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碑店新发地承接北京农批产业疏解5年多
农批产业长大 多种业态开花
高碑店新发地每天总是早早“醒来”。
凌晨五六点钟,南来北往的果蔬商户在高碑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往来穿梭,采购来自全国蔬菜主产区的新鲜蔬菜和产自世界各地的水果。
高碑店新发地每年都在不断“长大”。
5年多来,这个《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出台以来河北省第一个投用的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首个北京农批市场转移的统一承接平台,入驻了4600余户北京商户,成长为辐射全国的现代商贸物流枢纽。2020年,园区果蔬交易量达1110余万吨,交易额达760亿元。
高碑店河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全景。通讯员张洋摄
抗疫保供,保障京津冀“菜篮子”“果盘子”
2月20日一早,石家庄永辉超市驻高碑店新发地采购负责人甄华兵开始采购果蔬。本轮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石家庄永辉超市平均每天在高碑店新发地采购果蔬60吨至100吨。
抗疫保供期间,高碑店新发地第一时间启动应急保供方案,建立应急储备区,积极与产地对接,调运蔬菜水果,全力保障民生物资供应。1月7日以来,高碑店新发地平均每天调运500吨蔬菜水果保供石家庄。
而在去年6月北京出现疫情期间,高碑店新发地起到了保障首都“菜篮子”“果盘子”的重要作用。当时,北京部分农贸市场一度关停,高碑店新发地成为全国农产品进京的中转站,24小时交易不停歇,将新鲜果蔬源源不断地供往北京百姓的餐桌。
保障京津冀农产品供应安全稳定,高碑店新发地交出了一份可靠的答卷。
高碑店新发地由河北新发地集团投资建设,5年多来承接7300余商户入驻,其中北京商户4600余户,间接疏解外来在京人口3万余人。
5年多来,它发展成为北方果蔬一级中转站,被评为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行业百强市场、全国先进物流企业,入选2020年中国农业企业500强。
“豆角大王”李晓霞是第一批入驻的北京商户。从北京到高碑店,李晓霞“豆角大王”的名号没有变。
2015年10月,高碑店新发地投入运营,李晓霞从北京新发地迁过来。5年多来,李晓霞扩大了经营规模,豆角销量逐年增加。今年春节期间,她一天都没有停业。
还有“萝卜大王”梁亚超、“香蕉大王”樊金锁、“椰子大王”陈亮……这些首批转移的老商户,不仅在经营上有了质的飞跃,生活上也有了很大改善。他们都在园区配套社区“幸福城”买了房,孩子也就近上了学,随着产业发展深深扎下了根。
春华秋实,岁物丰成。每一年,高碑店新发地的入驻商户数量、入场品类、交易量、交易额都在显著增长。
对此,河北新发地集团总裁魏树俭如数家珍:“2015年10月,园区入驻商户3400多户,2016年到了4200多户,2017年到了5400多户,2018年到了6200多户,2019年到了6800多户,2020年达到7300余户。”园区入场品类从2015年的69种增加到360多种,交易量从182万吨增加到1110余万吨,交易额从94亿元增加到了760亿元。
近日,商户在河北新发地花卉博览园采购。 通讯员张洋摄
业态拓展,花卉、副食、茶叶多品种全面开花
大花蕙兰、金玉满堂、杜鹃花、蝴蝶兰……今年春节,来自河北新发地花卉博览园的年宵花装点了千家万户。
“年宵花的销售没有受疫情影响,还比去年同期多卖了近一倍。”2月20日,主营杜鹃花的商户陈若银说。
陈若银以前在北京做杜鹃花生意。北京大力疏解非首都功能,花卉产业是其中一项。实地考察了多处花卉市场后,他最后选中了位于高碑店的河北新发地花卉博览园。
河北新发地花卉博览园由河北新发地集团投资建设,是河北承接北京花卉产业疏解的主要平台之一,2018年11月9日正式运营,目前承接北京商户500余户。
春节不打烊的,还有华北国际贸易港的商户。
华北国际贸易港也由河北新发地集团投资建设,2016年10月投入运营,是华北地区最大干副商品交易中心,目前承接北京商户近百户。
“我之前一直在北京锦绣大地做干果批发,高碑店这里一开业就入驻了。”商户许华阳说,“4年多来,营业额增长了3倍,客户也增多了。去年,我又增加了山西、东北的很多新客户。”
助力河北加快建设全国现代商贸物流重要基地,高碑店新发地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积极承接疏解,实现多业态集聚式发展。
2015年至2016年,这里重点承接北京新发地果蔬商户、北京锦绣大地批发市场干副调料商户、北京王四营市场粮油商户;2017年,整体承接了京开五金建材批发市场;2018年,重点承接北京六大花卉市场转移……高碑店新发地在原有果蔬业态的基础上,完善粮油、干副、冻品、花卉、食品加工产业,构建农产品全业态、一站式商贸平台。
图为河北新发地市场。(资料片) 河北日报记者史晟全摄
功能提升,智慧冷链保障鲜活农产品流通
春节假期过后,在高碑店新发地农副产品物流园对面,河北新发地智慧冷链物流园一期项目正在火热建设。建筑物已经全部封顶,正在进行管道铺设、设备安装等后续工作。
园区规划总存储量超过50万吨,包括全温段大型冷库、冻品交易大厅、活鲜交易大厅,还有智慧物流中心、分拣加工中心、检验检疫中心、电商操作中心等。园区将运用信息化技术和“互联网+全冷链+供应链金融”模式,打造集冷链仓储、加工包装、智能配送为一体的智慧冷链物流园。
