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新闻>>本网原创>>

冀疆携手奔小康——河北省援疆工作纪实

2020-11-13 05:03:52 来源:河北新闻网
进入移动版,省流量,体验好

民生援疆

携手奔向全面小康

时维十月,天山脚下的谷子熟了。

巴州和硕县冬都呼都格村村民刘亚明摸着沉甸甸、金灿灿、弯着腰的谷穗笑着说,“今年又是个好年头。”

曾经的村庄,“村外碱地白花花,庄稼歉收日子苦”。刘亚明告诉记者,10年前村里人均收入不足2000元,个把月都吃不上牛羊肉。

转机始于2011年,河北第六批援疆干部、来自张家口市种子管理站的吴印宗来到和硕县,担任县农业局农业技术推广研究员。

砂石翻滚,白日惨淡,远处山坡上,几丛灌木在狂风中瑟瑟发抖——虽然有过最坏打算,可眼前戈壁滩荒凉的景象,还是让吴印宗有些震惊。当地人无奈地对他说,“在这么恶劣的环境下发家致富,就像是白日做梦。”

吴印宗不信这个邪,围绕本地土壤情况和农业结构,开始了深度调研。3个月里,他踩着难走的土路、冒着漫天的黄沙、吃着自带的干粮,一个村一个村地看、一个部门一个部门地问,还咀嚼了土壤的味道——“戈壁滩的土又苦又咸。”

找准“穷根子”——吴印宗发现,和硕县土壤瘠薄、气候干旱,很多经济作物不能成活;由于多年种植西红柿、辣椒和棉花,土壤出现板结,严重影响农作物产量。

开出“药方子”——天地不能改,种能换。他结合自身专长,决定在当地试种抗瘠薄、抗干旱、产量高的“张杂谷”。2011年,他垫资从张家口市农科院引种,租下50亩撂荒地进行试种。果然,“张杂谷”发芽抽穗了……

摘掉“穷帽子”——在他带动推广下,2013年,刘亚明试种60亩“张杂谷”,收入6万余元,当年实现脱贫,随后又通过租地把种植面积扩大到7000多亩。如今,他已在县城买了两套房子,日子越过越红火。

一步一个脚印走,一年接着一年干。通过河北援疆干部人才的持续努力,截至目前,巴州“张杂谷”种植面积已达2万亩,开创了谷子在新疆大规模种植的先河,每亩毛收入1700元,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新渠道。

做好新疆工作,要以民生改善为基础。

“全力支持新疆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服务保障改善民生力度”“切实服务保障改善民生和扩大就业”……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受援地民生工作,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与巴州各族干部群众携手并肩,共同攻坚克难奔小康。

从巍巍天山到孔雀河畔,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到巴音布鲁克草原,一笔笔真金白银、一项项惠民之举、一桩桩利民实事,让援疆工作看得见、摸得着、可持续。

深化帮扶机制,各族群众圆了脱贫梦。

实现“省对州、市对县、县对村”三级对口帮扶机制全覆盖,实施贫困村精准扶贫、乡村环境综合治理、连队饮用水净化等项目57项,张家口、邢台推进“双结双促”活动,石家庄打造“脱贫攻坚”河北援疆示范点……在河北省大力支援下,2019年年底,巴州38个贫困村、二师4个贫困团场全部脱贫出列,巴州建档立卡贫困户29066户81890人,二师705户1532人全部脱贫。

筑牢民生之本,让有志者事能成。

新疆艺术学院毕业生巴娜能歌善舞,一直梦想拥有自己的舞蹈培训中心。如今,在库尔勒市海力帕尔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房租和水电暖方面都有优惠,创业门槛低了,巴娜终于圆梦了。

近年来,河北省支持建设了海力帕尔大学生创业孵化基地等23个就业创业孵化基地,连续十年面向受援地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十三五”期间安排受援地就业16000人(次)。

支持教育发展,托起学子奋飞的梦想。

巴州和静县的古丽米热·米提吾拉生活在一个城市低保家庭。2016年9月,她考上了河南科技大学,却因家境困难没钱支付各种费用。河北援疆资金每年6000元的资助就像一场“及时雨”,给她带来希望,满足了她四年学习的需要。

多年来,河北省先后实施了县市、团场幼小初中及职校等各类学校校舍建设和新疆籍家庭困难外地就读大学生资助等项目39项(类),集中河北大学等6所高校优势专业对口支援新疆科技学院、新疆医科大学高职学院学科建设,支持库尔勒市燕赵中学、巴州卫校新校区等项目建设,援建农村小学、幼儿园31所。

民生援疆,“援”源不断。

养老梦圆、医疗梦圆、安居梦圆……“十三五”期间,河北省在受援地实施了贫困村精准扶贫、连队饮用水净化等57个民生项目;2017年以来,援建库尔勒市河北养老院、库尔勒市河北医院、和静县河北养老院等医院、养老院、福利院24所,支持巴州安居富民工程27421套;实施了兵团第二师铁门关市、焉耆垦区、团场、博湖县、焉耆回族自治县、且末县、和硕县等医院医疗用房和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不断为受援地各族群众的幸福生活“加码”。

责任编辑:张云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
			河北新闻网
			官方微信
			
			河北日报
			客户端
			
电子报
立即打开
网站首页 分享文章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