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准备扩大养殖规模,这不,正在建羊舍。这几年不断摸索种养结合的循环经济模式,让我对未来信心满满。”11月4日,文安县大围河乡陈波家庭农场里300只品种羊活蹦乱跳。
陈波,今年48岁,从2012年转型搞起了种植养殖,如今8年时间过去了,陈波的家庭农场形成了产业链模式,并带动了当地农民就业,先后被评为市级、省级家庭农场、新型职业农民培训基地等称号。陈波家庭农场的成长经历,浓缩了文安近年来加快优化农村生产力布局,不断深化农村改革的发展成果。
近年来,文安县大力调整农业结构,聚力打赢脱贫攻坚战,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全面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收获了经济发展与农民富裕的好成绩。2020年4月30日,文安县被列为非贫困涉农县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结果先进单位。
图为种植的中草药防风。王晖摄
●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 农民钱袋子鼓起来
做好“三农”工作,根本是增加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要靠加快推进乡村产业。
近年来,文安县种养结构进一步优化,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改革,累计调减籽粒玉米6万亩,新增豆类、杂粮面积2万亩,新增薯类面积1.7万亩达到3.42万亩,鲜食玉米、青贮玉米面积超过4万亩,饲草面积增长近万亩,中草药、特用花卉面积达0.2万亩,高档苗木面积新增3.896万亩。
同时,土地流转逐步规范,农业规模经营迅猛发展。全县土地流转面积40万亩以上,其中万亩以上流转主体2个,千亩以上流转主体40余个,百亩以上1000余个,规模养殖场77个。全县种植业规模经营面积50万亩以上,农机社会化服务面积80万亩以上,养殖业规模经营率在90%以上,规模经营成为全县农业发展的引领和亮点。
经过几年发展,文安县新型经营主体逐步壮大,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目前,全县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960余个,家庭农场600余家,种养业公司等其他主体20余个,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80余个,颁证新型职业农民796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成为全县农业发展的主力军。
2018年,文安县被农业农村部批准为“国家级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单位”。
同年8月,左各庄镇福新村启动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村里成立了农改领导小组、清产核资小组、资产评估小组、成员确认小组、折股量化小组,改革工作稳步推进。
家底摸清了,产权明晰了,经过改革,该村集体收入主要为私营企业占地资源性收益和集体经营性资产收益。目前,全村共有商贸城2个,农贸市场1个,私立幼儿园1个,私营企业126家,个体工商户160余家。2019年中秋节,村集体拿出131余万元为全体股民分红,并为股民缴纳养老及医疗保险94万余元。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实现了股民获得集体收益分红的长期保障,得到了全体成员认可。
近年来,文安县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抓,自我加压、探索创新,在完成规定动作的同时,探索出具有文安特色的经验做法。
图为农民驾驶收割机收玉米。郑佳庆摄
●“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 现代农业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近年来,文安县采取“合作社+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种植模式,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红薯、油桃、西甜瓜等特色农业种植,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文安农民专业合作社起步于2008年左右,截至目前,全县注册农民专业合作社960余家。到目前为止,共有市级示范社6家,省级示范社1家。
以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为主体,有效承担了各类农产品优良品种的推广,多年来,推广果品、蔬菜、红薯、杂粮等新品种不下40个,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水肥一体化技术、新型农膜利用技术、喷灌滴灌等节水技术得到广泛推广应用。同时,也加快了新型农机具特别是大型农机具的推广应用,农机作业率达到95%以上。
通过对合作社、家庭农场项目资金扶持,有效改善了农田设施和生产条件,增强了农业发展后劲。多年来,累计争取扶持项目50余个,扶持资金1000多万元。
合作社、家庭农场的标准化、规模化生产及品牌培树,增强了产品的竞争力;通过发展深加工产业,增加了产品附加值,延伸了产业链,提高了生产效益;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涌现出一批休闲旅游农业基地。这些都提升了文安县特色农业的影响力,为逐步确立区域品牌农业奠定了基础。
“我们文安人就认‘文安杂粮’,质量好,吃得放心。”文安居民马秋水在文安生活了50多年,她说,“吃杂粮是一家人身体健康的保证,我们尤其爱喝杂粮粥、贴饽饽。”
近年来,文安以龙头企业带动农业产业化,成效显著。“文安杂粮”成功打造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占祥粮油被评为廊坊市十大知名品牌,陶乐雅豆沙馅、利珠香油被评为廊坊市十大优势特色农产品。“文安红小豆”获批省地理标志产品。截至目前,全县共认定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38家,其中国家级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11家。
图为工人在原料车间分拣红小豆等五谷杂粮。(资料图)
●乡村更美更靓丽 人居环境大变样
“自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以来,村里的水、电、路、讯、污水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部完善,村民也自觉把垃圾进行分类,正使用的农机也聚集存放,现在村里的环境、卫生都得到了改善。”文安县德归镇王黄甫村村主任说。
如今,走进王黄甫村街道,硬化的水泥公路穿村而过,只见满目苍翠、绿树参天,空气清新、环境宜人,构成了一幅美丽的乡村画卷。
近年来,文安县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任务来抓,以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为导向,以农村垃圾、厕所改造、污水处理和村容村貌提升为主攻方向,全域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效果显著。
2018年开始,文安县优化生态环境,瞄准西部区域,以85个村庄为重点,在全县农村全面开展“三清一拆”行动,截至目前,全县累计清除垃圾堆放点1208处,清理生活垃圾31万方,清理村内塘沟420处,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3万立方米,清理残垣断壁或杂物2018处,建设小菜园、小游园、小果园822个。
同时,在全域建立起了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PPP模式,95%以上村街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投入240万元的餐厨垃圾处理场已建成投用;70个村街推行了垃圾分类。
在赵各庄镇小堡村,平整宽阔的街道两侧,一排排的三层小别墅显示着这个村街的富足,但最令村民们舒心的,还是生活方式上的变化:方便的自来水、直通到户的天然气、水冲式厕所,让小堡村的村民彻底告别了原来人们对农村环境脏乱差,生活不便的印象。
近年来,文安稳步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为着力破解改厕后续管理维护难题,从建设乡镇改厕服务站入手,逐步建立“厕具损坏有人修、粪液满了有人抽、抽走之后有效用”的长效管护机制。
截至目前,各乡镇已完成招投标,已改厕1.8万座,改厕普及率为85%,12个乡镇建立起改厕服务站,集中采购吸粪车30辆,厕所使用提示牌3万余个。(河北日报通讯员闫玮)