“园区预计下半年投入试运营。”项目负责人王学成告诉笔者,河北新发地智慧冷链物流园能够全面提升京津冀地区鲜活农产品冷链储备能力和现代化城际配送水平,也为将来承接北京西南郊冻品市场、京深海鲜市场冻品水产业态夯实基础。目前,已有千余家冻品、配套商业类客户与河北新发地智慧冷链物流园签约。
同样在紧锣密鼓建设的,还有食品加工产业园一期项目。
食品加工产业园一期项目计划投资10.5亿元,主要建设原辅料库、中央大厨房、农产品精深加工区、检验检疫中心及配套设施等,同步搭建信息化系统平台,实现“产地初加工、园区精加工、净菜进城区”。
还有国际食品贸易港、马连道国际茶城、国际花卉博览园……高碑店新发地今年的重点项目分量十足。
魏树俭表示,为进一步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扩大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成效,高碑店新发地将全力推进重点项目建设,构建农产品商贸流通产业链、食品精深加工产业链、农业文化旅游产业链,实现由大宗农产品集散交易向食品产业集群式发展转型,在高碑店打造“面向世界、辐射全国、服务保障京津雄”的千亿级现代食品商贸物流基地。 (河北日报记者 潘文静 通讯员 邹明奇)
亲历者说
永清县云裳小镇三名服装批发商
“迁徙”永清 “播种”未来
环境优美的永清云裳小镇。(云裳小镇提供)
尽管还没正式开门营业,但任翠霞有空就会在永清县云裳小镇溜达溜达。眼前拔地而起的栋栋楼房,见证了小镇从荒僻乡村变身时尚中心,她已经爱上了这里。
47岁的任翠霞是安徽人,在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从事女装批发近20年,从白手起家,一路打拼到拥有4个6平方米的店铺。“与其称店铺不如叫档口。”她回忆起以前那逼仄的店铺,层层叠叠,全是衣服,站的地儿都没有。
2015年,北京动物园服装批发市场和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开始疏解搬迁。响应国家政策的号召,任翠霞开始谋划在外地开个店,分散风险。她考察过河北多个地方,最终把目光锁定在永清县云裳小镇。
她给出的理由是,永清距离北京近,交通便利,用人成本低,服饰产业链齐全,发展前景广阔。
从京台高速永清北出口下道西行,一大片时尚的波浪形建筑群就是云裳小镇。这里是“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首批重点承接项目”,也是工信部确定的河北省唯一国家级服装创意园区,2017年正式运营。
2017年下半年,任翠霞带着员工入驻云裳小镇,有了2个过渡店铺。“北京转移来的商户免费使用过渡店铺,免费发货,省下的钱都是利润。”任翠霞说,刚来时,小镇很冷清,如今人气爆棚。
承接产业转移的市场需要培育。在云裳小镇,过渡店铺3年免租金,发货物流全免费,每天都有30趟次免费班车往返北京—云裳小镇。这两年,云裳小镇运营商北京京都联合商业有限公司仅补贴物流费用一项就已超过1亿元。
“从北京到河北,年营业额翻了一番。”任翠霞脸上洋溢着笑容。
在北京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打拼了27年的王金飞,没想到自己会变成半个廊坊人。
“来永清2年多了,生意扩大了,生活稳定了,要扎根这里长期发展。”王金飞在永清县买了房,最小的孩子也转到了永清县第五中学读书。
1991年,17岁的王金飞离开老家温州,怀揣梦想到北京,经历几起几落后终于在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站稳脚跟。他拥有了一间8平方米档口,批发男装,还慢慢开办了工厂。
随着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推进,2018年,王金飞把店铺和工厂搬迁到了永清,购买了一栋320平方米临街商铺用于服装展示、接待顾客。
2020年,面对疫情冲击,王金飞将销售模式从单纯的线下批发发展成线上线下相结合,营业额突破2000万元,较在北京时增长20%,利润提升30%。
云裳小镇的云裳服饰广场将于今年10月交付投用,他早已定下了一间30平方米的商铺,产权40年。
“在北京奔波的日子每天让我焦虑,来到云裳小镇之后感觉踏实了,扎下了根。”韩霜是河北京德鲁雅纺织品有限公司总经理,曾在北京大红门服装批发市场打拼近10年。那时,办公室设在写字楼里,店铺在市场,仓库不固定经常搬家,她要三个地方来回奔波,苦不堪言。
2017年,韩霜的北京鲁泰恒丰贸易有限公司入驻了云裳小镇,买下了一栋1000平方米的三层小楼,集面料展示、办公、仓库于一体。她还在永清注册了新公司——河北京德鲁雅纺织品有限公司。
早在北京时,韩霜就计划向着面料研发、成衣生产等环节延伸。但面对高昂的经营成本和局促的经营环境,韩霜想得多落地少。
来到永清后,她很快建立了自己的研发设计团队。常规衬衣面料以纯棉为主,同质化严重,韩霜带领团队研发出了棉+竹纤维、棉+桑蚕丝等多个面料品种,还开发了抗菌、抗皱等功能性面料。老客户没丢,新客户还在成倍增加。
在云裳小镇,韩霜实现了成衣生产梦。韩霜将业务从单纯的面料批发拓展到面料研发设计、成衣生产、品牌塑造等领域,常备库存品种从百余个猛增至上千个,经营效益一年比一年好。“以前在北京一年销售额3000多万元,现在已经过亿元了。”韩霜说。
截至目前,和韩霜他们一样离开北京,在云裳小镇“追梦”的商户有3800多家。通过他们的带动,越来越多的上下游企业、独立设计师进驻了云裳小镇,产业链供应链越来越全、越来越稳。 (河北日报记者 米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