圆满完成,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

中国电科网络通信研究院党委书记原普(左七)中国电科首席科学家孙晨华(左八)赴酒泉发射场看望研究院现场保障人员。(图片由54所提供) 

全新安控系统首次亮相: 为航天员生命安全 系上“保险绳”

相比天舟二号和天和核心舱,网络通信研究院(原54所)参与神舟十二号飞船发射任务的安控系统增加了很重要的功能:在保障飞行安全的同时,还要确保宇航员的生命安全。“安控系统是载人航天任务发射过程中的最后一道安全屏障,在紧急情况下,该系统可以发送逃逸指令,帮助航天员安全逃逸,为航天员生命安全提供万无一失的保障。”研究院某安控系统总师王征说。

为确保此次载人航天任务顺利完成,研究院最新研制的4套地面安控系统和1套车载机动统一测控系统首次参与并执行关键弧段的安控、测控、逃逸任务。

某逃逸安控台和安控系统完成首区火箭发射的安全控制任务。新研制的两车载机动安控设备在一旦出现异常情况下,可转发逃逸安控台的逃逸指令,完成上升弧段的航天员逃逸任务。

某统一测控系统是研究院新研制的首套车载机动测控设备,承担着神舟十二号飞船上升段、返回段和飞船进入轨道运行段特殊情况下应急逃逸的特殊测控任务,同时具有完成地面人员与航天员之间的话音、图像等信息传输功能。

统一测控系统: 测得准,也能控得准

“如果把天舟二号和神舟十二号比作一对恋人,那么,神舟十二号要想在太空拥抱他的新娘,就离不开我们的通信测控系统这个红娘,飞船成功升空进入预定轨道以后,与他的新娘天舟二号并不在一个轨道上,他们在相距上万千米的茫茫太空,相思不‘相见’。互相看不见,就无从交会对接。”研究院测控系统总师陈建民介绍,载人飞船和货运飞船在宇宙高速飞行,要想完成交会,测控系统需要实时对飞船进行测控。

研究院的统一测控系统遍布全国各测控站点以及海外站点,三颗中继卫星太空高悬,通过遥测、外测,对天舟二号和神舟十二号进行远距离引导,精确控制他们进入对接轨道。“测得准,才能控得准。我院通信测控系统通过对天舟二号和神舟十二号进行‘精确定轨’,让他们实现‘相思并相见’。”研究院测控系统总师高京龙表示。

卫星通信系统:天地信息传输的“高速公路”

网络通信研究院研制的卫星通信系统为各中心、测控站提供可靠的传输手段,完成指挥信息、测控数据及各类图像的传输任务,为载人航天系统指挥决策提供支持。

为了适应载人空间站和神舟十二号任务对通信系统的要求,网络通信研究院为本次任务新建了多套固定站、车载站和便携站,对卫星通信设备硬件及软件进行了升级改造。在新建和升级后的系统中,研究院自主研制生产的大功率功放和高速调制解调器中全面代替进口设备。“升级后的系统采用高阶调制、高效编码等技术,大大提升了卫星通信传输能力,系统传输容量提升了5~10倍,可以满足载人空间站长期在轨运行数据传输的要求。”网络通信研究院卫星通信系统总师李晓芳说。

网络通信研究院研制的天链一号地面终端站是数据中继卫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保证天地信息传输的关键。中继卫星数据传输容量大、传输速度高,真正实现了天地传输从“羊肠小道”变成“信息高速公路”。为适应空间站任务需求,研究院对天链一号地面终端站进行了升级改造。升级后的地面终端站采用自主研制的全国产化平台监控系统,实现了链路资源的自动化分配及故障自动处置,提高了任务运行的可靠性,缩短了任务准备和故障处置时间。

54所研制的卫通站

天地通监控中心系统: 让天地之间“面对面”

与航天员来一场天地之间“面对面”的对话,是不是透露着神奇的科技之美?这靠的就是网络通信研究院研制的天地通监控中心系统。

“天地通监控中心系统,可以实现音、视频图像的双向传递,让航天员和地面人员进行实时图像交互,宇航员在天舟内进行操作实验时,航天飞行控制中心的专家可以通过视频对其进行指导。”研究院测控系统总师邢卫国介绍。

天地通监控中心系统在天与地之间架起一座完整、清晰、流畅的宽带通信大桥;架设在太空36000千米的三颗中继卫星组网运行,通过我们研制的地面测控站,在天与地之间打造了一条宽带、高效、可靠的通信传输天路。

一览航天员太空生活,离不开清晰的图像传输。网络通信研究院新研制了多种天地图像编解码终端,可适应载人空间站多舱、多场景天地图像传输要求,在载人空间站和神舟十二号任务中,天地图像地面解码设备可以完成低速图像、高清图像及全景图片等各类图像信息的传输,为天地之间构建了可视化平台。

36名精兵强将奔赴现场 确保设备发挥最佳状态

为了确保此次任务的顺利完成,除了设备保障外,网络通信研究院派出党晓明、金松坡、田之俊、杜博、刘建龙、刘凤彪等36名精兵强将,奔赴东风发射场区、北京航天城和沿途航区各地现场参与任务保障工作。他们本着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密切关注设备的工作状态和操作人员的操作流程,不放过设备任何细微的状态变化,确保设备在执行任务工程中发挥最佳状态。

在此前的项目研制过程中,网络通信研究院秉承使命担当,克服重重困难,按时交付设备。新研制的卫通站项目招标因疫情一波三折,中标之时距离交付仅有1个月。项目组积极开拓思路,采取简化流程、提前介入、资源共享等多种手段,推动了产品研制的顺利开展。经过积极努力,终于在第一次演练前,及时将产品交付用户试用,解决了用户的燃眉之急。

项目建设过程中,研究院派出多个专业团队奔赴北京、酒泉、喀什、青岛等地,进行设备安装和调试。酒泉的戈壁风沙也没能阻挡他们的步伐,他们和时间赛跑,在艰苦的环境中奋斗。为了能尽快圆满完成任务,刘建龙、李忠亮等人经常中午自带干粮凑合一口,吃完饭来不及休息又开始紧张工作。

“随着载人航天事业的发展,通信测控技术在不断进步。我们研制的通信测控网已经做到全覆盖、高精度、高清晰、超宽带,有足够的能力为载人航天任务提供安全可靠的保障。”网络通信研究院测控系统总师刘友永说。 (通讯员李燕茹 燕都融媒体记者卢伟丽 文)

责任编辑:张永猛

相关新闻:

电子报

凡注有“河北新闻网”电头或标明“来源:河北新闻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为本网站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所有(本网为河北日报报业集团独家授权版权管理机构)。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摘编、复制、链接、镜像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违者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